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一日2餐好还是一日三餐

从很早就关注我的朋友也许了解,去年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严苛的减脂,由于当时工作时间比较自由,采用了一日四顿正餐、每顿饭严格控制碳水和蛋白质克数的进食方式。

当时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问题“正常的上班族没有办法保证这样的方式。”

面对这样的声音,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也在持续思考:我们一天究竟应该吃几顿饭?和这些朋友提出的问题相同,大多数人都认为一日三餐是最标准和健康的,但是经过对营养学的学习,我发现事实并未如此。

这篇文章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历史上那些食物匮乏的日子

回溯人类的历史会发现,一日三餐的制度真正起源于近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在此之前,人类在“究竟一日几餐”的问题上也是逐渐演化和改变观念行为的。

之前我的多篇文章都提过,原始社会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类没有条件无时无刻获得补给的食物,所以也就没有形成固定进食时间的条件,往往是打猎归来或是采集野生蔬果之后大吃一顿,等到食物匮乏时,那个时候的人类就必须饿着肚皮过日子,用之前储存的脂肪来供能。

所以那个时候人类的饮食很没有规律,没办法形成固定的饮食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婴儿的进食就反映了这一原始进程——饿了就哭、哭了就吃、吃饱就睡,如此循环往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进入农业社会时代,食品种类逐渐丰富,人类也就形成了固定的饮食时间和习惯了。

从“两餐制”到“三餐制”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国家遵守的是“两餐制”,比如我国在商朝时期就已经普及了“两餐制”:第一餐在日出之后,大约是现在的7-9点,称为“大食”;第二餐在日落之前,大约是现在的下午3-5点,称为“小食”,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朝。

西方国家的情况也十分类似,欧洲中世纪的老百姓会在上午10-11点吃一餐,下无4-5点再吃一餐。

到了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及物质的丰富,人类开始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为了应对繁杂的工作需要,人们不得不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必须在更晚的时间段加一餐以保持自己的体力和精力。

至此,三餐的时间被固定下来。

现代生活节奏与“三餐制”的矛盾激化

反观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旧有的三餐制的冲突日益明显——很多上班族早上为了赶时间,一般早餐都吃的又快又随意,甚至不吃;午休时间短,匆匆吃饱之后又要上班;下午总觉得精神不振、昏昏沉沉;到了晚上,由于午餐和晚餐间隔时间太久,饥饿感强烈,往往会在晚餐的时候才大餐一顿,吃得很饱。

很明显,这样的饮食制度和习惯无论对于健康还是维持好身材都是不合理的。

怎样规划每日饮食?

我跟几位营养师朋友们做了探讨,他们的建议都是——少食多餐。

从生理角度来讲,一次性吃的过饱,容易给身体增加负担——碳水含量较高的一餐会造成胰岛素水平飙升;过量摄入食物之后,人体自然也会分配更多的血液进入肠胃参与消化,从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吃完午餐之后感觉疲困。

有些人甚至习惯于只有感到很饿的情况才去用餐,这样容易造成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导致饮食过量,从而在身材外观上也趋于亚健康。

所以,想要吃的不过量,又不会饿到自己,能够满足每日的营养需要,持续不断的保持清醒和充沛的精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少食多餐,比如在每天上午10点左右补充一些坚果,每天下午3点左右补充一些水果。

这样一来,身体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会有能量吸收进来,更重要的是,不会因为两餐之间间隔过久而一次性吃得太多。

我自己目前的做法就是,在办公室里总有坚果、水果、煮鸡蛋的存在,这样可以让我更加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其他想做的事情上,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饥饿而购买一些不健康的加工类零食充饥,从而造成生理不适和情绪恐慌。

个人觉得这种做法也是适合大多数上班族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让自己可以持续补充能量,保持充沛的精力。

— END —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