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气功养生—什么是气功养生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气功养生,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什么是气功养生

答气功,是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导引”,它是一种通过练气、练意、练形达到自我身心锻炼和强身健体的活动。它是祖国医学中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气功已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裤戚延年益寿和医疗等方面。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内经》中就有许多关于“导引”治病的记载。如《内经异法方宜考》中讲:“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乔。”老子《道德经》也有“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等气功记载。

此后,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气功。但由于社会制度、科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气功被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以致发展很慢。

到了近代发展有些加快,尤其近十几年,气功疗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形成了气功热潮。

气功的内容十分丰富,门类派别也很多,如果从练功的方式分类,可分为动功和静功两大类。不论哪一种方法,总离不开调心(练意念)、调息(历并练呼吸)、调身(练形体)胡烂陵三项法则。

叙述如下:

调心:

又称练意念,即指意识训练。就是说练功中要求自己的主观意念和情绪等活动逐渐停止,安静下来,排除杂念,使神志意识进入一种入静、虚空、轻松愉快的境界。这样,可使全身形体放松,气血调和,经络疏通,心平气和从而调动人体的潜在能力,发挥自我调节功能,以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之目的。其方法有放松法、默念法、数息法、意守法、良性意念法等。

调息:

又称练呼吸。是指通过呼吸调动人体的内气,使之逐步调畅和聚积,储存于身体某一部分,逐步能够循经络路线运行,以疏通经络气血。其方法有自然呼吸法、深呼吸法、腹式呼汲法、口呼鼻吸法等。

调身:

又称练形体。是指通过调整身体姿势,使身体放松、舒适到最大限度,为调心、调息打下基础。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是练功关键。其方法有卧式、坐式、站式、行步功等动静结合的各种姿势。

如果要练功养生,最好在气功师指导下进行。

12式养生气功

答气功师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养生气功之名就是由此而来,那么12式养生气功有什么呢下面和我来看看吧!

12式养生气功:

12式养生气功目录:

1、气功养生十二法 2、气功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3、气功养生时需注意什么 4、养生气功怎么进行体悟

5、哪些人适合气功养生 6、气功养生中包括哪些

7、气功养生怎么入门 8、气功养生之五禽戏

气功养生十二法

预备式

动作

两脚并步站立,周身放松,两眼轻闭或者平视前方,两牙齿轻轻叩起,当听到默念口诀时,“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窃,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两手要叠于丹田,左手放在里面。口诀念完,两手慢慢放下。

功理作用

预备式的作用是帮助练习者排除杂念,净化大脑,给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打好基础。周身放松。

12式养生气功第一式 乾元启运

动作

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开步,稍宽于肩,头向左转,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目视左手,配合吸气,两臂稍外旋,将手摆至胸前,目视前方。

蹲腿屈膝,两肘下沉带动两手下按于腹前,两手与肚脐相平,要松腰敛臀,目视前方,配合呼气。

两腿伸直,头向右转,目视右手,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配合吸气;两臂稍外旋,将手摆至胸前,重心移至右腿。

左脚并拢,两腿由屈逐渐伸直,两手下落臵于身体两侧,配合呼气,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乾卦的卦词是元、亨、利、贞。乾是万象万物的开始,称为元或启元,乾元启运就是万物万象的开始,或者说宇宙间万相万物都是由乾的功能创造的。

这一式有助于畅通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脉,意守丹田即便于排除杂念,静化大脑,又有助于补中益气,扶正培本,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

⑴两臂内旋,两掌左右分撑时拇指须稍用力,以助于臂的旋转幅度。

⑵下蹲之深度因人而异,不宜强求一致。

⑶默读“呼”音或意守丹田(指关元)。

第二式 双鱼悬阁

动作

身体半面45度转身向左,同时,两臂内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为60度)身体半面右转,右腿下蹲,左脚跟提起,右手放在左手的脉口上,同时成左丁步。

