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豆面面食
——孝义传统美食之5
◆ ◆ ◆ ◆
民谚
白面做成怪,
吃到口里风像快;
红面做成活爷爷,
吃到口里圪蔫蔫。
◆ ◆ ◆ ◆
这句民谚的意思是,小麦磨的白面,雪白、精细,做成面食绵软顺口好吃,即使做得像妖怪一样,吃到口里也像风一样很快就下咽了。而高粱磨的红面呢,褐红、粗糙,做成面食粗涩磨口难吃,即使做得像活爷爷一样,吃到口里也圪蔫圪蔫地难以下咽。
现在四十多岁以上的人,大都领教过纯红面窝窝掐圪瘩的难吃。和上一坨红面,掐一块面,边捏边下锅,沸水锅里一煮,等到煮熟时,一块掐圪瘩剩下了半块,另半块早消化到汤里了。如此糊糊出出,捞上一傻碗(大海碗),一点咸盐一点醋,不见一点儿油腥腥,那叫一个难吃耶!可是,在那一根肠子闲半截儿的缺粮岁月,在那白面奇缺的年代,就这样难吃的红面窝窝掐圪瘩,也是呼噜打气,吃得满有味道儿。饥不择食啊!填饱肚子为原则,哪顾得上品尝好吃不好吃?
正因为高粱面难吃,而孝义东部平川地区又盛产高粱,聪明伶俐的乡下人便想出了“杂豆面”的高招儿。他们将高粱、绿豆(或豌豆)、小麦,搅混在一起,磨出了杂豆面。虽然高粱比例大,豆子、小麦是少量,但磨出的杂豆面,比纯红面精巴一些,好吃多了。也可以高粱、豆子、小麦单独磨成红面、豆面、白面,和面时将三种面搅在一块儿,俗称“三大兑”。三种面比例多少,要看人家的富裕程度、光景如何。也要看是做什么面食。全凭做饭的媳妇儿自己掌握。
心灵手巧的乡下女人,用杂豆面可以做成多种面食。随之各种做面的炊俱,诸如擦尖床、抿尖床、 擦片子床、和瓜挠儿等,便应运而生。巧妇们用这些炊俱,可以做出花花样样的面食。有的人家竟十天半月不吃重样饭。下面择要列举几种杂豆面面食。
一、杂豆面八孤儿,也叫剔尖儿。这是孝义人最爱吃的面食,种类也不少,做剔尖儿技术性较强。 如若配比上红面多,豆面、白面少,面得和硬一点儿,将面匀摊到切菜刀面上,大约小指厚,用一根筷子,一下一下将面剔拨到锅里。这叫“滚刀八孤儿”。这一“滚”,便将八孤儿的毛边滚得圆圆,下到锅里,不易消汤。如若配比上红面少,豆面、白面多,面得和软些,且得早早和妥,饧(醒)一段时间。下锅时,将软溜溜的面放在盘子里,用一根细筷子,沿盘子边一下一下将面匀匀地拨下。这叫“转盘子剔尖儿”。如若是纯白面、或少搅点豆面,面和得更要软一些,且饧(醒)的时间更要长一点儿。下锅时,用一根细筷子一下一下拨面,边拨边轻轻敲打流下来的面尖儿,以使面能均匀地流到锅汤里。这叫“流流尖儿”。这种面食吃起来绵软可口,极好消化,是富裕人家,特别是老人、小孩儿的美食。
二、杂豆面擦尖儿、抿尖儿、擦片子。做这些面食,得用擦尖床、抿尖床、擦片子床。在孝义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些炊俱;即使炊俱不齐全的人家,左邻右舍互相借用,也能急凑。擦尖床,是在木床架上钉着一块凸形的、密匝匝匀排长扁形孔儿的铁片。做饭时,将床架蹬在锅上,做饭的女人一手按住木床架,一手持一团和好的杂豆面,一擦一擦地将面通过扁长形孔儿擦到锅里。抿尖床与擦尖床相反,钉在木床架上的铁片呈凹形,铁片上均匀地密密匝匝地扎有圆孔。有大一些的孔,如8号铅丝粗细,抿出来的抿尖粗一点儿;也有小一些的孔,如粗铁丝般粗细,抿出来的抿尖细一点儿。抿抿尖得用“抿拐拐”,是木制或铁制的工字形拐拐。做饭时,将和好的杂豆面团置于凹片处,用“抿拐拐”一下一下,将面抿入锅汤中。擦片子床与擦尖床相同,只是凸形铁片上均匀排列的扁长形孔儿粗宽一些。这样擦下的面,如揪片大小,呈方形状。擦尖儿、抿尖儿、擦片子下锅后,煮沸三二分钟,就用笊篱将面捞入碗中,加入潲子、调料,即可食用。
