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粘米糕的制作

因代县黍子品质好,产量高,加工的米面也就成了人们的一大主食。故此,黍米衍生出多种做法和吃法。

往日缺粮时,农人将黍子直接磨成面,叫黍子面。把黍子面用温水和好,捏成窝窝状,蒸成的吃食叫黍子软窝窝或黍子软糕糕。或把和好的面捏成半团状上笼蒸熟,倒在盆内用手瓦或半圪虱(手掌攥成半拳状)反复搋后窝在盆子内做成毛糕,这种带皮面做成的软糕口感略显粗涩,所以这种软窝窝或毛糕是上不了将究、上不了台面的,对黍子来说确实有点屈才。

较为体面的做法和吃法是较为恰当的。做法:首先是把黍子上碾脱皮成色泽金黄的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黄米面,俗称软面,也称糕面。有了黄米面这样的原食材,接下来做法吃法就多种多样了。百姓世代将此种做法流传下来。取适量糕面加适量热水和成面团,分次取一两重小面团,捏成片,包馅成火烧状,蒸熟叫软英英儿,吃起来软糯可口,如馅里加羊肉丝则更佳。或用手搅拌成碎团状,再用劲揉搓成馇,捏成窝窝状上笼蒸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称软窝窝,也叫软糕糕,食用时根椐个人口味蘸汤或加糖。还可揉搓后,单手半握面团成圪芽芽,上笼蒸20分钟即可(比蒸家常饭用时较长),熟后倒在盆内反复搋揉,窝在盆内成素糕,再在表面抹些素油,金黄油亮的素糕让人垂涎欲滴。全家人围坐在炕头上或饭桌旁,分享食用。食用时,用饭铲或硬筷切取小块挟放在盛了菜和汤的碗里,再用筷子夹成小块蘸汤入口,软绵筋香的素糕不用多嚼,只在口内反转儿下,便“圪噜”咽下,说不尽的香甜美味啊!以往农村中农民腊月天杀猪时吃杀猪菜,主食自然是素糕,吃得众人肚皮滚圆弯不下腰。县城街上推独轮车卖得“车儿糕”,其实也就是加了去核的红枣素糕。往往卖得十分火热,深受群众喜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软面做成素糕食用,也仅发挥出软面的一大半特点。上等的软面还是用在过时过节、过生日、庆寿诞等的家宴上,请客赐宴当主食。将搋好的素糕搓成小臂粗细的面条,再切成二三分厚的圆片,捏成薄圆片,包糖或豆馅成月饼状,或包菜丝成半圆型火烧状,然后入油锅炸熟(所用素油最好是胡麻油),人工翻转炸得不煳皮不掉渣即可捞出,称油炸糕。趁热入盘上桌,色金黄、皮薄脆、内软筋,入口软绵筋香的油炸糕足以使人望而生津,胃口大开,家人客人尽可品享食用。因为油炸糕实属上等食品,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民间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百姓常言隔壁吃糕-替-遭”就是说互相以糕这一佳品馈赠这回事。民间还有戏言说“搬家不吃糕,一月搬三遭”,其实是说油炸糕还是表示吉祥的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生辰、满月寿诞、竣工、请客等,最顶级的做法吃法是在红白事宴、庙会成了不可或缺的主食。办红白事宴,要上讲究、体面排场,不论上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大菜,都少不了另盘锅台另起炉灶,请专门的蒸糕匠(称师傅,一般都是男工),用专用的蒸糕用具一木制镜槟和糕圈,蒸成素糕,再用油炸,成油炸糕。蒸法与家庭做法不同处在于,匠人在面盆内加热水拌面成碎颗粒状,这叫打馇。加水多少要看糕面本身的软硬而定,单凭经验判断,没个固定标准。等加大火、锅内水滚后,把拌好的生面馇子撒入铺有笼布的糕圈内半寸厚层,师傅观察生糕面颜色变黄,再用两指头捏捏蒸得差不多熟的糕面,测试软硬,或加水或添面,稍加修正,等糕圈内面馇八九成熟后再撒层,再等八九成熟后再撒-层,依次进行,直至撒完,盖好锅盖继续再蒸,直到全熟。其间蒸糕师傅忙而不乱,既看火候又看圈内糕色,不紧不慢将馇子均匀地撒进圈内,蒸成上百斤糕面的熟糕,揭锅盖、蘸冷水、分批次取熟糕放在案板上,蘸冷水搋成素糕,窝在垒盔里保温待炸。炸油糕前,再将素糕分批次从垒盔里取出,在案板上搓成小臂粗细切成糕状,放入滚油锅里炸成几百个油炸糕,码在笼里,随时装盘上桌当主食。金黄色的油炸糕端上桌,热腾腾的油炸糕挟进碗,香喷喷的糕块喂进嘴,好吃糕的吃五六个不在话下,个别不好吃的也眼馋,忍不住挟一个尝尝。搪拳行令不喝酒偏要吃糕者有之。红事宴结束,给亲家回礼除了烟酒还要装上百十个油炸糕,给亲友回礼也装上七八十来个,可见油炸糕珍贵的价值了吧,可见其中的文化内涵了吧! (作者为代县退休教师)

来源: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