(手的高度是放在右小腹前)左脚绷脚向左前方上步,同时左手向右前方伸出,以腰为轴,身体后坐,两手两臂随着腰的旋转,相合于胸前,身体转正。

左脚并拢,双腿慢慢伸直,右手上托,左掌下按,指尖朝内。 目视右手,友伍沉肘带手,落于体侧,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双鱼是指太极图中两条首尾相接的阴阳鱼。此处是指两脚并立,一手下按于胯旁、一手上托于头之前侧上方,尤如两条阴信告逗阳鱼悬挂于庭。这一式有助于提高肺功能,缓解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有助于提高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等消化系统疾;

而且,对于提高肾功能,预防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作用。

人体前躬,可作用于腰部和冠及属肾的督脉,可作用于与肾相通的命门和俞穴,和作用于肾经和膀胱经脉。因此,时常习练“躬身掸靴”有助于滋养肾阴、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固肾壮腰、健脑益智。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滑卖,意守命门。

⑵身体尽量舒展,幅度宜大,躬身掸靴时两腿伸直。但初学者和病患者应因人而异。

⑶身体直起宜缓慢进行,均匀。

⑷高血压病患者练习此式时,须将头抬起。

第六式 犀牛望月

动作

重心移到右脚,左脚向左开一大步,同时两拳变掌坐腕后撑,重心左移至左脚,两手放松。

身体左转,右脚跟侧蹬,捻动涌泉,两手从两

侧抖腕,亮于头的左右前侧方,两臂成弧形,掌指相对。

右脚跟向里捻动,两臂外旋,两眼先注视左手,随重心移到右脚,两手摆至胸前。

左脚并步,两手内旋,掌心向下,下落至体侧后再握拳收于腰侧。

右式动作与右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第六式,犀牛望月。犀牛颈短体粗、转头不便。 传说 犀牛角上有白纹,反应灵敏,所以犀牛角古称“灵犀”。唐代诗人李商稳有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双方心领神会,感情共鸣。

这一式通过转颈倦腰,有助于疏松颈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松解其粘连,缓解肩、肘、腕、颈、背、腰等部位的疼痛,畅通手足三阴、三阳经脉。有助于强心益肺、通调三焦、润肠化结、舒肝利胆、和胃健脾、滋阴补肾。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⑵转腰幅度宜大,髋胯下沉,左膝或右膝前跪(指起势方向),后腿蹬直,后脚跟不得离地。

⑶两掌握拳时,中冲瞬间点抠劳宫。

⑷两臂旋转幅度宜大,均匀,切勿端肩、忽快忽慢。

第七式 芙蓉出水

动作

左脚开步,身体微蹲,两手手背叠于小腹前,随着腿伸直,两手叠腕卷指弹指甲,经面前分向身体的两侧,两目平视前方。

身体左转,两手轻轻握拳,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插步,两拳屈于胸前,右拳在上左,左拳在下,拳心向下,下蹲成盘根步。右拳拉至右肩前,左拳随着左臂内旋,收于左胯旁,翘腕。

右手下落,左手向上,掌根相靠,收于胸前,身体直起,右脚收回,两掌经胸前同时上举于额前,头向后仰。

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并步,两腿微屈,两手随着肘下沉,垂于体侧,两腿伸直,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芙蓉是莲荷的别名。这一式动作通过模仿芙蓉出水,可以疏通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脉,有助于强心益肺、润肠化结、调理三焦。疏通足三阳经脉和足三阴经,有助于和胃健脾、舒肝利胆、固肾壮腰。该式为全身性运动,有助于提高五脏六俯机能。

注意事项

⑴第1拍卷指、弹甲(指甲)时,肩、肘、腕、指等各部要连贯不滞,儒雅大方。

⑵第2拍两腿下蹲成盘根步时,两臂一侧屈于胯旁,一侧挽回胸前,宜上下一致、手足相顾,既如莲藕经盘地下,又似芙蓉飘摇飞舞,轻松自如。⑶第3拍,随着身体直起,两掌根相靠上托,象征阵阵微风中吹拂着的荷花,从清池水面中浮起。

