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痕都斯坦式玉器

“痕都斯坦”为一地名,即现在的印度北部,隶属于蒙兀儿帝国的势力范围。其地所制玉器华丽细腻,风格独具,艺术史名之为“蒙兀儿玉器”。 同时,土耳其半岛的鄂图曼帝国亦有玉器工艺,风格近似,然精美不逮。18世纪盛清之际,二者皆经新疆东传到清廷。

蒙兀儿及鄂斯曼王室均信奉回教,故玉器洋溢着伊斯兰风韵。此类玉器擅以纯净的玉色搭配繁复层层叠叠纹饰,光洁丰美;有时镶嵌金丝及宝石,灿烂华丽,部分作品追求薄可透纹效果,精巧细致。采用水磨技术,通体玲珑薄透,从内壁可以看到外壁浮雕花纹,可谓鬼斧神工。在装饰手法上,采用浮雕、立雕、镂空雕等复杂组合工艺。浮雕的纹样磨去琢痕,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

目前所见清宫藏痕玉,一种是当年输入,另一种系宫内工匠仿制,称“西番作”,多刻年款。从乾隆三十三年到嘉庆二十二年(1768—1817)的近五十多年间,各地向朝廷进贡了800左右件痕玉。同时,清廷的驻外大臣也购买一些进献乾隆帝。

痕都斯坦风格玉器因耗料且使用上容易毁损,因此乾隆晚期下旨停止制作。清宫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最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暖阁和圆明园殿座之中。由于乾清宫于乾隆归政前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乾隆用近60年的时间收藏下来的古玩和当时的艺术精品很大一部分被焚毁,之后又从各殿集中了一批精品,仍存放于重建后的乾清宫暖阁内。而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自然也难幸免。新中国成立之前,故宫博物院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它一些古典艺术品被运往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目前只有少量痕都斯坦玉器存于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里。因此,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在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而有条件进入拍场者则更少了。从拍卖记录看,近10年来痕都斯坦玉器的比例在玉器拍卖中的比例不是很大,成交价格从最初不到10万元逐渐走高,目前已过百万元。比较之下,痕都斯坦玉器的价格走向仍较平稳,收藏者应擦亮眼睛,选择真品中的精品入手为佳。

清 白玉双耳碗

全高4公分 口径13.5公分 底径6.5公分、玉质细白,雕工精美,抛光温润。器作一侈口浅腹的圆碗,底似圈足而平,雕一平展之四瓣花,宽而轻柔的花瓣,略带波纹起伏;围以良苕叶纹一周,两侧边又各琢一良苕叶,由下方向口缘延伸,叶尖向外卷折,垂以花苞形成二器耳。经核查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高宗为此碗赋「咏痕都斯坦玉碗」一诗,并有诗序。(收录於《诗文集》御制诗三集卷86页30)宫中玉工将诗及诗序分别加琢於碗壁的两边。由诗句「形色双合相,磨砻了似无」可知,乾隆皇帝认为它的造形与色泽十分协调,花纹也修饰得细致而不见雕痕,是非常精致的作品,因而成为帝王的日常用器,碗心还琢有「乾隆御用」四字隶款。

清 碧玉杓及盒

通长26.8公分 通宽8.1公分、浅碧绿色玉,尚称光润。杓身椭圆而带尖,光素。杓柄琢平行三角形纹,柄端立雕一小花蕾。杓底加琢乾隆三十五年(1770)御制诗四十字:掌非周玉府,攻自泰西瀛,绝胜舒州杓,何须力士铛。璞原误荆国,蕊特艳昌城,试问宜谁赠,应调傅说羹。并刻「乾隆庚寅春御题」七字及「比德」玺文一方。同一诗亦刻字泥金於宫中所配制之紫檀木盒的盒盖上方,盒盖周围还加刻了六位大臣所唱和的诗篇。经核查《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可知,该诗的诗题为「题痕都斯坦玉杓」,收录於御制诗三集卷86页25。、

