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林下种植食用菌方案

大家好,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如何林地套种食用菌(林菇型)。

蘑菇农场上的牡蛎蘑菇

林地套种食用菌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地经济、生态、社会总体效益的一个新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已逐步引起重视。符和条件的杉松林、阔叶林、果园都可作为套种场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畦栽,室内养菌林下套种或其他立体栽培的套种模式。

贵州威宁:食用菌菌棒

丰产林套种平菇

河北衡水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自1985年以来,利用北京杨片林套种平菇,在充分发挥生物群落群体优势,共生互利,相促相长方面,取得很明显的效果。林地选择和模式构成(北京杨等阔叶树/平菇)衡水试验的林内株行距3米?米,林龄7年,郁闭度0.7(展叶前郁闭度为0.3),菇场应选在水源较好,排水方便,沙质土壤的片林中,林内全天平均光照强度在620勒克司以下。在试验中发现片林的树种、林龄、株行距对平菇产量影响不大,但刺槐等浅根树种容易在菇畦上出现根集苗,影响平菇正常生长,要及时清除,但片林郁闭度不能低于0.5。菇场一般不要设在林缘,以减弱外界环境对林间小气候的影响,不利于平菇生长发育。在树林做畦,床面不宜过宽,以避伤害树木根系,行距3米内只作一畦,啡宽70厘米,深40厘米,长3~5米左右;行距为4~5米的可两唯并列,畦床距树干约50~80厘米。亩林地有效利用面积约200平方米播种季节及品种选择林地栽培平菇采用春播、秋播或冬播均可。春季应尽早播种,一般安排在2月底至3月初,应选中温型、中偏高温或广温型,春播期若迟至3月中下旬,品种选择尤为重要,应选25℃温度下仍能正常出菇品种。秋播时间以8月下旬,外界气温为27~28℃时播种为适宜,秋播时间不能迟于9月中旬,应选用低温型或中偏低温型品,使天气渐冷时子实体仍能正常生长。最好的方法是冬季播种墨年春季出菇,因为冬播发菌时间长,环境条件稳定,菌丝积蓄养分多,开春出菇早,产量高,且能降低菇床污染,播种时间可安排在11月至冰冻前进行,宜选用中偏低或中温型品种。

吐栽方法培养料用棉壳,另加生石灰2%、碑肥1%、多菌灵0.1%。播种前一天,用1%石灰水将畦床灌透,撒干石灰粉消毒。每平方米投料约20千克,用层播法播种,用种量为干料重10%~15%,将料面拍平,在料面盖一层无霉烂的自然落叶,厚约3厘米,或用浸过多菌灵液的报纸覆盖,畦上架好细树枝条,再覆盖薄膜,四周用土坯压严,春、秋播种时则需在两端稍留透气孔。春播在林地展叶前要用草帘遮荫保温;林木落叶后也要加遮荫物。

在菌丝发育期间,由于林地具有遮荫、湿度大、蒸发量小的特点,故一般不需特殊管理。在落叶期自然气温低时,则应白天揭开草帘,夜间重新盖严以提高啡床温度。当畦内四周出现子实体原基时,逐渐增大通风量,每天喷水2次。由于林内小气候特殊,除阴雨天或大风天,在出菇期可全天揭膜通风,气温高有风天气可开背风面覆膜通风。采菇后及时清理床面,去除老菇脚和老树叶,然后再覆盖一层新树叶,喷一次大水,再盖膜养菌,5~7天后可再次出菇,一般可出3~4次菇。

林地栽培平菇和其它食用菌,林冠能降低风速,改变风向,调节降雨量的分配,影响林地土壤条件;其叶面积可吸收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光波,使林下光照减弱,日照时间缩短,减弱阳光对林下的生理辐射强度;其挥发性释放物还具有净化大气、杀灭细菌的作用;其周年性枯枝落叶,增加了林地土壤有机质,能稳定土壤湿度。森林的生态循环作用形成了林下特有的小气候。据蔡德华等(1982)测定,林地20厘米下平均气温与空旷地相差2.8倍,林间夏季日平均温度比林外低2~5℃;林间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都比林外高;林内风速小于林外,一般林外风速为3米秒时,林内2米高处平静无风;林下土壤一般呈弱酸性(pH4~5),不适于细菌繁殖,却对大多数真菌有利。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为平菇以及其它食用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林地套种平菇还突出表现在共生互利方面,培养料残渣和菌丝分解代谢产物,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林本生长。衡水地区林科所测定,林地栽培平菇一年后,50厘奖以上丰擦内右机质提高27.9%,水解氮提高6.2%,速效钾提高19%,材积生长量可增加15.2%。据北京林业大学调查,未种菇杨林内0~30厘米土层内杨树根总条数为种菇地的41.1%,根的总重量仅为种菇地的23.3%。种菇地树高平均13.2米,比未种菇地高1米;胸径13厘米,比未种菇地增粗0.6厘米。种菇场地净光合速率比未种菇地提高27.1%,二氧化碳总传导增加22.2%,气孔阻力降低74.5%,蒸腾速率增加31.4%,从生态互补作用的原理更具体地证明了林菇套种的生态效应。

杉林套种平菇,林间设计(池杉/平菇)池杉造林行距3米,株距2米,亩裁111株。在行间做菇畦,宽90厘米,深15-17厘米,长一般在10米左右。畦床中间留宽约15厘米的两条土埂,使成164三等分的畦面,可提高出菇的边际效应。栽培方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发菌期约25~30天,10月下旬现奮,11月上旬采收第1潮菇,到翌年4月上旬结束生产,出菇期约130天,第1-3潮菇在10月上旬至次年元月中旬,占总产量85%用棉壳为培养料,另加石膏2%,过磷酸钙2%,多菌灵0.2%,含水量65%。播种前,预先在畦床浇灌底水,每平方米畦床投料约15千克,用层播法播种,菌种用量为干料重10%,拍平料面,加盖报纸和薄膜,四周用土块压严。

播种后一周内不掀动薄膜,10天后早晚揭膜通风2次。20天左右菌丝在料内长满,揭去报纸,在畦床上架小拱棚,在床边和小土埂上适量浇水加大湿度,保持相对湿度在85%左右,3~4天后现蕾,从现蕾到采收约10天左右,参照畦栽常规管理。效益分析江苏江都县多种经营管理局1987年采用这种方法,亩平均有效播种面积194平方米,占林地面积29.1%,每平方米平均产菇14.8千克,亩平均菇产值2048.66元,纯收A为675.90元。林间气象调查分析,播种时自然气温较高,林内平均气温比林外低0.6℃,11月至次年元月为平菇盛产期,自然气温逐步下降,林内平均温度比林外高0.5-0.9℃;在10月至次年4月生育期内,林内平均相对湿度为86%,而林外只有76%;林下郁闭度为0.7,上述小环境均有利于平菇生长发育。

野生森林蘑菇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