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水牛粑粑邵阳做法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水牛粑粑邵阳做法,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湖南旅游十大必去的景区有哪些

答湖南旅游十大必去景区:张家界、神农谷、湘西凤凰、南岳衡山、岳阳楼、洞庭湖、莽山、东江湖、韶山、炎帝陵。

张家界山水独特,环境优美,是去湖南旅游必不可少的景点之一。张家界现有国家等级旅游区19家。其中,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了中国第一个配亮局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键镇、“张家界地貌”命名地等六张“烫金名片”。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因拥有地球同纬度带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享有"地球同纬度带上的绿色明珠"培让和"动植物基因库"的美称。更有蛇中熊猫--莽山烙铁头蛇、南方红豆杉等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构成神秘的生物王国。

求一首貌似叫做“柔软的时光”的诗

答柔软的时光

时间:2013-03-20 14:26

散文作者: 湘西老苗

汽车一开动后,你就显得迫不及待起来,隔一会儿又开口问说:“几时才到嘎婆(湘西方言:外婆)屋呀?”尘燃妈妈笑你:“莫急,还早得很呢。”你一脸泄气样,无聊地扭动着身子看向车窗外。我伸手指点车窗外的风景,向你解说沿路上的建筑、树木和各个地名。你的兴趣被勾引起来,小脸儿贴在车窗上不住张望着,嘴里一下问这一下问那的。

实际上这段路途你走过许多次了的,并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途中有许多景物在你的记忆里已经保存有清晰的印象。一路上你不断在问:还能见到几座火车桥?我们要拱(湘西方言:钻)洞了吗?铁路桥和汽车隧道,是这条路在你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记忆。

车过古丈县城,你眯了一会儿。待钻出罗依溪隧道、看见猛洞河时,你忽然醒了,睁开眼来第一句话就问道:“那座用好多索子吊起来的大桥过了没有?”没想到在你的印象里,王村那座特大悬索桥也是你关注的重点。我笑答说:“还没呢,不过马上就要经过这座桥了。”你坐起来,双眼又紧盯着车窗外。

过得几分钟,汽车转了个弯,如一道长虹横跨在猛洞河水面之上的王村悬索桥突然映入视线中。妈妈连忙提醒道:“快看,用索子吊起来的大桥在前头呢。”你伸长脑袋,嘴里发出夸张的喊声:“昂咧,这大桥真大!”昂咧是你今年才学会的口头禅,每次遇到比较特别的事物时,你开口第一句话必喊“昂咧”,言下之意就是我也看见了,这东西果然很壮观,很厉害。

从王村过去,一路上不断有人要下车。每次停车下客时,你都要挣开我的怀抱,连声直问:“到了没有,我们也要下车吗?”妈妈老是笑:“莫急,还远得很。”你垂着头叹气:“嘎婆家好远呀,要坐这么久的车。”到了高坪,你看见公路两旁的矮坡上连片栽种的弥猴桃果树,顿时兴奋起来,连连叫道:“妈、妈,那个是阳桃子树吗?”妈妈答说是。你又问:“妈,嘎公屋是不是有很多阳桃子树啊?”妈妈反问道:“你说呢?”你眼睛里闪现着狡黠的光,为这样的明知故问得意地微笑着,然后抬起头来小声地说:“我好喜欢吃阳桃子的。”这句话才是重点,说毕你忍不住又嘿嘿地笑起来。

坐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在小镇中学的校门口下了车。当双脚一踏上地面,藏存在你心底的有关于这个地方的一切记忆立即复苏了。站在叉路口,你马上准确地辨别出方位来,清楚地说出了去外婆家是从哪条路进去,哪条路是回吉首的,哪条路又是去镇上的农贸市场的。

