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欧式 椅子

明式家具是独具特色的传统家具。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最近小四写了不少关于明式家具的文章。今天说一下眀眀式家居中的椅子。

清早期 黄花梨夔龙纹南官帽椅

尺寸:长55.5cm;宽44cm;高91cm 估价:RMB4,000,000-6,000,000

成交价:11,040,000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古代冠帽式样很多,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在书中和舞台上常见的。

官帽椅当然不是可以挂帽子的椅子,那样对古时候道貌岸然的官儿们来说就太有失体统,大碍官仪了,不尊儒法,妄为圣人门生。官帽椅的形制早在宋代就已经基本定型。很多朋友都知道宋代的“官帽”都是后高前低的形制,和从侧面看官帽椅的样子非常相似,故而得名。

从整体观之,椅的搭脑、扶手,围合成一个半圆形空间;从侧面看,搭脑中段最高,至搭脑烟袋锅榫,再至扶手后端、扶手前端,逐渐从高向低倾斜;其造型特征,与圈椅甚为接近。使用功能上讲,弓形搭脑的作用是环身抱腰,扶手支撑舒展搭扶的手臂,是非常符合人机工学的设计;从设计上讲,上圆下方,上方弧线如绷弓般蕴含力量,下盘直线为主的造型语言形成挺拔刚劲的效果,形成动与静的变化。

此椅的夔龙纹样式,给我们提供了断代的依据。夔龙纹源自对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玉器纹饰的模仿,是古人仿古之风的体现,在木器中大量应用,自清代康熙时期始。起初的夔龙纹造型,尚保留上古时期纹饰特征,造型古拙,着力于形态的刻画。至乾隆时期,夔龙纹更加图案化,除了头部保留外,身躯不再有规律性,只是曲曲折折的延伸,布满空间,故而又俗称为“拐子龙”,更有甚者,夔龙头部也不再刻画,成为“拐子纹”。以此判断,此椅的制作时间,应该在清代中早期,具体言可能在清康熙至清乾隆这一区间。这一时间,刚好是明式家具到达巅峰,清式家具风格逐渐出现的过渡期。

唯有黄花梨这样的硬木,才可以将这类官帽椅做的纤秀玲珑。前述扶手和鹅脖空灵秀美的结构,能够长久牢固,原因之一也是得益于黄花梨木细腻、坚硬、柔韧的木材特性。王世襄先生在论述颐和园所藏的四件此类官帽椅时,特意提到是一种“色淡而致密,与清宫旧藏的某些黄花梨家具相同,而与一般常见的纹理较粗的黄花梨有别”,此椅亦是这类材料。以今日所知,这种材料特征是纹路顺直,少结疤(即所谓鬼脸),新剖开时为深红褐色,年久形成皮壳后为黄褐色,甚至更加干白,其实这是取自海南黄花梨中的上好“二膘料”,无大材,极致密,在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所制椅具和几案中偶有所见。

如同此椅三攒靠背,中间素板,上方开光内浮雕图案,下方亮脚牙板的做法,常见于江南地区家具中,在各式矮靠背南官脑椅和圈椅中最为多见,属于经典制式。中间素板的设计,使得椅具整体素雅含蓄,上部开光多以委角方形、委角长方形、圆形、如意形为主,其内多浮雕图案,以螭龙纹、螭凤纹、夔龙纹、卷草纹等纹饰为常见,螭龙、螭凤、夔龙等多成双出现,一大一小,在开光内盘旋,具有很强的动感。亮脚牙板则多以壸门式为主,阳线或变为卷草叶状翻卷,或为灵芝耳状。

此对南官帽椅的皮壳,即使江南地区黄花梨家具常见的干皮壳,是水汽氤氲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上文也已数次提及此对官帽椅所具备的苏作特征,这种椅子在江苏的中北部皆有所见,暂不能将这类椅子断定为某具体地域特有。就此对官帽椅而言,审视其座面下的弯带,为苏北地区尤其是南通地区特有的柞榛木做成,则可以推测是苏北地区的所制。其发现的地区则为上海周边太仓地区的居民家中。

明末清初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一对)

尺寸 长58.8cm;宽47.5cm;高118.5cm

估价 RMB  2,800,000-3,800,000 成交价:RMB  10,350,000

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所谓四出头,实质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S”形,也有采用边框镶板做法,雕有图案,美观大方。古代冠帽式样很多,但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在书中和舞台上常见的。

在椅具的发展历史中,南官帽椅的出现并不久远,目前尚没有发现明代中期之前的实例,甚至也没有特别典型的南官帽椅形象出现在此前的绘画、壁画、版画等图像中。南官帽造型的源头之一,是竹制椅具的发展,竹材拐角处弯曲的做法,演变为烟袋锅榫卯结构。但是,如前所述,此对南官帽椅造型特征,更有可能是圈椅的衍变。圈椅的造型是源自“曲木抱身”的凭几和坐具的结合,此类椅具显然也延续了这一遗意。