同样动作做两遍。

功理作用

第十式 云端白鹤

鹤,古称“长寿仙禽-依平鸟”,故常用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

这一式动作中,脚趾上翘,压迫足三阴、三阳之井穴,故有助于畅通足六经脉;合谷捻大包,即有助于润肠化结,又助于和胃健脾。两手头上抖腕亮掌,有助于通调三焦、疏通水道。

注意事项

⑴第1拍,跷趾充分,合谷捻揉大包穴时,宜舒胸直背,百会上顶。

⑵第2拍,两腿下蹲腿部内侧宜相靠;两掌左右分摆时,宜从左右两腕相靠开始,掌指依次卷曲,要求做到“四折”,连绵不断。

⑶做第3拍时,百会上顶,带动整个身躯向上,两手抖腕亮掌时,中指端与肩穴上下基本对齐。

⑷做第4拍时,沉肩垂肘带手下落,将气沉入丹田(指关元)。

第十一式 凤凰来仪

“凤凰来仪”意思是凤凰飞舞而有仪容。

这一式中,转身旋臂,有助于畅通任、督及手三阴、手三阳经脉。屈腕成勾手,由于对手三阴、三阳经之井穴、原穴产生良性刺激,故有助于改善心、肺、大、小肠等脏腑的机能。脚趾抓地,由于对足三阴、三阳经之井穴、原穴产生良性刺激,故有助于提高肝胆、脾胃、膀胱、肾等脏腑之机能。

动作

上身左转45度,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后手心向上移到胸前。

身体下蹲,左脚绷脚上步,由虚步变成提步,重心前移,两手逐渐成勾手,向身后勾挂,目视左前方。

重心后移成虚步,前脚尖上翘,两勾手变掌,十字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掌心朝内,合于胸前。身体转正,目视前方。

两手转掌心朝外,经面前分开,手腕与肩高。 左脚并拢,两腿伸直,两手下落,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

⑴第1拍,百会上顶,身体中正,以腰脊之转动带动两臂侧分、前摆。

⑵第2拍,由虚步变成前腿伸直,后脚跟提起的动作,要体现出连贯圆活的特点,两勾手的屈腕宜短暂,并稍用力。

⑶第3拍,两手经胸前、面前左右分掌时,宜舒胸直背,松腰敛臀。

⑷第4拍,左脚向右脚并拢,宜百会上顶带动整个身躯直起。

⑸意守丹田,轻吐“呼”音。 第十二式 气息归元

动作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两臂内旋摆至体侧,两掌随两臂外旋,手心朝前。

呼气,气沉丹田,两腿半蹲,两掌合抱,收于腹前。

同样动作共做三次,第三次最后一动时,两手叠于丹田,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

功理作用

第十二式,气息归元。关元位于任脉之上,属丹田之一穴,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又是小肠的募穴,中医称之为“长寿大穴”,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故以意引气归关元,有助于壮中气、补元气、滋养脏腑、平调阴阳。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采气归于关元。

⑵吸气时,百会上顶,松腰敛臀,身体中正,周身放松。

⑶两掌内收回抱采日月精华时,注意气路由宽变窄,促使气流加速。

收势

动作

两臂内旋,左右分开,手心向后,两臂外旋,手心向前,

两手叠于丹田。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

赤龙搅海,先从左向右绕三周,再由右向左绕三周。将唾液分三口咽下。

功理作用

收式,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含有球蛋白、粘液蛋白、氨基酸、淀粉醚、融菌醚、免疫球蛋白和各种微量元素。

唾液有助于改善糖代谢,维持血糖衡定。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金津玉液。

⑵吞津咽液时,宜汩(音gǔ)汩有声。

气功养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定的 方法 配合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 武术 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辟谷”[1] 。

