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古代冬天烧的炭

引言

一年四季,春秋更迭,只要生活在美丽的地球村都会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对于人类来讲,夏天和冬天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感受,有人喜欢酷热,享受热浪带来的激情;有人喜欢严寒,沉醉冰雪带来的欢乐。过去,古人的取暖条件并不是特别优越,除了在屋内把窗户、门口贴上棉条、挂上厚厚的毛毯之外,烧炭火也是古人取暖方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在古代,获得炭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炭火在古代也算是一件珍贵的商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炭火也只有王室贵族才能用得起,许多普通百姓在寒冬时只能靠拣干枯的树枝和砍柴获得取火的材料,大多数人过冬只能熬。

图|暖炉

烧炭取暖当初只在宫廷贵族,普通群众靠添衣物和取火过冬

我国可以说是最早使用炭火的国家,炭的种类可以分木炭和煤炭。我国在冶铜业发展时期就开始有木炭,这种木炭的可燃性和耐用性并不高,后来人们为了使得木炭更具有实用性,开始对木炭进行革新,烧出的炭火不再像过去一样一燃烧很快就变黑最后很快化为灰烬。

早在原始时期,炭火就已经在社会中出现

当时炭火的质量并不高,经常出现烧焦的情况,人们也将炭火称之为"焦石"。从周朝到唐朝,这个阶段木炭的普及量在慢慢增加,虽然普及量增加,但受众人群的范围并没有扩大。由于当时木炭属于稀有物品,价格非常昂贵,当初也只有宫殿才使用木炭进行取暖。同时,在这之前,由于没有出现棉花等御寒的衣物,古人所着的衣物大多都是有动物的皮或是厚干草制成,皇宫贵族冬季所着的衣物大多数由狐狸、羊等动物的皮毛制成,虽然能感受到温暖,但要想度过漫长的冬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图|宫廷暖炉

古代的王室贵族为了能更好地使用炭火,逐渐从炉子等燃烧炭火的工具中进行革新

这些宫殿里的天子、妃子、大臣们所用的炭火大都放置在一个炉子内,考虑到木炭在燃烧时会产生浓烟,因此在制造放木炭的炉子时会在炉子周围做个小机关,不仅保证了木炭燃烧时的温度,还能减少木炭燃烧时带来的滚滚浓烟。

此后,一些有钱的达官贵族也开始使用炭火,和以前的宫殿王室一样,他们同样会准备一个大火炉把木炭放在里面。北宋之前,古人主要是燃烧木炭为主,后来每个朝代都会有管控木炭的机构,因为木炭在古代确实供应有限,有钱有势的人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木炭,而平民百姓只能靠政府供给的木炭过冬,由于数量有限,这些平民百姓要想取暖还需要另想办法。

图|精美的火炉

普通群众由于缺少炭火,他们只能做冬衣御寒

《诗经·秦风》中有一句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普通群众不像其它贵族一样有钱就能买到炭,他们只能在衣物和取火上想尽办法。在衣服的选材上,这些普通群众通常也会选择动物的皮毛,有些百姓在冬天到来之前会进山打猎,打下来的猎物的皮毛会被当作缝制衣服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毛之外,他们也会找一些厚实的树叶和柴草均匀放置在衣服里面。虽然衣服的厚度有所增加,但并不能达到保暖的效果,不少百姓还是靠意志度过冬天。

取火是取暖最简单的方法,但是靠原始人钻木取火的办法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村子里有的青壮年会在太阳最好的时候找来木柴进行取暖,通过取火获得的火种将会被放置在用于放火种的火炉,这种原始的取火方式一直存在,不少在农村、部落里的人们在冬天都会用这种取火方式。

图|取暖

北宋后煤炭开始普及,取火用料虽完善但普通群众仍然承担不起尽管商业物资开始发达,百姓并没有受益

唐朝到北宋时期,随着我国当时的外贸和商业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一些从外域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进贡、传送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唐朝开始,煤炭逐渐代替木炭成为人们取火的主要原材料。到了北宋时期,随着物产越来越丰富,煤炭已经是人们供暖的主要方式,但是煤炭的采集和发放还是延续了其它朝代时的做法,普通百姓并没有足够的煤炭来过冬。

