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督脉穴位 人体督脉的准确位置图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督脉穴位,以下关于人体督脉的准确位置图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健康。

本文目录1、任督二脉到底在哪?2、身柱的准确位置图作用是怎样的?3、武侠小说里常说的任督二脉是什么?任督二脉到底在哪?

答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那么任督二脉到底在哪?我今日收集整理了一下,以便日后取用。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中说的是:“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而李时珍所撰的《奇经八脉考》中则记载:“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

这么简单的几句话不太好理解,所以下面结合图来具体分析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任脉的循行轨迹从下往上,所经之处如下:

1.会阴

别名屏翳、下极、金门。在两阴之间。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脱肛,痔疮,疝气,小便不通,带下,月经不调,阴部瘙痒等。

2.曲骨

别名回骨。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萎,疝气,遗尿,尿闭等。

3.中极

别名玉泉、气原。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

4.关元

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5.石门

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尿潴留,高血压等。

6.气海

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7.阴交

别名少关、横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主治脐周疼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产后血晕,疝气,水肿,及肠梗阻,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

8.神阙

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在脐中部,脐中央。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9.水分

别名分水、中守。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

10.下脘

别名下管,在胃脘下部而得名。位于腹正中线脐上2寸处。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如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泄泻,饮食不化,水肿,胃下垂等。

11.建里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上3寸。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不嗜食,身肿,胃扩张等。

12.中脘

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13.上脘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

14.巨阙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指压此穴,对于治疗胃肠疾病很有疗效。

15.鸠尾

别称尾翳、心厌、神府。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深部为肝脏。主治心胸痛、反胃、癫狂、癎症、心悸、心烦、咳嗽气喘。

16.中庭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主治胸肋支满、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小儿吐乳。食管炎、食管狭窄、贲门痉挛等。

17.膻中

别称元儿、胸堂、元见、上气海。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连线的中点。主治气喘、噎膈 、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18.玉堂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 肋间隙,在胸骨体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寒痰、喉痹咽塞。

19.紫宫

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隙。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咽塞、止血。

20.华盖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平第1 肋间隙。主治气喘、咳嗽、胸痛、胁肋痛、喉痹。

21.璇玑

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在胸骨柄上。主治咳嗽、喉痹、气喘、咽痛。

22.天突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

23.廉泉

位于结喉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暴喑、乳蛾、咽食困难、舌肌萎缩。

24.承浆

别称下唇、天池、鬼市、悬浆。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在口轮匝肌和颏唇沟之间。主治口歪、齿龈肿痛、流涎等口部病证;暴喑;癫狂。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一共28穴,分别如下:

1.长强

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痔疮,脱肛,便血,便秘,遗精,遗尿,腹泻,痢疾,腰背强痛,癫痫,及精神分裂症,前列腺炎等。

2.腰俞

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

3.腰阳关

别名脊阳关,背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下肢麻痹等。

4.命门

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命门的功能与肾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5.悬枢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

6.脊中

别名神宗、脊俞。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痔疮,脱肛,癫痫等。

7.中枢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满,黄疸,腰背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等。

8.筋缩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胃痛,脊强,瘈疭,腰背痛,癫痫,及肝炎,胆囊炎等。

9.至阳

别名肺底。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

10.灵台

别名肺底。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背痛,痈疽,疔疮,及胆道蛔虫症,疟疾等。

11.神道

别名冲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健忘,惊悸,咳嗽,疟疾,脊背强痛,癫痫,及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12.身柱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

13.陶道

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14.大椎

别名百劳、上杼。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15.哑门

别名舌横、舌厌。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16.风府

别名本穴、鬼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17.脑户

别名匝风、会额、合颅、仰风、会颅、迎风。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18.强间

别名大羽。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19.后顶

别名交冲。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20.百会

在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21.前顶

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主治癫痫,头痛,眩晕,鼻渊,目痛,颜面浮肿,小儿惊痫等。

22.囟会

别名囟门、顶门、天窗。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

23.上星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症,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等。

24.神庭

别名发际。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25.素髎

在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主治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26.水沟

别名人中、鬼宫。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2/3交界处。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

27.兑端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28.龈交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点刺放血可辅助治疗痔疮。

任督二脉属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中的两脉,除此之外还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兴趣可以看看《奇经八脉考》。

武侠仙侠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作用是怎样的?

答身柱穴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在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该穴上接头部,下和背腰相连,就像一个承上启下的支柱,故名“身柱”。其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在两肺之间,跟肺的联络非常密切,且督脉为“阳脉之海”,因而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能调摄阳气,改善体质,增强身体机能,预防感冒,也可治疗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患。

身柱穴首载于《针灸甲乙经》,其中有“狂走,谵语见鬼,瘛瘲,身柱主之”的记载。《针灸大成》云:“身柱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瘲,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从古文的描述中,可以知道,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等多种病症。

艾灸身柱穴可以通过灸法的温通、温补作用,结合身柱穴通阳行气的功效,达到防病治病和增强抵抗力的目的。对于体质虚弱的小儿来说,作用更为明显,故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命门穴主治胸部以下之病,身柱穴主治胸部之病,但凡小儿之病,均可用此二穴来治。

武侠小说里常说的任督二脉是什么?

答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自然都是虚构的居多,但并不是毫无基础。中国的武术讲究内外兼修,而所谓的内功则是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关。通过掌握气血运行的窍门,使得人的身体机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搏击中对敌人造成更大的杀伤。

气血就与任督二脉有关,任脉主血,督脉主气。《黄帝内经》里对于任督二脉的原文描述是:

“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简单明了地说,任脉就是贯通了人体正面的纵轴线,从下巴到会阴;而督脉就是贯通了人体脊背的纵轴线,从长强上到头顶百会再到嘴唇。道家的阴阳说中,任脉在前腹主阴,而督脉在后脊主阳,任督二脉代表了人体的阴阳运转。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人体的正面和背面的两条轴线构成了大循环,是人体供血的最主要循环。因为这条循环线路,不仅经过了人的中枢大脑,而且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脏器。如果这个循环出现问题,会影响大脑中枢的供血,以及各个主要脏器的供血,那么人体就会丧失最基本的机能,甚至会造成死亡。

相反,如果能够提高这条大循环的运行效率,就能够有效地增加大脑中枢和主要脏器的供血供氧,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基本机能:包括视觉、嗅觉、听觉、敏捷度、反应力等等。

中国的武术工夫,不仅仅对体力有要求,对于技巧同样有要求,需要做到眼疾手快,反应敏捷。体力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大循环的基本供血,而反应力则是需要大脑中枢神经的供血得到保证。从医学上看,这些内容恰好就是任督二脉的主要功能。

可见武侠中提到的打通任督二脉,虽然没有小说里那样夸张,但确实有事实基础。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督脉穴位 人体督脉的准确位置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