“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

气功养生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 太极拳 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

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

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

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

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

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 消除紧张 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

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

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

气功养生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

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养生气功六字诀

答养生气功六字诀为嘘、呵、呼、咝、吹、嘻。

1、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嫌乱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2、气功【qìgōng】,据文献考证,最早见于晋代《净明宗教录》一书。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

气功的发展历史:

1、气功发源于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2、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唤仿。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

3、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和者纤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养生气功的锻炼方法

答养生气功的锻炼方法

养生气功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选择健身的一种方式,练气功是独特的一种自我锻炼疗法。它可以让人体的意念、内脏组织系统的运动及肢体运动互相配合训练。那么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教大家一些练气功的方法。

调身

调身是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操作活动,也称炼形。调身的意义在于身体状态与练功所要求的境界相应。例如练静功时身体须保持某一固定的姿势,这与进入静定的气功境界相应;而练动功则多与疏通经络、调动内气运行的气功慧丛境界相应。

另外,一些特定的姿势、动作本身也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健及治疗作用。例如站桩可改善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的某些症状;而八段锦中的八节动功在治疗保健功效上均有各自的针对性。

调身其内容包括了外在的操作和内在的操作两部分。外在的操是指肢体外在间架、位置上的一些操作;而后者主要是肢体内在一些感觉和关系的操作。

外在操作

外在操作包括姿势和动作的操作。

(一)姿势操作

练功常用的姿势大致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三类。姿势操作主要用于静功。

1.站式

站式是站桩功的基本姿势,由于站立时肢体安放变化的不同,又有多种形式。

①三圆式

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内微扣,呈内八字形,并且两足的五趾要轻轻抓地。然后双膝微屈,膝盖不得超出自己的足尖。腰部要进行一定的`伸展,臀部保持像坐高凳的状态。

上身正直,含胸拔背,两臂环抱呈半圆形,如抱一圆气球,松肩、坠肘、虚腋。两手与身体的距离不超过一尺,两手指相对,相距约八、九寸,五指分开,微曲,相邻手指间约一扁指距离。

头部正直,双目轻合。舌不必顶上额,自然安放。下颌微收。姿势摆好后要求全身放松。所谓三圆式,即指足圆、臂圆、手圆。

②托球式、扶按式和提抱式

这三个姿势均从三圆式转化而来,练功谨碧枝的时候也可以互相替换,但不要替换过勤,以免影响练功境界。

托球式的其它要求与三圆式基本相同,只是站好后两臂要轻轻抬起,微向前伸,手与身体距离一尺多,两手心朝上,五指分开,不要用力,好象托着个气球。初练三圆式时如果两臂劳累,便可把双手轻轻朝上翻转,两臂微向前探,改成此式以缓解疲劳。

扶按式的其它要求亦同三圆式,只是两臂抬起前伸后,两手心朝下,五指分开,双手如扶在桌上或椅背上,或如扶按在水面上。初练抱球式两臂劳累后,亦可转换成此式以歇息。

提抱式又叫浮托式,初练抱球式时,如肩臂感到疲.劳,可以把双手往下移至肚脐下边,手心朝上,两手手指相对,距离约八、九寸,手与身的距离约五、六寸,犹如提抱着一个气球。练此式时要注意虚腋,即两臂不可挟靠身体,腋下要空虚。