清 碧玉金丝盘

浅碧绿色玉,尚称温润,局部大片浅褐色。琢作椭圆形盘,盘心雕一平展的莲花,莲瓣尖且参差密集,花心镶嵌绕以金丝的红玻璃一粒。盘面及盘底沿周边琢花叶纹一圈;均以带茎叶之大花束规整地分布於器表,再穿插填饰以小花束;盘面沿边还嵌以金丝与红玻璃。呈现伊斯兰玉器特有之对称、华丽的装饰趣味。在盘面空白无纹之处,加琢了乾隆御制诗五十四字,及「乾隆乙未孟春御题」与「比德」、「朗润」二方玺文。经核查该诗「咏痕都斯坦绿玉盘」咏於乾隆四十年(1775),收录於御制诗四集卷28页8至9:量材为器匪琼英,工致讶难意想成,喀吗(诗注:回语以匠人为喀吗)匠能逞彼巧,专诸人或逊其精。(诗注:苏城玉人多居专诸巷)相金钉宝抚无迹,簇叶攒花视有情。每忆旅獒篇著训,摛吟还觉愧平生。由诗注可知,乾隆皇帝认为痕都斯坦的玉工的技术,是优於苏州专诸巷里的中国玉工。

清 乾隆 玉菊花洗

长13.9公分 高3.8公分、玉洗的质地为闪玉,外形方中带圆,四角及左、右两侧饰镂空花一朵,器外壁浅浮朵花纹,外底则装饰著层层开展、井然排序的花瓣纹,一如盛开的菊花,而底心琢「乾隆御玩」款。 这件玉器的特色,约略可以归纳为:一.大量花叶纹的运用;二.朵花的花心内嵌有红色料石;三.器壁极薄,薄到单面的纹样、款识在另一面清晰可见;而所以称为特点,是因为和中国传统玉器的风格大不相同,反而是较为近似「痕都斯坦」玉器。乾隆皇帝认为「痕都斯坦」玉器「制绝精巧」,苏州玉工是略逊一筹的,所谓「苏州专诸巷多玉工,然不如和阗美玉痕都斯坦玉工所制者,彼盖水磨所造,花叶分明,抚之却无痕迹」、「痕都斯坦玉杯一,…莹薄如纸,惟彼中匠能之,内地玉工谢弗及也」。而在帝王如此明确的表达其品鉴结果之下,中土的玉工也就尝试的去学习「痕都斯坦」玉器「叶簇见重层,刀斧浑无迹」、「抚外影瞻内,花擎叶反披」等特点。这件玉菊花洗就是此一新尝试下的成品。

清 十八世纪痕都斯坦碧玉绳耳碗

高5.6公分 长19.2公分、器外壁从口至底满装各式花叶纹外,圈足则设计成一盛开的花朵,而口沿的左侧亦高浮雕著一个花苞,可以手托之,稳定玉碗的拿取。把手则琢为绳索状,但一端却饰鸟首,是十分奇特的组合。

清 碧玉壶

全高11.2公分 口径17公分 底径6.1公分、玉质,碧绿色。壶,直口,圆弧腹,矮圈足,一对耳朵形把手,管状细长流,平盖,盖钮作桃形。盖面中心浮雕一圆面,钮与圆面、圆面与盖面的交际,填饰金泥及赭色颜料。盖缘三处嵌金丝和红玻璃,作花草纹。把手镂雕莨苕叶纹。此壶纹饰富伊斯兰玉器风格。

清 青玉八方盒

青玉。作八角形盖盒。全器以白玉、红玻璃、金丝嵌饰花纹,盖顶上的白玉钮,作花苞状。镶宝石及金丝绕边点缀,展现痕都斯坦装饰风格。

清 碧玉盘

全高3.9公分 口径24.7公分 底径14.7公分、玉质,深碧绿色。盘,敞口,浅壁。盘心刻乾隆於辛卯年(1771)所作之诗文隶款。此盘以锦袱包裹,藏於清宫。

清 玉盒

通盖全高7.4公分 径4.9公分、玉灰青色,底足有伤缺。器作筒形,附钮盖、平底,盖、器三处有贯耳,可以系绳,附结绳。全器琢叶纹,盖嵌红色玻璃四块。仿印度玉作风。

清 白玉洗

玉质,白色。洗,口沿外翻,圆弧腹,器壁雕起伏状,有足,足琢为一朵盛开的四瓣花。器内壁刻有御制诗文。

清 玉雕花盖碗

带盖高7.0公分 口径10.9公分、玉质。侈口、深腹、浅圈足,附盖,盖顶捉手作花瓣形。全器浅浮雕番莲纹,器薄,盖与底心均饰朵花,仿北印度玉作风格。

蒙兀儿帝国 蚌式盘

口横20.9公分 口纵14公分、玉质。器作贝形,有耳二,底琢为六瓣花饰,系仿痕都斯坦玉器装饰作法。底旁有自贝顶延伸而来的细长叶纹.