轻车熟路地又走进了那个屋场,一切是那么熟悉而亲切。窄小的水泥路在翠竹丛中蜿蜒而入,苍老的梨树枝干下掩映着灰墙黛瓦的吊脚木楼。水泥禾场前指兄散掉光了叶子的花椒树上还挂着几串没有采摘的果实,厢房底下那株一人多高的万年青亭亭如盖、绿叶光鲜地泛着油彩。眼前的景物依然是去年我们上来时见到的模样,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你同外婆打过招呼,又一迭连声地问:“嘎公呢,唯氏嘎公做什么去了?”我说外公在水井边的菜园里。你马上转身向水井方向跑去,清脆的童音一路响起:“嘎公、嘎公……”

走进这座木屋后,你那专门用来表示惊叹和强大的口头禅便不够用了。灶屋隔壁堆着满满一房间的谷子让你喊“昂咧”,火塘上悬挂的许多腊肉让你喊“昂咧”,安装在堂屋背面那台两米多高的打米机让你喊“昂咧”,就连猪栏内那两头嗷嗷乱叫的大肥猪也让你直喊“昂咧”。这许多东西无一不让你感到新奇和有趣,极大地满足了你那小小的向往新鲜的童心。

或许是白天跑累了,这一夜你睡得十分香甜。第二天清晨,原想让你多睡一会儿的,没曾想等我漱洗完毕再爬上阁楼看你时,你已自己穿好衣服站到回廊上来了。小镇的冬晨极冷,瓦面上枯草丛中到处都铺了一层厚厚的白色霜花,水井边的池子里也结起了薄冰。外婆和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做早饭,我们并排坐在火塘边烤火,你翻开一本图画书,要我跟你一起读唐诗。

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对着书本,从左往右一首接一首地高声朗读着。书中十几首唐诗,其中你会背诵的有五六首。在朗读时凡是你还没有学习过的,你就跟着我的声音轻轻吟读。遇到你已经会背诵的诗句,你便抓紧我的手,双眼里跳跃着激动的光辉,一迭连声喊道:“爸爸,这个你莫出声,让我自己来读好么?”我颌首答应,你欢喜地勾起小脑袋,手指头点着文字,一字一句地大声念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首读完,马上转过头来说:“这一首我也会,你看我念啊。”接着又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一天恰逢是小镇赶场的日子,吃过早饭,全家人便一齐去镇上赶场。赶场地点在小镇一条狭长的老街上,地方不大,赶场的人却极多。除本地人外,附近的保坪、西米、高坪、王村等乡镇都有人跑到这里来赶场。再远的还有万坪、古丈、张家界、邵阳等外乡人在此做生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集市上形形色色的货物摆满了地摊,花样百出、琳琅满目。不过这些东西对你没有吸引力,当如愿以偿拿到自己想要的吃食之后,你唯一的乐趣就是拉着妹妹的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像两条滑溜的鱼儿似地钻来钻去。

走过老街中间的那座石桥时,我告诉你说,当年你就是在这个小镇上出生的。你出生的医院门前栽种有十一棵大梨树,当时树上到处盛开着雪白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像堆绣球似的白亮刺眼,山风一吹,花瓣纷纷坠落,芳香四散沁透了整个医院。你听得入神,久久没有作声。回来的路上,你忽然问妈妈说:“妈,我爸说我是在这里生的?”妈妈说是啊。你呆了一下,又问:“我爸还说我出生的那个医院里种有十一棵大梨树,上面开满了鲜花,是不是真的?”妈妈说是真的。你不说话了,眉头微皱,好像在努力想象那个开满了梨花的医院究竟是什么样子。

吃过午饭,我和妈妈领着你们几个小孩子去野地里采蒿草,晚上好让外婆包蒿菜粑粑吃。行走在弯弯的田埂上,你拿着一根不知从哪儿捡来的木棒,边走边扭快乐地挥舞着。你的快乐感染了弟弟妹妹们,他们晃着脑袋,口齿不清地伊伊呀呀竞相唱起了让人无法听懂的歌谣。冬日清淡的阳光穿破云层,化作金色的光束投射在空旷的野地上,妈妈弯起身子轻快地捋下一把把翠绿的蒿菜叶子装进塑料袋里,山风吹过,拂乱了她额角的发丝。不远处有几头水牛在埋头使劲吃草,牛颈上悬挂的铜铃不断发出清脆的叮当声,随着山风飘送传出好远好远。