在唐朝时期,当时的官府为了寻求更多的煤炭来过冬,除了从国内各个地方采集煤炭之外,还会从国外购买煤炭满足宫殿内取暖的需要。在《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详细记录外域进贡的煤炭质量,当时从外域带来的煤炭当时被称为"瑞炭"。这些煤炭通常会被放在一个台子下,通过这个台子进行燃烧之后会保证室内的温度增加,达到温暖的效果。

图|古代火炉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

"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

在北宋时期煤炭正式进行百姓的日常生活,虽然煤炭的数量在慢慢增加,但是当时煤炭的价格还是非常昂贵,即使在北宋,商业经济固然开始发展和壮大,人们也从商业获得一定的钱财,但大多数人还是承担不起煤炭。宋仁宗时期,一些穷苦的人民没有取暖工具和燃料只能受冻,甚至有很多被冻死的民众。

其实在当时的北宋,官府对商品采取"专卖"政策,也就是说,像煤炭等由官府管控的商品将由官府决定售卖方式。在当时,虽然煤炭进入到市场中,但是通过"专卖"销售煤炭价格比之前提高大约20%。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给百姓购买煤炭的机会,不如说是官府牟取暴利,不少民众还是承担不起,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煤炭最后还是回到官府手中。

图|卖炭翁

《宋史·食货志》中记载:

"京西、陕西、河东运炭至京师,薪以斤计一千七百一十三万,炭以秤计一百万"。

在宋真宗时期甚至还出现过因为哄抢煤炭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宋真宗时期由于没有足够的薪柴和树枝,很多地区的百姓都没有充足的燃料度过冬天,官府只好把备用的煤炭投放到市场中,但这次把煤炭的价格缩减了一半,价格的缩减也使得民众纷纷抢购,为了争夺仅有的煤炭更是不惜大打出手,造成了惨痛的踩踏和伤亡。

到了元朝和明朝时期,煤炭依旧缺乏。

当时对物资进行严格管理,像煤炭、丝绸、茶叶等物品都有专门的机构来管控并且发放的流程与过去相比更为严格。在这个时期中,煤炭依旧是在宫殿或者官宦家中使用的最多,普通百姓还是用不上煤炭。

图|暖炕

清朝中后期普通群众终于可以接触煤炭,但被限制开采和售卖制煤的生产机器给煤炭制造和百姓生活带来方便

普通民众真正可以大规模地使用煤炭是在清朝中后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有一段时间内传到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可以制煤的机器,这种机器生产增加了煤炭的产出,也为普通群众能够使用煤炭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不仅是煤炭,在那个时期也出现了煤球等新的燃烧材料,燃烧材料种类的增多也放缓了官府对煤炭的管控,在北京的一些商户作为煤炭的售卖点进行售卖,民众对煤炭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加,煤炭的增多也让北京城里的百姓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们终于有足够的煤炭度过漫长的冬天。

图|手炉

开采煤矿也是获得煤炭的一种途径,但后来被禁止

在清朝后期,我国已经在山西等地开采煤矿,不过这些煤矿都官府开采。煤炭也成为人们想发家致富的一个方式,在山西的一些地方曾经有权势的官宦控制煤矿,想通过煤矿获取利润,不少民众也通过各种关系对煤炭进行买卖。

后来,官府开始采取措施对煤矿进行管理:严禁个人私自开采煤矿,如果没发现将以死罪执行;煤炭的流动和买卖只能通过政府售卖,其它方式售卖的煤炭若被政府发现将会受到惩罚等等。

虽然普通民众在当时已经可以使用煤炭并且有充足的煤炭度过冬天,但此后煤炭的价格很长时间处于高价状态,民众还是受到了限制。煤炭在当时依旧是一个比较珍贵的燃料。

图|古代采煤

结语

炭火在古代确实是一个比较珍贵的东西,它虽然不如金银珠宝那样,但它着实影响了当时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尽管当时大多数的百姓没有足够的炭火过冬,当时的百姓在取暖上还是想出很多办法的,比如在有限的原料下,古人在房屋内部会建成像炕之类的能够让屋内感到温暖的物具,这种物具足以能够度过漫长的冬天。

不只是炕头,随着时代的发展,手炉等取暖工具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尽管材料有限,但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手炉等取暖工具在现在社会依然具有实用性。大自然赋予人类无限的本能和智慧,没有任何阻碍阻止人们追求幸福和温暖。

参考文献

《诗经》

《宋史》

《开元天宝遗事》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