清 青玉鹰架

全长47公分 架宽13.3公分 最厚2.2公分、青玉,玉色泛白。全器为长柄,顶端横作一弯架。柄饰有纽丝纹及叶纹,分为三节,每节头尾以镶嵌铜丝及红玻璃饰花叶纹,已脱落。为痕都斯坦风格玉器。附绣花布套。

清 青玉匙

青玉,有赭斑。杓面宽扁,作瓜棱状,杓尾端饰莨苕叶纹。柄分三节,雕纽丝纹。柄端琢莨苕花苞。为痕都斯坦风格玉器。附纸胎锦面器座与印花布套。

清 青玉罐

青玉,有赭斑。两耳、圆鼓腹。两耳作立雕花苞,口沿及腹部下方浮雕有莨苕叶纹,器身以铜丝镶嵌碧玉,饰五瓣花叶纹。底足则为浮雕盛开之六瓣花。为痕都斯坦风格玉器。附束绳印花布套。

清 青玉桃式盒

全高6.9公分 长11.1公分 宽10.1公分、碧玉,玉色泛灰,间有黑斑点。有盖,直壁、平底。器作几荷桃实形,盖钮作球形立雕花蕊,为盒上浮雕莨苕花叶的一部份,盒壁上则浮雕花朵卷叶式连续图案。为痕都斯坦风格玉器。附束绳印花布套,上有黄签

清 青玉杓

青玉,有白绺及灰斑点。杓面扁平,杓基琢莨苕叶纹,柄细长饰纽丝纹,柄端立雕花苞。为痕都斯坦风格玉器。。附杓形木盒与绣花布套。木盒内外皆上彩,外壁为花叶图案,内壁只单著橘色漆,盒盖以金属钩与盒身相合。

清中晚期 玉香炉

通高10.8公分 宽18.5公分 口径10.7公分 足径8.0公分 玉盖口径9.8公分、青玉泛灰。圆形炉身的两侧饰以双叶衬朵花带环式耳,这是一种融合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的装饰手法。炉身的外壁则浅浮雕连枝花叶纹,而近足处及圈足上均饰花瓣纹。器盖以朵花形钮为中心,外围花瓣纹及连枝花叶纹。

清中晚期 玉香瓶

高11.3公分 口径3.3X2.6公分 足径9.4X3.1公分、瓶身两侧饰以叶托花带环式耳,瓶身浅浮雕连枝花叶纹,而近足处及圈足上均饰花瓣纹。 明、清时香具的使用,流行将炉、瓶、盒组成一套,炉用以焚香;瓶用以插置铲、箸;盒则用以盛放香品。

清中晚期 玉香盒

高4公分 直径7.4公分 足径4.2公分、扁圆形。盒盖以朵花为中心,外围连枝花叶纹一圈。盒身外壁亦饰连枝花叶纹。圈足则碾成十六瓣花形。

清 痕都斯坦 玉经架

长35.6公分 宽21.2公分、全器镂雕花叶纹,外侧器表并浅浮雕出花心、叶脉等细节,经架上缘装饰一列冠式花边,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此器开启状如英文字母「X」,回教清真寺内常以此置放可兰经。

清 痕都斯坦 玉剑柄

长12.7公分 宽4.8公分、柄的尾端状似对生的两叶中夹一花苞,略向下坠的弧度,兼具美感与实用,掌握时十分顺手。器表装饰填金之莨苕纹,并镶嵌红、绿色料。

清 玉莲瓣盘

径 25公分 高4.7公分、此盘,器呈二十四瓣花形,盘心琢一番莲,外壁浅浮雕茛苕叶一圈,而底部则装饰成一朵层层绽放的八瓣花,从形到纹、从里到外,花团锦簇,呈现一种细致甜美的气质。 本器的内壁则有中国玉工加琢的清高宗御制文,也就是前述的「天竺五印度考讹」的节录,全文收录在[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文二集二一卷二~五页。

清 玉瓜瓣杯

器形如半剖的瓠瓜,以疏密匀称的波稜隔出瓜瓣;瓜蒂为柄,柄面并加饰花叶,而花心嵌有红色料石;底则浮雕一花朵,花瓣起伏有致、边缘微卷,生动写实。 杯内壁仍加琢了乾隆皇帝御制诗。

清 玉羊头水盛

全高5.7公分 宽12.5公分、外形似半只瓠瓜,口缘为曲折的花式,柄则雕成羊首,而器底琢一开展的朵花。纹饰选用如意云、双喜、太极与吉羊,具有浓厚的吉祥意味。本器的器腹较深,其功能是水盛或笔洗而非饮器。