从野地里回来,一时没有事情可做。我告诉你说:“我带你上松柏水库玩耍去。”你高兴极了,连声说好。为节省时间,我背着你走小路,从田坳上翻过去直下雷公坪。冬日的山野间到处一片枯黄色,只有山道两旁连片生长的火棘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如火如荼,鲜艳夺目。你问我这是什么果实?我说这叫救兵粮果,可以直接吃的。折得一枝给你,你咬了两口吐了,说一点也不甜,嚼在嘴里面糊糊的,果子倒很好看,又红又艳,像鲜花一样。

经过雷公坪时,我特意给你指点寨前小河上的那座风雨桥:“你看到河面上的那座木桥吗,桥面上盖着屋瓦供人避风躲雨,桥身还设有长条木凳可让赶路的人停下来歇脚,这种样式的桥在湘西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花桥。”你趴在我的背上说:“爸爸,这种在桥身上头起屋的桥我见到过的。”我说是吗,你在哪里看见过呢?你答道:“在乾州古城呀,古城里那座桥上起的屋比这个乖(湘西方言:漂亮)多了,而且也不叫花桥,是叫做风雨桥。”我这才想起,乾州古城内的三王阁风雨桥是你常去的游乐之地,这样的桥梁建筑样式对你而言并不陌生。

出了雷公坪,行到公路拐弯处,迎面是一片宽阔的田野。不远处的山脚下,松柏水库那高大的坝身从左面树木掩映的村庄背后如巨龙般横卧而出,一直伸出去有两里余,然后一头扎进右首边的大山底部。大坝正面的斜坡上,不知用什么涂料浇铸出“松柏水库”四个白色大字,隔几里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我说:“你看见前面的大坝了吗?我们就要到水库了”。你激动地喊道:“昂咧,我看见大坝了,上面有好大的一个‘水’字”。

爬到大坝顶上,眼前的景色突然一变。但见脚下碧波荡漾,一去数里。浪花击打处,一片片长满杂草的泥滩沿山脚渐次伸入湖中,水绕山重下,往里去湖面逐渐收窄,最终只见一道弯弯的曲线从群峰深处盘泻而出。湖面左方,是青翠含黛、层次分明的茂密松林。右边是连片满种着弥猴桃树的矮坡,山坡上三五成群地散落着几处村庄。视线尽头,千百座突兀的陡峰拔地而起,大片云雾缭绕在半山腰间,天地从中结成浑然一体。

我拉着你的手沿台阶一步步下到坝底,站在湖边四处眺望。湖中有人划着小船在撒网捕鱼,更远处的水面上,成群的野鸭在游来游去,快乐地追逐嬉戏着。你紧盯着湖面上的点点鸟影,嘴里不断发出欢喜的赞叹声。这般美丽如画的景象,自你能记事以来,还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好。这种美好印象必会在你心中刻下难忘的印记。

回途中经过水库边上的坝溶村时,村口桥头旁有户人家刚办过喜事,二楼栏杆上贴着用楷书写成的大幅横联“天作之合、五世其昌”。你停下脚步打量着那横联。横联的贴法是从右至左,你并不知道这样的顺序,转头将自己认识的字告诉我说:“爸爸,这个是五字,这个是天字。”说着,你伸手指向横联,大声地读道:“五、天。”站在走廊上晾衣服的一位小姑娘听见了,顿时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转过坝溶村前面的大弯,你走不动了,我抱起你,将你扛在肩膀上。才走得十来步远,你忽然说:“爸爸,我想要睡觉了。”我拉住你的双手说那就睡吧。你脸颊趴在我的脑袋上,就这样斜歪着呼呼沉睡起来。天空暗了,暮色正从远山朦胧处向这边飞快地弥漫过来。我一边走一边聆听你沉稳的呼吸声,心里洋溢着温暖和满足,一种无法言喻的快乐在身体内四处游走,心情如饮甘醇,无比甜蜜柔软。