高靠背四出头官帽椅,搭脑两端与扶手以圆形收尾如现例,可能是传世明朝家具椅型中最稀有的类型。此类椅型可见于明代书籍版画插图如《金瓶梅》。搭脑造形弯弧美观,中成枕形,二端出头上翘,端部方直。三弯靠背板雕如意云头卷草纹开光,两端嵌入搭脑下方与椅盘后大边。后腿上截出飘肩榫纳入搭脑,穿过椅盘成为腿足,一木连做。三弯弧形的扶手同样以飘肩榫接合后腿上截,前方接前腿鹅脖,穿过椅盘成前腿足,中间支以三弯形上细下大的圆材联帮棍。椅盘格角攒边框,抹头见透榫,下有二根托带支承。冰盘沿线脚自中上部上舒下敛至底压窄边线。椅盘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前座面下安精工细凿沿边起线雕卷草纹壸门轮廓券口牙子,上端齐头碰椅盘下方,二侧嵌入腿足,底端出榫纳入踏脚枨。前腿间施一踏脚枨。脚踏与两侧枨子下各安一素牙条。这对四出头官帽椅造型挺拔,高大优美,气势恢宏,颇具威严感。椅子的线条刚柔并济,动静相宜,体现明式家具简约隽永之美。

清早期 黄花梨圈椅 (一对)

尺寸 长65.5cm;宽63cm;高100cm

估价 RMB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RMB4,025,000

明式家具严格意义上来说特指从明嘉靖,万历至清康熙,雍正这二百多年间产于苏州,广州,扬州,徽州等地之作品。其中苏作家具制作最精,多藤屉,造型最具文人气息。圈椅作为其典型代表,以简洁、隽永之姿为当时世人所钟爱。此对黄花梨圈椅当即为明末清初时期文人用,苏作之品。

关于当时家具之使用风尚,万暦时期的太监刘若愚有一段生动描写:“大抵天启年间,内臣更奢侈争胜。凡生前之桌,椅,床,柜,轿乘,马鞍,以至日用盘盒器具,及身后之棺椁,皆不惮工费,务求美丽。”与达官豪绅,利用家具来炫奇斗富相反的是,文人之于家具之品味。沈春津《长物志》序有载:“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其将文人室内家具陈设之旨趣阐述得淋漓尽致。由此对比可见,简约隽永如此对圈椅当属为文人旧物无疑。从纹饰上讲,此对圈椅没有过分追求繁缛之纹饰,仅于椅背及券口牙子分饰螭龙及博古纹。《广志绎》又载:“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汗之式。”由此不难看出,从纹饰上来讲,此对圈椅很符合当时苏作家具尚古之审美。

圈椅是一种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的椅子,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圈椅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此椅用料浑圆。线条流畅,背板宽厚,中央雕饰为万年青,寓意美好。鹅脖与前腿一木连做,以烟袋锅榫卯与三弯扶手相连,扶手下支圆材联帮棍。椅盘藤编软屉,素冰盘沿。其下安雕饰夔龙纹之券口牙子。腿足间置步步高赶枨。加之此对圈椅成对保存,殊为难得,尤值珍之。

明末清初 黄花梨圈椅

尺寸 长66.5cm;宽56cm;高96.8cm

估价 RMB  700,000-900,000 成交价: RMB  862,500

此圈椅通体无雕饰,座面四边攒框镶席心,其余皆为黄花梨木制。椅圈使用弯材,以楔钉榫五接成圆弧形,下延至鹅脖处并向两侧外撇,线条流畅自然。靠背板及联帮棍均呈“S”形。椅盘侧有冰盘沿,其下三面为素券口牙子,边缘起饱满阳线。前腿上延至鹅脖、后腿上延至立柱均为一木连做。四根管脚枨为前面低、两侧至后稍高。此椅为素圈椅的常见形式,制作年代初步定为明末清初。

明 黄花梨玫瑰椅

尺寸 长58.5cm;宽46cm;高83cm

估价 RMB  600,000-800,000 成交价:RMB :782,000

此对玫瑰椅的主材均为圆形直材,黄花梨木。靠背和扶手下施加横枨,枨下均饰双套卡子花,枨上居中安透雕几何纹靠板、花板。座面攒边嵌板,倚盘下安素券牙板,边沿起阳线。四足间装步步高赶枨。迎面枨下装有素牙板。前腿与鹅脖、后腿与靠背板立柱均采用一木连做法,选材精良,造型精致,为明式玫瑰椅之佳品。

南方制作的一种官帽椅,搭脑左右和扶手前端不出挑,故称南官帽椅,也称为“玫瑰椅”。其中,有许多是我国明式家具中椅子的代表样式。这种扶手椅的后背与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靠窗台陈设使用时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别致。常见的式样是在靠背和扶手内部装券口牙条,与牙条端口相连的横枨下又安短柱或结子花。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式样较多,别具一格。是明式家具常见的一种椅子式样。玫瑰椅是中国传统家具之一,属于中国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在各种椅子中较小的一种,用材单细,造型小巧美观,多以黄花梨木制成,其次是铁梨木,用紫檀木制作的较少。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其特点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较细,故予人一种轻便灵巧的感觉。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种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扶手椅并加以改进而成的。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椅子在宋画中一再出现,只需把两侧的扶手降低一些,其大貌就很像明代广泛流行的玫瑰椅。为了轻便适用,小型的椅子不需要有脚枨,而扶手的下降,更是合理的改进,免得把坐者的两肘架得过高以致感到不舒适。之所以称之为“玫瑰椅”,一说是那个时期文人士大夫遵从“玉文化”,故取“玫瑰”二字 ,两字均为斜玉体(不是“王”字旁,是“斜玉”旁)。另一说法是在南方,称这种椅子为“美鬼椅”,因为坐上去很舒适。南方人称“鬼”有时是昵称,如称小孩子为“小鬼”。但是北方人不知道这种称呼,所以传到后来便成为“玫瑰椅”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