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清明的风俗饮食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做个各地传统饮食的大盘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青团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糯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做法:

青团的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面团,摘成每个大约重75克的面团,搓成长条,逐个按扁,包入豆沙馅等馅料,捏拢收口,搓成圆球,即成青团生坯。笼内铺上湿布,放入青团生坯,上锅蒸约15-20分钟至熟,再在青团上涂些芝麻油即成。

二、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

做法:

先将艾草清洗干净,然后沥干,沥艾草的水千万不要倒掉,可以备用,然后用石具敲碎倒入清明粉里面,添加沥艾草的水,然后揉成团,馅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在蒸笼蒸十分钟,然后焖三分钟就可以了。

三、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做法:

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饧面、切条,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食用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撑、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然后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黄焦脆的馓子。

四、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做法:

1. 芝麻花生炒熟研磨2. 艾叶煮熟去水3. 艾叶研碎,加入糯米粉揉搓成团4. 将其包好5、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五、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在制作方法上也分两种,一种是将食米放在沸水中煮成六七成熟即捞出滤干米汤,和干暖菇粉一起倒入臼里舂打成团,另一种是将食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入热锅后,煮成糊团。其陷料制作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炒,多用鲜笋丝、腊肉、豆腐干、虾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粉煮熟。装包时,将糍团掇成一小块,再捏成厚薄适中的杯状,然后装入馅料,两边合拢捏紧,排入蒸笼蒸熟即可食。暖菇包子的制作则用六成的糯米与四成食米,渗合磨成米浆,装入布袋里压干水分后再配上干暖菇粉,揉拌均匀,再将米团搓成一小块,做成锅状,填入馅料,封口后装入蒸笼蒸熟即为暖菇包子。

六、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做法:

1、将6克酵母用水浸泡3-5分钟搅匀。 2、将500克面粉放入厨师机搅拌桶中。 3、加入融化的酵母水,用筷子搅匀。 4、放入10克白糖。 5、启动厨师机用低速挡搅拌至无干粉状, 转三挡继续搅拌至面团均匀光滑。 6、搅拌好的面团滚圆放入温暖的地方加盖发酵。 7、发酵至面团原体积的2倍大。 8、发酵好的面团揉搓至完全排气。然后做成造型,放入蒸锅,上汽10分钟即可!

七、朴籽粿(guǒ)

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食材:粘米粉 200g 糖 20g 水 140g 泡打粉 1元 酵母 0.5勺 朴籽叶 适量 做法:把朴籽叶和水放进料理机打碎把所有材料放进面包机里搅匀,如果没有面包机就适当揉一下面。模具先涂点油。好脱模。把面糊入模,静置10分钟。大火蒸20分钟。

八、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做法

1、主料:糯米(香米等皆可)1000克,芥菜1000克,本土猪五花肉300克、肥膘100克。

2、辅料:虾米100克,香葱100克,本土小叶香菜50克,猪腊肉50克,熟猪油、姜、盐、酱油等调料适量。

具体步骤:

1、将糯米用清水淘净,浸泡2小时后,将水沥干;芥菜

浙江省苍南县莒溪镇的刘基庙洗净切成碎粒,越细越好;葱叶切段,葱头切片,分开放置;香菜拣洗净切细;腊肉片成薄片,猪五花肉切成小粒状,肥膘肉切片待用。

2、锅置旺火上,放入猪肥膘煎出油后,放入葱头和腊肉炸至金黄色时,加入适量精盐。下入猪五花肉粒,加入适量家酿糯米红(黄)酒,一同煸炒至猪肉色变,全部倒入切好的芥菜,加入适量熟猪油,再煸炒至芥菜软化、色变青绿后,加入少许开水,倒入淘洗过的糯米,并将处于芥菜上面的糯米(芥菜与糯米切勿拌匀)用锅铲轻轻抹平,视情况再补些许开水到高出糯米少许(与平时烧饭时用水量相等)即可,盖好锅盖,旺火烧至收汤并闻到芥菜饭香味时即可退火,改用微火焖至饭熟。

九、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地往外张扬。

做法

材料:红枣250克,白糖100克,淀粉150克,鲜牛奶500克,蜂蜜50克。

步骤:

