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盂县特色饭

油布袋是盂县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家乡的油布袋。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盂县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盂县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油布袋子的做法很有讲究。往往要请有经验的老者一起做。面如何发,若与玉米面掺和要多少比例,炸的时候也要巧妙掌握火候。不然忽软忽硬,忽糊忽焦,不好看也不好吃。现如今,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大概只有在民间,在乡村,年“过”的意义才显现一些。我也执拗地认为,盂县的年过得更有滋味,也更多回味。

揉面

很多地方过年是将腊月二十三日作为过年临界点。这之后,很多事情开始紧锣密鼓进行了。盂县民间流传这样的句子:“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写春联、二十九扫院子、三十日包饺子。”可谓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后日日的安排和讲究。

这段谚语里提到赶做活,我想也包括了炸油布袋子吧。这是盂县北乡村镇的过年必做食品。虽说做油布袋子时间没有定规,有早有晚,但年前一定是要做出来的。冬天放到院子里的陶瓷大缸里,盖好压住。除了保鲜还要以防猫、黄鼠狼偷吃。

说起油布袋,一般常会认为是五台小吃“砍三刀”,但地处晋东地区的油布袋和晋北地区的砍三刀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同是油食,盂县的油布袋油渍时间会略久一些,所以颜色比砍三刀深一些,一般一次渍很多,日后蒸熟再吃,高粱面的香甜反而更香浓。

犹记得小时候,大半夜父亲和二伯父在我家的窑洞火台做油布袋子的情境。冬天寒夜,我们个个都给父亲叫醒了,几个脑袋一溜露出被窝,像乌溜溜的蚕豆,流着口水接住父亲塞给我们的本年度第一只油布袋子。

吃下第一口热吞吞,香喷喷的油布袋子,真可谓世上最美味最香甜的味觉经验了。那糯香,那黏软真是上天的赐予。不管吃过的美食有多少,我依旧只能说,世上最好吃的莫过于糯软喷香的油布袋子和母亲做的大烩菜。

很多游子每年都盼着回老家过年,因为家乡的年过得更有滋味,也更多回味。谁不说咱家乡好呢。只有回到老家才让我不能控制饮食,甘愿让身体膨胀起来。这就是家乡带着年味的油布袋。

大家有何感想?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小编会认真阅读每一条。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