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面筋就是素鸡吗

面筋:饮誉天下的素食之王

汪鹤年

被西方人称之为中国食品四大发明之一的面筋,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食物,营养价值较高,能够制成素鸡、素鱼等等,因享有“素肉”乃至“素食之王”等美誉。

在面筋创制的传说和真实之间

面筋的制法是用带皮的麦子磨成的麦麸面粉,加入含少量精盐的温水,揉成面团饧半小时左右,放入温水中不断揉搓,洗去麸皮、粉浆,剩下凝结成团的混合蛋白质就是生面筋。根据后期制作方法和质地的不同,名称亦各不相同:经发酵蒸熟的称为“熟面筋”,熟面筋再经烤制即成 “烤麸”,水煮的称为“水面筋”,油炸的则称作“油面筋”。

面筋因用面粉为主料,又具有“筋”的质地,故得名。面筋的异名也很多,江苏一带俗称“百搭菜”,广东一带俗称“面根”。历史上,人们又将面筋称之为“麸”、“麸筋”等。

明人黄一正所辑《事物绀珠》认为,面筋创制于梁代:“面筋,梁武帝作。”信奉佛教的梁武帝,为显示自己对佛门的虔诚,当年曾作《断酒肉文》,并创制出“麸”这一素食以替代鸡豚。不过,梁武帝初创的“麸”究竟是不是面筋,因没有更具体的记载以资印证,姑且存疑。

若据江浙一带的民间传说,面筋出现在元末,乃张士诚手下的厨师所创。盐贩出身的张士诚元末起兵称王,与朱元璋、陈友谅等逐鹿天下。一次,张士诚的运粮船经过兴化得胜湖,突遇风浪而沉没。事后,张士诚下令军士下湖打捞,但经水浸泡的一袋袋面粉都成了一团团的浆饼。张士诚手下厨师却发现这种浆饼比面团更为柔韧,于是洗去浮浆。结果,制成菜肴后竟别有风味,厨师因取“面中筋骨”之意,名之为“面筋”。

不过,传说虽说得有眉有眼,却经不起推敲,因为,从现存文献看,至迟从北宋时起,面筋的制作与食用就已相当普遍。

“面筋”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这里,作者并无意介绍面筋,而是针对“以铁炼钢”的一种比喻。不过,话虽不多,但面筋制作的要领却尽在其中。

南宋的京都临安(今杭州)城中已有专门的面筋作坊和以销售面筋为业的商贩,至于以面筋为原料的各种食品,也成为市井上的热门小吃。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在临安的“面食店”及“荤素从食店”中,不仅有鼎煮羊麸、乳水龙麸、五味熝麸、糟酱烧麸等以面筋为主料的素食素菜,还有麸笋素羹饭、麸笋丝假肉馒头和称之为“笋丝麸儿”的点心。

在一些文人墨客的心目中,面筋真足以与鸡豚相媲美。宋代诗人王炎在《山林清供杂咏·麸筋》诗中就说:“色泽似乳酪,味胜鸡豚佳。一经细品嚼,清芳甘齿颊。”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中,有一道菜叫做“假煎肉”,原料是瓠瓜和面筋。其制法是:“瓠与麸(即面筋)薄切,各和以料煎:麸以油浸煎,瓠以肉脂煎,加葱、椒、油、酒共炒。瓠与麸不惟如肉,其味亦无辨者。”这道菜的要领是:面筋用素油煎,瓠瓜则用猪油煎,然后再加佐料入油共炒。因其与煎肉的味道难以分辨,故有“假煎肉”之名。

当时的面筋作为素食佳品之一,不仅为民间百姓所好,更深受寺院僧众的青睐。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就记有仲殊长老以蜜渍面筋等招待苏轼的轶事:“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蜜渍食之,客多不能下箸。惟东坡性亦酷嗜蜜,能与之共饱。”南宋葛长根的《咏麸筋》诗,竟至发出了 “结庵白云处,山供味味新。嫩腐虽云美,麸筋最清纯”的赞叹。

不过,将面筋与鸡豚一起烹用,则味道更佳,自然也就成为大多数美食者的首选。生活在宋、元之际的宋子虚,在一首《咏麸筋》诗中就坦露出自己的心迹:“山笋麸筋味何深,箸下宜素又宜荤。黄润光亮喜入眼,浓汁共炙和鸡豚。”

