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北京门头沟古山村

马栏村

马栏村,又名“马兰村”,因明代曾为圈放马匹之地而得名,马栏村依山势而建,以龙王庙为中心,受地形限制,沿山体呈带型展开,为北方少有的沿水街逐渐发展形成的村落。村庄位于清水河南岸,地势复杂,高差较大,道路不成系统,聚落略成长方形,所在的马栏沟是清水河的主要沟谷之一,因村内有萧克将军、邓华将军所领导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马栏村被称为“京西第一红村”。

马栏村历史街巷利用山地本身的层次性和立体性,与山体浑然一体,自由发展,随着地形的起伏,街巷空间层次也随之丰富,街巷现状整体保存情况较好,呈枝状排布,整体尺度、走向延续历史格局,铺装形式多以碎石板铺成,通向历史建筑的路面有红砖镶嵌的引路标识,独具特色。马栏村传统建筑受京城文化影响,在建筑总体型制上为京派风格,延续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特色,色调古朴淡雅,落落大方。

龙王观音寺始建于金元时期,明成化、嘉庆年间重修,佛教建筑,老百姓称之为龙王庙或大庙。《宛属杂记》中有详尽记载:“龙王观音寺,先朝至正中建,旧名龙王庙,成化年村民于仲全重修,嘉靖三年(1524年)改今名。现仅存禅林大殿。

挺进军司令部旧址现为陈列馆,展室面积240平方米,分6个展室。序厅为恢复司令部旧址原貌,以陈列八仙桌、太师椅、档案柜、文件柜等实物为主;第一展室陈列内容为挺进军的组成;第二展室陈列内容为英雄的马栏村;第三展室陈列内容前半部分为英雄的马栏村,后半部分为鱼水情长;第四展室陈列内容依然为鱼水情长;第五展室陈列内容为共和国的将军。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马栏后,萧克将军在此生活休息。故居现已作为马栏村的乡情村史陈列室使用,村中定期维护,保存较好。

古戏台大殿相对而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坐北朝南,建于1.4米高台基上。戏台为“马兰事件”的发生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26日,日军赖野队长带领一百余人保卫马兰,逼问尚未转移的老人、妇女儿童抗日家属,63岁的张兰珠老人挺身而出,说“我是共产党员干部家属,与老百姓无关”,此后死于赖野刀下,日军临走手抓走40余人,并放火烧60余间民房。此事被后人称为“马兰事件”。

黄岭西村

黄岭西村,因地处黄岭之西而得名,黄岭西村为典型的山地村落,整体格局清晰,谷底沿天然的泄洪通道布置村内主干道,将村子各部分联系起来。黄岭西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岭西排”共有18名烈士为国捐躯。

灵泉庵俗称北庵,位于黄岭西村北隅,创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修。解放后改作小学校,现存殿堂,损坏严重,十分破旧,已无神像。 灵泉庵坐东朝西,背靠山,面朝大街,为一进三合院,规模不大,前有山门一座,门额曰“灵泉庵”。门前左右两侧墙腿石上各雕有一尊护法金刚,顶盔贯甲,手持降魔杵,脚踏祥云,形像十分威武。院内正殿三间,面阔9米,进深6米,硬山调大脊,两端有砖雕鸱吻。合瓦顶,排山勾墙,六檩五架梁,彻上明造。六抹方格门。二抹方格窗。佛像全无。戗檐为砖雕“鹿鹤同春”,墙腿石雕佛门宝相花,其上为“福到眼前”。正殿原来供奉菩萨,共有三尊佛像,为女像,疑为观音。正殿右则有耳房一间。

清泰寺位于黄岭西村西北约十里深山中。清泰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形式。山门南开,硬山式,大脊,单层椽子。大殿三间,面阔9.9米,进深6.7米,硬山调大脊,大鸱昒,尾卷回成车轮形状。筒瓦覆顶,排山勾滴,前挑檐。前带廊,檩枋绘一整二破旋子彩画。两侧有耳房,小式作法,硬山大脊,合瓦顶,面阔8.75米,进深6米。东西两侧各配殿三间,硬山式,正脊,合瓦项,小式作法,面阔均8.4米,进深4.35米。该寺建筑规整,小有规模。清泰寺又称柏峪寺。

黄岭西村有山梆子、蹦蹦戏两个戏种,直到解放初期村中的老艺人还登台唱戏。村中现有王希礼、曹殿平、刘志兰、大亮、宋良芹等五位艺人,他们唱的山梆子主要剧目有《打金枝》《骂殿》《牧羊圈》《大保国》《打鱼杀家》等。蹦蹦戏主要剧目是《王大娘钉缸》《小女婿》等传统剧目,还有《血泪仇》《没法办》等现代题材的剧目。

西胡林村

西胡林村历史悠久,辽时称胡家林村,明时分东、西二村,该村居西,故名西胡林。明、清时期西胡林村以谭、石、王三大姓氏为主,由于谭、石家族购置田产,经营店铺,建造宅院,经济上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旧时村里有名的商号是石德堂、万隆店等10多家。由此可见当时西胡林村的繁荣。古民居,贞节匾和戏台等是西胡林村最大的看点。

村内至今仍保存着众多三合院、四合院,仅四合院就有52处,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德堂,前院为四合院,后院只有东、西厢房,还有一个大西院,三院有过道相通,故称“连三处”。

感谢阅读,动动小手,整理不易,点赞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