三、和瓜挠挠片子。“和瓜挠儿”是一种铁制的挠子,原本是用来挠去冬瓜皮的。将和瓜挠儿贴着冬瓜,从头到尾,一片一片挠下。其挠口的厚薄度,与冬瓜皮正好适宜,大概这种“挠挠” 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吧。用“和瓜挠儿”将揉成圆柱状的杂豆面,一挠一挠,挠到煮沸的汤锅里,不一会捞出来,便是一碗比擦尖儿又厚又大的挠片子。吃到嘴里厚厚精精的,有咬头,是年轻后生们喜爱的面食。
另外,杂豆面可以做的面食还很多。如杂豆面切尖尖,与白面面条相似,只不过它的面条短而粗一些。杂豆面(三合面)斜旗旗,形状与包皮面斜旗旗相同。杂豆面切八八,是将和好的杂豆面呈条状摊在案板上,做饭时将案板蹬在锅沿,用菜刀比(音)住面,一拨一拨地将面条拨到锅里。这可得好手艺,要飞快地、匀称地将薄面条飞进锅汤里,那可不是容易做到的。
杂豆面面食要好吃,调料很重要。首先是浇面的潲子,有荤、素打卤潲子,荤、素炒菜,荤、素炒西红柿,小炒肉,肉炸酱等。此外是盐、醋、酱油、香油,还有葱丝、芫荽、韮莱、油合红辣角、炒青辣椒、油炸虾酱等等,五花八门,甚是齐全。如此调一碗面,五味俱全,香美可口,一吃一个没得说。
随着人们讲究科学饮食,吃盐越来越少,且不吃生盐。就是食盐不直接调入饭里,而是将生食盐放入潲子里炸熟。饭的咸淡用潲子的多少来调剂。
如今,白面大大的有,市面上卖的多是白面,杂粮面鲜少,且昂贵。地道的杂豆面更是少见。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人们吃杂粮面、杂豆面倒成了营养调剂。
但愿人们不可忘记粮食奇缺、白面金贵的艰苦岁月,不可丟掉农家本色,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常将有时想无时,莫到无时饿肚皮”。
作者:梁镇川
梁镇川,男,1943年生,山西省孝义市人。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主任记者职称,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荣获吕梁人民艺术家称号。原任吕梁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吕粱行署文化局长。编创的戏剧作品有《风流三部曲》《锯树留邻》(与人合作),《杏花酒翁》《深宮怨》《山溪之歌》《花蛇案》《法网情迷》《牡丹情》《阴差阳错》《如此亲人》等,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奖励。出版著作有《这方土地这方人》、《风流三部曲》、《红枣赋》、《亦凡戏稿》、《鉴古察今录》、《雅韵清吟》、《易经新解》、《戏曲评话》、《诗咏孝义》、《孝义传統美食》、《胜溪掬英》、《金龙山景区对联赏析》等十余部。古诗、词、曲、赋作品,入选《中华诗词十家诗选》、《吕梁作家文丛诗歌巻》,主编《当代吕粱英雄传》、《吕梁地区50年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选》,主撰《吕梁文学艺术大系论》。
来源:木易真金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