清 乾隆 痕都斯坦 玉双耳杯

闪玉质。器外壁琢乾隆三十五年(1770)御制〈咏痕都斯坦白玉杯〉诗与跋。诗登录於《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三集90卷页31-32。诗跋一如现代器物图录说明的格式。首先,简述器的形制、纹饰,所谓「杯圆而椭,口四出,趺攒菊英,下围敷叶十二,左右长叶各一、上出及杯唇稍外偃,复有两花下垂、承以短叶、可以用执」。接著,点出玉杯「莹净,制薄如纸」的特色。最后,盛赞其器乃「良材巧琢,非中土玉工所能仿佛」。而高宗御制诗的内容,则是除了指出此杯为精巧绝伦的「痕都斯坦」玉器外,并强调此杯「不以饮醪以啜茗」,专为品茶之用。「痕都斯坦」乃地名,约在今日印度北部,而「痕都斯坦玉器」则是泛指「蒙兀儿玉器」及土耳其鄂图曼帝国所制者,由整理清宫的收藏可知,还是以前者的数量为多;质感为精。「蒙兀儿玉器」的特色,在於大量花叶纹的运用。除此之外,其晶莹、薄透的精致感最令乾隆皇帝折服,每每吟诗咏赞。

清 乾隆 痕都斯坦 玉壶

闪玉质,甚为光润。敛口,硕腹,管状流,圈足、足径略小於口径,有把,有盖,桃形盖钮,腹部前后均有环。器身与器盖均以低垂的花朵为造形:中心似火焰状的纹样是花托,周缘排列整齐、略带弯弧的线条则是表现欲开未开的花瓣。器把则琢为花茎,把内镂雕叶片。全器散发一种柔美细致的风味。本器亦为外来的「痕都斯坦玉器」,如细分则属「蒙兀儿玉器」(Jade of the Mughals)。「蒙兀儿玉器」承袭中亚帖木儿帝国(Timurid Empire)及波斯萨凡伟王朝(Safavid dynasty)的玉作传统,并吸收印度、中国及欧洲的造形、纹饰素材。而其华丽、细致的贵族气质深深吸引清高宗,由是,多少影响了当时的宫廷玉作,为中国玉器注入些许新的素材。

清 痕都斯坦 玉墨瓶笔室

玉质青中泛灰,然光泽清亮。器形甚为特殊,乃一有盖之圆瓶连一长直玉管。盖、肩及管的一端均琢出浮凸的花瓣纹,洋溢伊斯兰的风味。玉瓶腹部镌有清高宗三十三年(1768)御制诗一首,此诗亦刻在清宫所配之木盒的盖顶上。此外,盒盖的四壁尚镌有刘统勋、刘纶、于敏中、王际华、曹文埴、彭元瑞、沈初、董诰等词臣的咏赞之文。高宗御制诗诗题为〈咏痕都斯坦玉墨瓶笔室〉,而诗序则以「制出回中珍储席上」起首,均明确的指出此件玉器系西域所制的文房用品。此外,诗注内还特别提及「中土聚毫为笔;外域削木供书」,除了是解释玉管的孔径窄小却仍能置笔的原因之外,也是再次强调「其来万里而遥」的特殊性。乾隆皇帝时有召唤大臣共赏宫廷收藏,并一同为之赋诗吟咏的情形。就玉器类稍做整理而约略可知,体积庞大具有堂皇气派者,常是君臣文会的要角,例如,高宗便曾在重华宫中,为三十四年(1769)完成的大型「九龙玉瓮」茶宴廷臣及翰林。还有一些足以宣扬国威的朝贡之器,亦是乾隆皇帝好与词臣同赏的,如「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即Hindustan之译音,乃一地名,其地处现在的印度北部,曾隶属蒙兀儿帝国的势力范围。当地所制玉器华丽细腻、风格独具,艺术史名之为「蒙兀儿玉器」。同时,土耳其半岛的鄂图曼帝国亦有玉器工艺,风格近似,然精美不逮。十八世纪盛清之际,二者皆经过新疆东传至清廷,高宗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蒙兀儿及鄂图曼帝国王室均信仰回教,痕都斯坦玉器遂洋溢伊斯兰风。此类玉器擅以纯净之玉色搭配繁复层叠的花叶纹,光洁丰美;有时器表镶嵌金丝及各色宝石,灿烂华丽;部份作品并追求薄可透纹的效果,精巧细致,清高宗甚为喜好,常咏赞其「制绝精巧」。