面筋制作技术与烹饪技巧的演进

在制作水面筋的基础上,人们又尝试着将水面筋发酵起孔后,再入笼蒸熟,制成了熟面筋。至迟在元代,熟面筋就已成为人们制作菜肴的原料。

元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在“炙脯”条中,就记述了熟面筋的两种烹调方法:“熟面觔随意切,下油锅掠炒,以酱、醋、葱、椒、盐,料物擂烂,调味得所。腌片时,用竹签插,慢火炙干,再蘸汁炙。”很明显,一种吃法是炒着吃,另一种吃法则是烤着吃。这里烤着吃的面筋,实际已具备了烤麸的雏形。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记的“假鱼脍”的做法更有特色:“薄批熟面觔,用薄粉皮两个牵抹湿,上下夹定,蒸熟,薄切。别染红粉皮缕切,笋丝、蘑菇丝、萝卜、姜丝、生菜、香菜,间装如春盘样,用鲙醋浇。”此菜真可说是素食中的精品了。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还记述了名叫“膳生”的面筋的另一种做法:“每十分生面筋一埚,手按薄。笼内先铺粉皮,洒粉丝抹过。将面筋铺粉皮上蒸熟,用油抹过。候冷,切三寸长细条。三色粉皮各一片,如上切。熟面筋一块,切丝;笋十根,切丝;蘑菇三两,丝,油炒。簇装碗内盪过,热汁浇。”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所记“三色酱”亦别出新意:“熟面筋一埚,碎切。酱瓜儿二个,糟姜半斤,各细切,下油锅,加葱丝炒熟食。无糟姜,生姜亦可。”

此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还介绍了用熟面筋制作的“素灌肺”;用面筋同豆粉、切细面制作的“焯熟如鳝鱼色”的“炒鳝乳虀淘”;用熟面筋丝、碎笋片、木耳、蘑菇等制作的“醎豉”和“带汁醎豉”;用面筋为馅料之一的“七宝馅”包子;以及用生面筋制作的“酥煿鹿脯”等当时人们喜爱的小吃。

元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煮麸干法”还介绍了今江苏苏州地区保藏面筋的方法:“以吴中细麸,新落笼不入水者,扯开作薄小片。先用甘草,作寸段,入酒少许,水煮干,取出甘草。次用紫苏叶、桔皮片、姜片同麸略煮,取出,待冷。次用熟油、酱、花椒、胡椒、杏仁末和匀,拌面、姜、桔等,再三揉拌,令味相入。晒干,入糖甏内封盛。如久后啖之时觉硬,便蒸之。”

元、明之际韩奕撰著的《易牙遗意》,则记述了凉拌生面筋的吃法:“麸鲊:麸切作细条,一斤,红曲末染过。杂料物一斤:笋干、萝卜、葱白皆切丝。熟芝麻、花椒二钱,砂仁、莳萝、茴香各半钱,盐少许,熟香油三两,拌匀供之。”据同书记载,当时,人们还以熟面筋制作出了类似今“油面筋”的新产品:“煎麸:上笼麸坯(指发酵之后),不用石压,蒸熟。切作大片,料物、酒浆煮透,晾干。油锅内煎,浮用之。 ”

明高濂《遵生八笺》所记“素麸鲊”的制作,更显现出面筋烹饪的较高水平:“用好麸六七个,扯如小指大条子,称五斤,入汤内煮三四沸,捺在筲箕内,带热榨干。先焙莳萝、茴香共半合,碾碎,不可细了。拣花椒片小半合,赤曲米大半合,以汤泡软。披葱头须半碗,杏仁一合许,去皮尖,擂碎,用酒调荡。熬油二两于锅内,候熟住火。先倾杏仁入油沸过,次下麸及料物,用铁铲频翻三四转,尝其咸淡,逐渐笊于器中。将温赤曲旋掺入,捺实,以荷叶盖上,用竹片拴定,以石压之,三四个时辰可用。”

面筋还曾被列为御膳之品,明洪武十七年六月的一则明太祖御膳单中,午膳有汤、菜18道,其中就有“五味蒸面斤”。

在长期食用面筋的基础上,人们对于面筋的性状及其特点,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元人贾铭《饮食须知》就说:“麸中洗出面筋,味甘性凉,以油炒煎,则性热矣。多食难化,小儿、病人勿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称:“面筋,以麸与面水中揉洗而成者。古人罕知,今为素食要物,煮食甚良。今人多以油炒,则性热矣。”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则认为:“今素食中有面筋,若得佳厨精制之,可与豆腐同称佳品,惟烹制之难,亦与豆腐同。”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洗面筋”的方法:“面十斤,盐两半,半温水和之。俟其发起,挼之挏之,牵开有觔,则入水洗之,可得半成。余滓澄为小粉。无盐则无觔矣。市以麸为之,入肥皂则不成。”

