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帆
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有朋友提议,想尝尝洛宁粉蒸肉,不提便罢,一提起,就有魂不守舍、一吃为快的强烈念头。
提起洛宁蒸肉,尝过的人都知道,那种肥而不腻的味道、疏松滑口的筋道,久留余香的味蕾令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遇到老人祝寿、儿女婚嫁以及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时,主家都会精心蒸上一箅子蒸肉,家人亲友好朋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吃着可口的蒸肉,聊着舒心的话题,一场丰盛的美食盛宴就算隆重登场了。
做好蒸肉,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是食材的挑选。粉条必须是地道的红薯粉加工而成的,王村、小界、河底一带旱塬的地方,产出的红薯里外通红,俗称“红心红薯”,烤着吃,那味道就如板栗一样甜中带酥,香气逼人,这样的红薯粉加工成的粉条,才有筋道的口感。洛河南岸地带,由于土壤质地肥沃,产出的红薯汁丰肉多,总是有水汪汪的口感,做成的粉条甜味充足,柔滑细嫩。除了粉条外,大肉是必不可少的,五花肉就是最好的搭配。在热蒸汽的烘托下,粉条蓬松柔软起来,肥肉的油汁脱离盈出,两者相互渗透融合,互相作用弥补,于是素而不柴、肥而不腻的味道就此烘托酝酿了出来。此外,还要准备一些佐料,譬如大葱,就是带葱白的,比较粗大又长的,调味底蕴更加丰富,还有面酱、五香粉等调料就可以了,比较讲究的,还要准备一些红萝卜、白菜叶、绿豆角之类的进行点缀、配色,增强下口时视觉上的愉悦。
食材挑选好了,只是完成了基础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加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准备两箅子数量的粉条,先将这些干硬的粉条放入开水里焯一下,用手能掐断即可,将焯好的粉条捞出沥干水分后,放在一个较浅的容器里,然后加入切成的肉片、葱段、面酱,以及必需的调料等等,接着就再拌上一定比例的黄色玉谷面——玉谷面的加入,不仅使容器里搅拌的食材不粘不湿,抓一把,松手能够散开既可,又能增加味道上的层次。有的嫌五花肉太肥,就将肥肉单独切下来,熬成油,浇在沥干的粉条里,彻底渗透进粉条的筋骨里,再通过热蒸汽的第二次作用,这样蒸出的粉条口味更为上乘。这个过程极为重要,很多人在这个方面都有过失败的教训,不是把粉条在热水里焯得狠了,提不起来,搅拌成糊了,就是焯得轻了,蒸出来有些生涩,影响口感。
再一个,搅拌配料的环节也很重要,这往往需要经验和体会,俗话说,那就是眼俏活,哪种料放多了,或者少了,就会直接影响到蒸肉的口感。第二步,用面粉赶制成一个箅子大小的面皮,铺在蒸笼的箅子上,然后将搅拌成的粉条之类悉数均匀地放在蒸箅子上,这往往都是摆放上下两层铁箅子的蒸肉,均匀堆放平整后,还要在其箅子中间掏出一个窝来,周围多,中间量少,可以使透过箅子上升的蒸汽均匀循环作用,达到整个箅子同时蒸熟的效果。肥肉片往往摆在最表层,这样可以使肉上的油汁在热蒸汽的作用下不断地渗透和吸收。最后,就是合上笼盖,大火蒸,慢火炆。等到蒸汽环绕箅子升腾后,就改用文火慢慢来蒸,这通常都是需要一个钟头才能够完成。用铁箅子铁笼来蒸肉,这都是过去在农村,或者在一些大餐厅、饭铺来用的。在临街饭铺里,看到用铁笼铁箅子来蒸肉的还真不少,快熟时,整个街道就弥漫了这种格外独特的香味,犹如临近黄昏时袅袅升起的炊烟,勾引着人们三三两两地赶往饭店,掏出钱两,称上一斤八两的,一尝为快。
吃的过程与其说是充饥解馋的过程,倒不如说是品尝美食文化和回味历史的过程。过去家庭聚会,由于经济的原因,蒸肉成为当时最隆重的待客方式和主食,往往都是全家齐上阵,有的拣葱、皂粉条,有的搅拌、赶制面皮,有的劈柴,有的生火,各司其职,力尽所能,都帮忙着把蒸肉这个复杂过程来共同协作完成。动筷子开席时,整盘箅子的蒸肉已经端到桌子上,犹如宴席一般,桌子边围坐着满满的一圈子人。有讲究的,拿些剥好的大蒜,或者时令的蒜薹做配料,一手拿蒜,一手用筷子夹着来吃。吃的过程,也是大家兴高采烈、交流谈心的过程,在刚出锅的蒸肉的蒸汽环绕下,一桌子人的兴致也更加高涨了,言谈更欢畅了,亲情、友情更浓郁了,这时的聚会主题就会直奔高潮,直到配套的酸辣汤、酸辣面陆续上桌时,这场热闹的宴席才算告一段落。
敲击键盘的时候,忽然想起,自己也有许久没有尝到蒸肉的味道了,这个念头的倏然冒出,使我不能自已,趁下班,约几个人去解解馋吧。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