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客家文化ppt

家宴浓浓的烟火气。

上色。

品尝美味佳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

挑逗食客味蕾的大热纪录片《寻味东莞》播出后,东莞市塘厦镇龙背岭社区的“太公分猪肉”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客家村落用一场欢宴,将特色美食与乡情习俗融为一体,向外界传递家族亲情和传统美德的力量。日前,塘厦镇龙背岭社区在叶氏宗祠举行“传承客家文化 品尝客家美食”活动,再现了“太公分猪肉”欢宴文化。

73岁老人掌勺宗祠家宴

在《寻味东莞》第三集《欢宴流转》中,塘厦镇龙背岭社区的重阳节“太公分猪肉”亮相。

当天下午,伴随着锣鼓声响,年轻小伙精神抖擞舞麒麟,塘厦龙背岭叶氏宗祠的气氛逐渐热闹起来。在祠堂内的厨房,73岁的叶伟池老先生和族人们忙得汗流浃背,精心炮制这场欢宴的道道美食。

叶老先生是叶氏宗祠理事会副会长,同时也是欢宴的总指挥,不但负责统筹安排还亲自下厨为每道菜把关。每次宗祠家宴,他都是主掌勺人之一。在塘厦龙背岭,“太公分猪肉”不是简单的猪肉分配,而是需要厨艺精湛的厨师将生猪肉做成大名鼎鼎的客家焖猪肉,再分给大家。猪肉先用白糖、酱油、米酒腌制二十分钟,再在大锅中炒至金黄,最后放入豆腐焖制40分钟左右,一道肉色红亮、质地柔软、汤汁油润的客家名菜——焖猪肉就炮制成功了。

欢宴的另一道重要菜肴是客家蒸鹅。客家蒸鹅的选材非常重要,需要挑选又肥又大的农家鹅,再用花生油炸到金黄。在这过程中,不停翻动油锅里的鹅使其均匀受热也是一件技术活。调料的配制同样非常讲究。“蒜头、红腐乳、红糖、蚝油、陈皮、生抽……”叶老先生一口气列出了七八种配方。只见叶老先生快速将一大盆配好的调料灌入已炸到金黄的鹅肚子里,然后在鹅的身体表面再抹上一层,这道客家蒸鹅的香味很快就散发出来了。

焖猪肉、客家蒸鹅、客家香芋扣肉……晚饭时间,族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家宴,闲话家常。

“我们客家菜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是做法很讲究,对细节和工序的要求极高,所以吃起来跟外面的菜绝对不同。”叶老先生用他的厨艺将龙背岭客家文化深深地注入了每道菜肴中。

地道美食融入浓浓传统文化

叶伟池老先生说,要想见识“太公分猪肉”的大场面,需等到重阳节,那时海外的族人都会回到龙背岭团聚、祭祖。据龙背岭社区老人介绍,龙背岭全部是客家子孙,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即春秋二祭)都会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式,并且到始祖明煌公墓地拜祭。重阳拜祭仪式后,由村内德高望重的族人将焖好的猪肉分给每家每户,分到手的猪肉好比“福肉”,以此来取吉获福。此为“太公分猪肉”。(太公,即曾祖)

龙背岭社区居民、东莞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叶小红回忆,她第一次参加“太公分猪肉”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她还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那时物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虽然年年举行祭祖活动,但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分猪肉。有时祭祖聚餐之后能剩一点肉可以带回家,大家就已经很高兴了。

回忆往昔,对比当下,叶小红由衷感慨,变化太大。现在家家户户都不缺肉吃,“太公分猪肉”已经是意义大于实际。保留这项传统风俗,有助于不忘过去、凝聚亲情,传承文化内涵更胜满足口腹之欲。

塘厦龙背岭社区原住民在重阳祭祖时,特意焖制客家焖猪肉,不仅体现乡间粗犷的食风,在祠堂内蒸制,用以祭祖,更是表现客家人慎终追远的崇祖观念,传统民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悠悠的客家情洋溢在龙背岭的街巷屋舍之间,喧闹的麒麟舞和抒怀的客家山歌是这座古村最闲暇最地道的点缀。谈到客家文化的传承,叶伟池老先生滔滔不绝。在他看来,龙背岭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他们先辈身上有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发扬光大。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