1、将红枣少将后放入锅中煮烂,去皮,去核,留肉,留汁待用;

2、把白糖,蜂蜜,淀粉慢慢放入红枣汁中煮开,边煮边搅以免粘锅结块;

3、将淡乳与枣肉倒进锅中搅匀;

4.冷却后放入冰箱中待用。

幸福

十、"子福馍"

又名"指福馍",取其谐音多子多福,指望子孙享福的意思,它把后人对祖先的信奉和祈求,以及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化成一种具体的实物体现。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一种载体,是我们民族血脉相承,精神永存的具体体现,"子福馍"寄托了我们对家庭和谐兴旺,对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意愿。

做法

材料:面粉、土豆、豆芽、鸡蛋、韭菜、盐、油 。

步骤:

和面,软硬要适中;

②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皮面饼,大小可根据家中平底煎锅的大小决定;

③土豆去皮切丝,豆芽,韭菜洗净,将韭菜切碎;

④炒鸡蛋;

⑤油热后放入土豆丝翻炒至五分熟,再依次加入豆芽,韭菜,炒鸡蛋,盐翻炒至熟;

⑥取平底煎锅放少许油,依次将擀好的薄面饼放入煎锅,为防止面饼粘连,可在面饼间加少许油,用小火,盖锅盖,将面饼闷熟;

⑦将炒好的菜卷入面饼中即可开吃了。

十一、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做法介绍

原料:

糯米3250克,晚稻米1750克,萝卜丝4000克,食用黄色素10克,花生油15克。

制作方法:

1.将晚稻米、糯米磨成浆,倒入布袋压干水分。

2.掰散干浆,取出干浆500克加少量清水,揉成粘米团,放入沸水锅内煮熟,捞起,放入余下的干浆内,加入黄色素(用水稀释)、清水少许,揉成粘黄色米团,依次取色米团75克搓圆,稍按扁,包入萝卜丝馅,按成扁圆形,放入铺有净布的笼内,待全部色米团包完为止。

3.大锅内加清水烧沸,入笼蒸约20分钟取出,晾凉,每块抹上花生油即成。八粿馅菠菠粿制法:将米浆与黄色素水拌匀后,上笼蒸成熟米团,晾凉,依次取米剂75克,装入八粿馅,收口,稍按扁圆形即成。

十二、乌稔(rěn)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做法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家家户户煮"乌稔饭","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

十三、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做法

食材主料米粉500g,红萝卜1个,芹菜半个,豌豆200g,豆腐2个,海蛎300g,鸡蛋3个,肉粿100g,润饼皮适量,花菜250g,辅料,葱150g,地瓜粉,芫荽/花生敷适量步骤1.各种食材洗净后切丝2.豆腐煎成焦黄。3.鸡蛋煎熟切丝备用。4.三层肉炸成焦黄。5.肉粿炒香。6.红萝卜、芹菜和花菜入锅炒熟。7.海蛎煎熟。8.米粉炒熟。9.各种食材搅拌均匀,准备开吃啦!10.把辅料铺在润饼皮上,再放上炒熟的食材,卷成筒子即可。

十四、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现在,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肉粽做法:

1、5斤香糯米,用温水浸泡2、3个小时,期间翻动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然后滤干水分。 2、2斤去皮绿豆,以同样的温水同样的时间浸泡,滤干水分。 3、2斤半肥瘦猪肉,把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条状,接下来放入少许精盐、鸡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调料并用筷拌匀待用。 4、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掉两端多余部分后滤干。 5、剪棉线若干条,每条长约20cm。 6、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1、2匙绿豆,接着是放肉条,放同等绿豆于肉条上,再填125克米盖住绿豆。 7、先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另一端以防变形,绳子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8、绑好后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漫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粽子换一下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十五、鸡蛋

寒食、清明节里斗鸡子(卵)之戏,真正的源起,应该还是归于先秦时代某些地区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无疑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再者清明日的郊游踏青,熟鸡蛋也是便携的食品。事前的撞击剥皮,难免引起孩童两两相撞的兴趣。

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一样重要。节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则仅供玩赏而已。然而,也有种说法,在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头地。

感谢观看,欢迎关注收藏转发!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