清 痕都斯坦 玉莲瓣大盘

全高3.5公分 宽32.3公分、玉盘色泽青绿中泛灰,直径高达32.2公分,形如盛开的花朵,中心则浅浮著小小的朵花纹,是杂揉了厚实质感与细致作工於一体的作品。这件玉盘是当时镇守伊犁的将军伊勒图进贡的「痕都斯坦」玉器,尺寸颇为气派堂皇。对於乾隆皇帝而言,此盘可谓是「西陲大功告成、回疆新入版图」这项丰功伟业具体而微的呈现,很合於他志得意满的心态。因此,除了盘心有御制诗外,外壁则有刘统勋、刘纶、于敏中、董邦达、王际华、钱维城、曹文埴、彭元瑞、沈初、董诰等人的唱和之作,表示乾隆皇帝也曾经将此盘向大臣们展示。除了与廷臣及内廷翰林共赏玉器,乾隆皇帝也与造办处的役匠共赏。若比较君臣联句与前述「玉杯记」的内容,以探究高宗的心态:前者多在夸耀皇权与功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后者则除了表现出清高宗想了解文物的种种之外,亦时有道德上的反省,更看到他对工匠不吝赞赏的气度,或许这才是乾隆皇帝对文化的关怀面。盘心御制「咏痕都斯坦满尺玉盘」诗文曰:考工未藉玉人为,万里从风贡自驰。巧匠由来琢喀马,金神曾是守重池。规圆外复出瓜瓣,尺满中仍结菃蕤。不宝华嚣宝献善,王孙圉语廑吾恩。

清 青灰玉碗

高5.6公分 口径13.5公分 足径6.2公分 口缘下三分之一处壁厚0.3公分、青灰色玉。圆碗,侈口,口缘略向外卷,高圈足。口缘及器腹下方各有弦纹一周。外壁加琢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诗四十字、「乾隆御题」四字及「德充符」玺文一方。经核查该诗收录於《清高宗诗文全集》御制诗二集,卷65页18。原文中还附有诗注五十二字。兹抄录於下:回部叶尔奇木哈什哈尔初役属於准噶尔,为所拘絷,因我大军戡定伊犁始释之,令归所部。其长伯克和卓,遣使求内属,此其所贡也。由诗注及其它清史资料可知,当时南疆叶尔奇木(叶尔羌,即今之叶城)、哈什哈尔(喀什喀尔,即今之喀什)的回部领袖大小和卓木兄弟,正被准部拘絷於北疆的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讨伐伊犁成功,释放二人,并令大和卓木回到南疆。次年大和卓木遣使求内属,并呈贡这件玉碗,据考证此玉碗可能与回族贵族女子香妃同时入宫。这件厚实、素朴,且抛光并不细润的玉碗,造形与游牧民族用以喝奶茶的「奶子碗」十分相近,应是十八世纪回部贵族使用的玉制容器

清 青灰玉莲瓣大盘

青灰玉质。盘甚厚大,雕作平展的二十四瓣莲花式,盘心又雕一番莲,莲瓣尖且参差密集;盘底雕一盛开的花朵,铺陈著三重各八片宽而柔美的花瓣;外圈围绕一周良苕叶纹。内壁雕清高宗的〈天竺五印度考讹〉一文。经考证可知,此盘与另一尺寸稍异,而器形、纹饰相似的玉盘,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同时入贡,为此清高宗赋「题痕都斯坦双玉盘」一诗,并撰〈天竺五印度考讹〉一文(分别收录於御制诗三集卷69页2,以及御制文二集卷21页2至5),还令宫中玉工将诗及文分别加琢於二盘之内壁。在御制文中清高宗详考自回部叶尔羌向西南方向的北印度地区,正确的译音应为「痕都斯坦」。当时北印度正属蒙兀儿帝国(Mughal Empire, 1526-1857),王室信奉伊斯兰教,融合中亚、中国、欧洲、波斯与印度本土的艺术传统,创作了精美的玉雕工艺。这对玉盘是首批入贡至清廷的蒙兀儿玉器,由於高宗的赏识与对「痕都斯坦」一词的考定,引起日后此类玉器的大量入贡。

清 青玉罐

青玉,玉色泛绿带有白斑。附盖,短颈,圆腹,有圈足,下以平盘承之。盘作花瓣口,盖钮作花苞立雕,盖面、颈、腹部下方以浅浮雕饰叶纹,腹中央为平展八瓣花。为土耳其风格玉器。附束绳绣花布套。

