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因为一个美食而记住了一座城

味道往往能代表一个城市性格,让人们看得见、记得住。宁海的味道,是海之味,是山之味,是让人不能忘却的滋味。

了解宁海最直接的方法,除了吃,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了。如果问去宁海的理由,十人中有一人绝对会为了美食而去。下面浙游君就带大家领略宁海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经典小吃。

汤包

汤包,宁海人十四夜必备的食品之一。按各人的口味,将猪肉、笋丝、韭菜、咸菜、豆芽、香干等切成细丁,裹入擀薄的粉皮里,然后做成汤包,放在锅里蒸。

由于它的外形像人的耳朵,宁海有句俗语说:“你的耳朵粘在羹架上”,比喻人家耳背,听不清别人说的话。

汤包可直接吃,也可再下汤煮。平常,宁海人早餐、午餐、晚 餐、夜宵,都有吃汤包的习惯。而出了宁海,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形似宁海汤包的大馄饨,只是裹馅不同而已。

麦饼

麦饼,也称“霞客饼”。小麦粉和水和成面,里面加馅,馅有多种,想吃甜的可以放芝麻海苔之类的,想吃咸的可以放鸡蛋、虾皮、苔菜,豆腐、瘦肉、香干等 等,岔路镇、桑洲镇、前童镇一带最为正宗。

而今,宁海大街小巷、面馆饭店都能吃到。在黄坦镇,以淡而薄的麦饼裹海苔花生最受欢迎,在城区也比较难买。

麻糍

在宁海,常见的麻糍有青麻糍、纯麻糍、乌饭麻糍。近期,桑洲镇一带农户用红米又制成了红米麻糍。

在清明时节食用的青麻糍是一种标志性的“追忆食品”,每年农历四月八有吃乌饭麻糍的习俗,而“纯麻糍”则多在过年时候食用,所以也叫“过年麻糍”,宁海的麻糍可咸可淡可甜。如今,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类麻糍,糯糯的口感深得宁海人的喜爱。

麦焦筒/麦糊头

麦焦筒和麦糊头,或许很多人会把这两个小吃搞混。宁海的麦焦筒样子像大锅贴,但里面裹的是面干(就是宁海本地炒面干的面干)、豆芽、香干等,而出现在酒店里的改良版多是在香酥脆的薄面皮里,裹入雪菜、马铃薯、粉丝等。

“麦糊头”,顾名思义是把麦粉调成稀薄而不失其粘性的糊状,用手把它放在锅子里拖拉成圆形的薄饼,加入鸡蛋、大蒜等,一次一个,用不到一分钟就熟。制作方便,香脆可口,在一些本帮菜饭店及前童、岔路等农家乐餐馆都能吃到。

宁海大饼

还记得路边那一个其貌不扬的柴油桶,一对夫妻在街边烤大饼的情景吗?冲着老板喊一声“来一个梅干菜的”,几分钟后一个表皮金黄,香气扑鼻的大饼就可以呈现在你面前。

宁海的大饼口感松脆,里面的馅一般可以选择梅干菜、大葱或者甜的芝麻海苔的,重点是一定要让老板现做,这样才是最好吃的宁海大饼,从5毛一个 吃到1.5元、2元一个,这么多年涨价涨得也不算很过分。最好吃的据说是在前童车站,尝过么?

海鲜汤米面

宁海人爱吃面食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这些面食里面最经典的要算是宁海的海鲜汤米面了。宁海米面,是用大米做成的面食,区别于麦面、手工面,宁海米面更加润滑,再加上本地小海鲜,配合烤虾、牡蛎、大排、冬笋等食料来辅佐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海鲜面。

那是属于宁海人才有的记忆,不求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永远只求一碗面。宁海特有的米面加上宁海特有的小海鲜的搭配,味道自然是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完美”。

前童垂面

细如丝,白如玉,入口滑糯,香味纯正,这就是宁海西乡一带的手工垂面。垂面又叫箸面,因为极易消化,被作为年老体弱者和断奶婴儿理想的食品。在宁海的桑洲镇、岔路镇、前童镇一带,自古就有种植小麦的传统,制作垂面也依然沿用最传统的手工做法。

宁海人做垂面一般都是用炒的,先将垂面在锅里隔水蒸熟,蒸软,再用猪肉熬油,加各种调料,前童香干丝、油豆腐丝、笋、千张丝、包菜等食材炒制而成,既香又蓬松,非常可口。

宁海洋糕

宁海洋糕因口感松软、味道甜美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宁海人“舌尖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人这样评论:“米的醇香在里面,软得跟棉被一样,吃到嘴里跟软糖一样”。

用纯白糖加工的洋糕,表面有一种自然的晶莹光泽,拿在手上折而不断,柔软韧弹,闻之清香扑鼻,吃后回味自然甘甜而不腻,滑溜Q弹韧而不粘。

麦虾汤

麦虾汤最早由临海传入宁海,现在非常受宁海人喜爱,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长长的面疙瘩搭配小白虾、青菜、笋干,那可是标配。

随着挑剔的宁海人对美食的不断追求与改良,那些老徐、小胡、临海麦虾汤店等推出大小排、大肉、荷包蛋、卤蛋等各种调味菜,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不喜欢吃面食的人也能一口气吃下一大碗!

有机会的话就来一趟“舌尖上的宁海”之旅,感受这些最正宗的宁海老味道,你会被这些美食所吸引。而身在异地的你,会不会越发想念家乡的味道?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