我一直在想,等到将来你长大了,还能记起今天这样的行程吗?你是否还会记得这个冬日的黄昏,在一个叫做松柏的小镇的乡间小道上,你骑在爸爸的肩膀上睡的那么香甜,就像我现在还经常会在梦里回味自己坐在父亲肩头上的时光那样。

关于民族风俗礼仪

答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苗家以鸡、鸭为待客的佳肴,而且视其心、肝最为珍贵。苗族人忌食狗肉。苗族祖先神位所在的地方不让人坐,也不许人们在家里或在夜间吹口哨。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吃年饭是苗家人最神圣的时刻,全家必须团聚,此时,特别忌讳外人来串门,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全家都不得安宁。为了让外人知道主人在吃饭,饭前要放一阵鞭炮,然后半掩一扇门,外人见到,就不会进屋打扰主人吃年饭 。

锋败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银烂颤,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历迟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

苗族自治地区

建国后,先后成立有: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7月1日)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11月26日)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4年11月11日)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1956年11月30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

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7日)

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11日)

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0日)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3日)

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

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

两位苗族妇女正在制作彩色皮纸。贵州省丹寨县石桥堡的白皮纸制作工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1000多年来,当地苗族群众借鉴汉族的造纸技术,以当地丰富的树皮、杉根来制作白皮纸,其造纸工艺与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法大体相似,保持了中国古代生产皮纸的传统。

日常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多先把稻谷晒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现舂现吃,每次舂3—5斤。现在不少地方已用电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饭常把淘过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后滗去米汤,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将包谷、小麦、小米掺入一起煮、蒸的。包谷和荞麦则用石磨推成面粉或粒状食用。多把面粉用水和匀后,倒入水甑,蒸熟作为主食,广西、云贵交界处的苗族称之为“面面饭”。四川省境内的苗族,把用小麦、荞麦或玉米面做成的面条与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贵州一些地区的苗族有把燕麦蒸熟,就原锅文火焙干、脆,然后磨成粉,炒熟作为日常主食。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食用糯米时,有时也先将糯米蒸熟,然后趁热倒入木槽内,用锤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圆团,以木板压平,待完全冷却后用山泉水浸泡,随时换水,可存放4—5个月,吃时烧、烤、炸均可。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黄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狗肉性热,有暖腹健胃,强食滋补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例如用黄豆浆不滤渣,煮成“连渣汤”;将豆浆与嫩白菜同煮,然后点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饭的日常菜。住在高寒山区的苗族,仍喜欢用白水将蔬菜煮成淡菜,蘸各种“蘸水”吃。四川的苗族还把豆浆做成豆花,用以待客。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伏天时还要加入一些鱼香菜、木姜,开胃爽口消化。夏天在黔东南,客人进门,主人总先送上酸汤,喝罢顿觉酸凉解渴。广西的苗族在冬春时节喜用辣椒骨做的酸辣汤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湖南的苗族把这腌制食品的方法称为“鮓”。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腌制猪肉前,先将鲜肉切成大块,然后一层肉、一层盐,层层相压。三天后生盐溶化浸入肉内,再烧些糯米饭同甜糟酒混后,和肉块一起擦搓,最后放一些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把坛口密封,随吃随取。用此法腌制的肉类,一般可保存1—2年。酸坛还可腌制酸鱼、酸菜。此外,苗族也用熏腊肉方法保存各种家畜、家禽肉。川南苗族常在冬天宰杀年猪,把猪肉用盐浸后吊于火炉上,用杨树枝或其他柴草烧烟熏烤。熏干水分,便取下储藏。这种烟熏腊的众风味独特,常用于待客,并能储藏2—3年不变质。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咂酒一经开坛,剩酒无论浓淡,均不复再用。逢年过节,家家还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制作时,先将油、盐、姜、茗茶入锅同炒,待油冒烟后加清水煮沸,然后滤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里,适当地加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后,即可饮用。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又称百果茶)。除茶外,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苗族同胞举行苗家火龙闹元宵活动。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舞火龙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鮓、捣鱼(也吃酸汤鱼)等。

相信关于水牛粑粑邵阳做法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窝牛号的其他栏目。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