鄂图曼帝国 雕花盖罐

清 青玉罐2 全高10.4公分 带盖高13.5公分 口径5.5公分 足径4公分、青玉,玉色泛灰。附盖,口稍外撇,长颈,圆腹,。盖钮作花苞立雕。全器外壁浮雕莨苕花叶纹,底足为浅浮雕平展八瓣花。为痕都斯坦风格玉器。附束绳绣花布套。

新疆回部 花式双柄香薰

青玉,玉色泛白带赭斑。附盖,撇口、两活环耳、斜壁,有圈足。盖钮和耳皆做立雕莨苕花叶,二耳花心并嵌有红玻璃。盖面饰有直棱纹花瓣三片,并镂雕莨苕花叶。口沿雕作花瓣形,圈足内并作平展四瓣花。此件虽为痕都斯坦玉器,但可见受中国玉器造形影响之处。附束绳绣花布套。

鄂图曼帝国 满雕圆碗

青玉,玉色泛黄,有灰斑。弧形壁,有圈足。碗壁以减地浅浮雕饰有几何花叶纹带,圈足内则饰平展重瓣花。壁薄可透光。为痕都斯坦风格玉器。附束绳绣花布套。

清 碧玉双耳洗

全高3.9公分 口径12.0公分 底径6.2公分、碧玉。口向外撇,矮圈足,双耳,琢作莨苕花苞、莨苕叶,器分六瓣。外壁浅浮雕花叶,底琢饰一朵盛开的花,属北印度风拾的玉雕作品。内壁刻乾隆七言诗一首,款题「乾隆嵗在己酉季春三月中澣御题」,下接「古香」、「太王卜」两钤印。附木盒

清 玉盒

全高4.2公分 口径8.8公分 底径8.8公分、玉质。圆盒,直壁,平底,附盖。盖面和腹壁琢满花草纹,盖顶中央嵌一颗红宝石,为仿痕都斯坦玉器作风。底中央刻有「乾隆御用」四字隶书。附木盒

蒙兀儿帝国 带镶嵌圆腹大罐

全高24公分 宽14.5公分、青色玉。口向外敞,口有五孔,直颈,硕腹,底接镀金座。颈雕花瓣纹,腹镶嵌红色宝石作六角形之连续花纹及两个衔环兽首。底座嵌饰绿松石。应为痕都斯坦风格的作品。

印度蒙兀儿帝国 雕玉碗

此器是以银质内胎外包镂雕的玉片,构成一高足大碗。银质内胎上,以卯丁钉上七片可能是鎏金的雕花银片,一片较大的正圆形钉于碗心,其余六片菱形金属片钉於碗内壁。银质碗心外,以染成橘色与绿色的镂雕花叶纹玉片包裹而成,因年代久远,局部有残缺;外侈的高圈足也以染成绿色的玉琢制。花叶纹玉片及金属胎等都是典型蒙兀儿帝国时期印度的作品

印度蒙兀儿帝国 白玉碗

全高7.8公分 口径16.7公分 底径8.05公分、玉质,色白润略带灰。侈口微撇,深弧壁,圈足,双耳雕作下垂蓓蕾。口沿与器腹下方各琢莨苕叶纹一周,器底琢复瓣多层朵花。器身琢乾隆御制诗,咏赞印度玉佳工良,款属「乾隆辛丑御题」,并有「会心不远」、「德充符」二印

蒙兀儿帝国 平口花蕾形双柄碗

全高6.4公分 口径14.3公分 足径6.75公分、玉质,器薄,色灰白。侈口、深弧壁、圈足,以花苞枝叶为耳。全器仿印度玉作风,外壁中央饰花叶纹,上下一圈叶纹。外底心饰朵花。器内壁琢清高宗御制诗文。

青玉两耳嵌宝盖碗

全高9.7公分 口径12.9公分 底径6.7公分、玉质,绿色。碗,直口,圆腹,双耳,带盖。盖面及腹外壁以金丝围轮廓,白色、深绿色玉,及红玻璃嵌饰花叶纹。双耳雕成花叶形,并各嵌一朵红玻璃和白玉组成的花。碗心刻有「乾隆御用」四字楷款,盖内中心刻有「子孙永宝」四字楷款。

宝贵的东西,不妨跟朋友分享

老连环画微信号:laolhh(长按可复制,搜索即可关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