窝牛号

家长要给孩子零花钱吗

导语: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什么时候给?怎么给?既影响孩子习惯养成,也考验家长智慧。看看作者的考虑,文末还提供了零用钱协议参考文本,好玩!

作者:真冉

女儿8岁了,最近总是要买一些她认为重要,我觉得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在买和不买之间拉锯战几次之后,我意识到该让孩子自己为花钱费点脑筋了。对,给她零花钱。可是给多少,怎么给,我得好好想想,再跟她商量。

说起零花钱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我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给零花钱的习惯,周围的小伙伴也没听说谁有固定的零花钱。家长给不给零花钱,基本看心情。心情好了,派孩子出去打醋买酱油的时候就把零钱当小费赏了;心情不好,一分钱也得要回去。我的爸妈更是觉得,孩子就不用有零花钱。必须要用的爸妈给买,不是必须的完全可以不买。小孩子要从小乱花钱,长大了就会大手大脚。所以,我去买醋打酱油的时候基本就不会有零钱,学校要交的学费、书本费之类的,爸妈都是可丁可卯的给,很少有零头可以揣进自己口袋。可是,可是,那时候太想口袋里能有自己的钱了。偶尔捡到一分钱,或者从爸妈那里要来几分钱,一想到放学后可以买甜掉牙的糖或者漂亮的头绳,走在上学的路上都觉得那么开心。后来在三毛的作品中看到这样的话:即使小孩子,在家不愁衣食,走起路来仍期望有几个铜板在口袋里响的。为这样的共同语言真想抱抱她。可是爸妈不认识三毛,也不知道我的小心思,我极少有零钱在口袋里响的机会。太渴望那种开心,又不敢总跟爸妈要钱,我就本能地想到偷。当然不敢去外面偷,就是偷偷地从爸妈挂在衣架上的外套口袋里偷拿点零钱。成功过几次,但内心的负罪感甚至要抵消掉了花钱时的快感,最后还被发现了。爸妈如临大敌,孩子居然偷钱?!过度地震惊让他们忘了打,轮番轰炸似地跟我谈心,可我在被发现时就已经彻底释放偷钱时的紧张,花钱时的不安与内疚,眼泪哗哗地,眼睛哭得几乎睁不开。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敢偷钱,爸妈却因此开始不着痕迹地给点零钱。

姐姐家的孩子,上小学开始按月领零花钱。开始的时候每月10块,后来涨到20、30,现在高一,已经涨到了60。从小自己管零花钱,她不但没有养成大手大脚的恶习,倒是培养了精打细算的头脑。她对自己的零花钱算得那叫一个精,必须用的文具姐姐承诺是可以不用她自己钱买的,她从来都是买了自己喜欢的赶紧回来报销;零食她一直都是跟爸妈去超市的时候蹭;给她买早餐的钱她也是能省就省,省下来就进了自己的小金库。省下来的钱,除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她还会给家人和同学买生日礼物,女儿晴晴还收到过她给买的小海豚。

给和不给零花钱真是差距很大,怎么给零花钱也是个学问。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那么有钱,给孩子零花钱却一点都不大方,给的不多还要签协议,条目也列得十分具体。洛家的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协议约束下养成了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了精打细算、当家理财,长大后都成了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或企业高管。我们普通人家尽管不用非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集团继承人,但完全可以借鉴人家培养孩子理财的成功经验。

总结一下,我觉得给孩子零花钱得注意这么几点:

一是什么时候开始给?我自己小时候的经验,上小学之后开始有对钱有比较强烈的渴望。女儿也是在小学二年级以后频繁地想买自己的东西。姐姐家孩子从小学开始给零花钱,洛克菲勒家族也是从7、8岁的时候开始。开始给零花钱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孩子有自我支配钱的愿望,二是孩子有管理钱的基本能力,比如加减乘除计算。二年级基本都可以了。

二是给多少?这要量出为入,还要兼顾周边的消费水平。孩子的零花钱一般家庭不至于承受不起,要考虑的是孩子要买的东西一般需要多少钱。钱太少,需要攒很久才能买一样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就觉得没动力;太多了又不会去珍惜,起不到理财的效果。另外,所在地域的消费水平不同,给的数目也会有不同。原则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点钱,但还不至于太有钱。

三是对花钱的约束。给孩子零花钱,原则上由她(他)支配。生活和学习必须品不从零花钱里出,家长不允许买的东西要提前说明,别等发生了再算后账,以免纠纷。可以鼓励孩子记账,记得好,奖!记不好或者买了明确规定不能买的,罚!

根据这几点,我和女儿商议起草了一个零花钱协议,准备照此执行。全文如下:

为了管理好零花钱,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自愿签订以下协议:

1.从2016年1月1日起,每月1日给晴晴20元零花钱。

2.必须要买的或者家长自愿给买的衣服、文具等物品,不用花晴晴的零花钱。

4.零花钱原则上由晴晴自己支配,但不能买辣条这样的垃圾食品,不能买危险的或不卫生的玩具。一旦发现,按所买价钱的两倍从下月零花钱扣除。

5.鼓励晴晴用小账本记账。如果每笔支出都合理,而且记得清楚、工整,下个月可奖励1-5元,最多不超过5元。发现不合理支出,下个月扣1-5元,最多不超过5元。

6.如果零花钱因为晴晴保管不善丢失,不再补发。

7.其他事项,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妈妈

乙方:晴晴

对这份协议,我和女儿商量着制定,当然会随着时间和情况有所调整。核心的目的不是限制,而是让规则意识在协议指导下从孩子心底发芽,这本身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亲子沟通如何说”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有爱更要有方法,希望与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让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变成彼此美好的经验。

(作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致力于需要帮助人群的权益维护。有志于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努力与孩子共同成长。)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