清代,有关面筋的食谱更举不胜举。

袁枚《随园食单》中的面筋三法,就很有代表性:“一法,面筋入油锅炙枯,再用鸡汤、蘑菇清煨。一法,不炙,用水泡,切条入浓鸡汁炒之,加冬笋、天花。”另一法则为一位名叫章淮树的官宦之家所创,其制法是“上盘时宜毛撕,不宜光切。加虾米泡汁,甜酱炒之,甚佳”。之所以不用刀切,而用手撕,图的就是更易入味。

清人顾仲《养小录》中提到的 “响面筋”和“熏面筋”,则别是一种风味:

响面筋:面筋切条压干,入猪油煠过,再入香油煠。笊起,椒、盐、酒拌。入齿有声,坚脆好吃。

熏面筋:面筋切小方块,煮过。甜酱酱四五日,取出。浸鲜虾汤内一宿,火上烘干。再浸鲜虾汤内,再烘十数遍。入油略沸,薰食。亦可入翻碟。

至于晚清佚名者所撰的《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其记述的面筋菜肴竟达十二种之多:“加鸡、切条,肚花、肉花、桃仁、青豆,挂芡上”的“满烩面筋”;“用各样配合切丝,蛋丝配合,精烩上”的“十景面筋”;“面筋打花,切象牙块,加火腿、笋、鸡片配合,走油,挂支子(即“滋汁”之意)上”的“回汉面筋”;“加水豆腐配合,挂芡上”的“素烩面筋”;“面筋切片,加火腿、鸡、笋片配合,香油凉拌上”的“凉拌面筋”;“面筋走油,炸小汤元搭走,加糖醋支子上”的“响铃面筋”;“面筋出水,煮元,外加配合,清烩上”的“罗汉面筋”;“切丝走油,加糖汁盖面,外配合,溜支子上”的“炸熘面筋”;“加白菜,走油,火腿、鸡、笋片配合,清烩上”的“白菜面筋”;“用猪蹄子炖肥鸽蛋,切棋子块,红汤上”的“鸽虎面筋”;“加白菜、扁豆、莲子、桃仁、苡仁,挂糖支子上”的“果子面筋”;“肉泥包面筋,加蛋清豆粉酿,加火腿、笋片,清汤上”的“酿面筋”。或烩,或溜,或加以糖醋,或凉拌上桌,或与荤菜搭配,或与素菜同烹,真可谓琳琅满目,俨然是一桌色形俱佳,香味诱人的面筋宴了。

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述的两款面筋菜品,亦很有特色:一是“炒面筋”:“以面筋入油锅,炙枯,再用鸡汤、藦菇清煨。或不炙,用水泡切条,入浓鸡汁炒之。加冬笋、天花。上盘时,宜毛撕,不宜光切。加虾米泡汁、甜酱,更佳。”二是“凤仙花梗炒面筋”:“采凤仙花梗之头芽,淖汤,少加盐,晒干,拌以芝麻,炒面筋最佳。”

面筋之所以受人欢迎,除了富于营养,味道鲜美外,还有几大好处:一是可与多种荤素原料组配,且既可作主料,亦可作配料,故又称百搭菜;二是无“喧宾夺主”之嫌,因其自身无显味,不论与何种原料配用即具有该原料的风味;三是适于多种刀工加工,可切成块、片、条、丝、丁、米等;四是适于多种烹调方法,既可做冷菜、热炒、汤羹,又可做小吃及馅料。因此关于面筋的食谱、菜谱,也就花样百出,举不胜举。如用水面筋和香椿制作的“香椿面筋”;用油面筋泡和红樱桃制作的“雪花面筋”;用油面筋和酸菜制作的“酸菜面筋”;用生面筋、熟面筋、油皮和水发香菇制成的“古钱大肉”;用水面筋、鸡腿、冬笋、大枣放在西瓜盅中制成的“西瓜鸡”;用熟面筋、青椒、海带、豆腐、豌豆和红樱桃制成的“梅花三丝”等,就是面筋菜肴中的佳品。

参考文献(略)

《先民菜篮子里的秘密》(连载)

版权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3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