③休息式

此式的其它要求同三圆式,唯两臂下垂,曲肘伸向背后,两手背轻轻放在腰下髋骨上。这个姿势的运动量小,可以解除初练其它姿势时双臂的疲劳。故称为休息式。

此式另一种变化是将双手插在上衣下面的口袋里,大拇指露在外面,其它仍同三圆式。

2.坐式

坐式是练静功最常用的姿势,变化也很多,大体可分为平坐、盘坐、靠坐三种形式。

①平坐

这是初练坐式时最常选用的姿势。要求坐在方祥敏凳或硬椅上,但不要坐满,只坐凳或椅的前三分之一。凳或椅的高度座与小腿长度相等,坐下后大腿平直,两膝弯曲成90度。

双脚分开同肩宽,平放于地。上身及腰部的安放同站式,臀部可略向后挺出。头部要求亦同站式。双臂可取抱球式或托球式。另外,也可以将两肘外撑,两手心朝下放在大腿根部。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自然安放在大腿上亦可。

②盘坐

盘坐是练静功最适宜的姿势。盘坐可分为自然盘、单盘和双盘三种。

盘坐在佛家气功中称为跏趺坐。跏同加,乃叠加之意;趺同跗,即足背。所以跏趺坐就是双足 交叠而坐。跏趺坐又分为全跏趺与半跏趺,全跏趺即双盘,半跏趺即单盘。

在全跏趺坐中,又有降魔坐与吉祥坐之分。降魔坐是先以右足压左股(大腿),再以左足压右股,手也是左在上,右在下,即足和手均为左压右,禅宗多传此坐。吉祥坐与此相反,足和手均为右压左,密宗又称此为莲花坐。

盘坐的坐具可以是普通的床、炕,或者用专为打坐特制的矮方凳。这种凳的凳面为方形,比一般坐凳大些。坐具上均应铺坐垫。盘坐于地时,坐垫更应厚些。

A:自然盘

头部正直,口眼轻闭,松肩坠肘,含胸拔背,腰部自然伸直。两腿交叉盘起,左压右或右压左均可。两足均安放于坐具上,可以分别压在对侧膝下。

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可以分别放在大腿上;也可以互相轻握,置放于丹田处。根据各人的情况,自然盘时可将臂部稍微垫高一些,大约一、二寸即可。

B:单盘

头部、上半身以及手臂的安放均同自然盘,只是在盘坐时将一条腿盘在另一条腿上,左压右或右压左可根据各人的习惯。这种坐法只有一足与坐具相接触。

C:双盘

头、身、手臂姿势均同自然盘,双腿的盘法是先将左足或右足放在对侧大腿上,然后又将对侧的足搬上来,放在左侧或右侧大腿上,两足心均应朝天。如此,双盘坐两足均不接触坐具。出家人打坐,一般均取双盘。

③靠坐

除背部可以轻靠在椅背或沙发上之外,其余的姿势均同平坐相仿。然而由于背向后靠了,两足可以略向前伸一些。采用此姿势应注意,虽然是靠在椅背上,腰部也应努力伸直,最好是背靠腰不靠。

3.卧式

卧式有仰卧、侧卧、半卧。练功取卧式时,应注意枕头的高低要适度,而且床也不宜太软,木版床为宜。

①仰卧

这是卧式中最基本的姿势。仰卧时平躺在床上,脸朝天,头正直,口眼轻闭。四肢自然伸展。两腿可依据个人习惯稍稍分开或并拢。

双脚自然斜向两侧,或足尖伸直向前探。双臂自然分放在身体两侧,双手掌心向内,轻贴在大腿外侧;或双臂曲肘向内,两手叠放于下丹田位置。

②侧卧

其基本姿势是侧卧于床,左侧卧右侧卧均可,一般以右侧卧为多。头部略向胸部收,双目轻合。

两腿叠置,膝部均自然弯曲,上面的腿弯曲程度大些,使两足均安放在床上。上方的手臂自然伸展,手掌向下放在髋部;下方的手臂曲肘向头部,手掌向上,五指轻轻并拢,放在耳边。

另外,侧卧式也可以将下面的腿自然伸直,上面的腿曲膝上提,将膝部弯曲成90度后放在床上。

两腿呈一前一后,不再叠放,并将上侧腿的足心顶在下侧腿的膝部,手臂的安放是将上侧手臂略向前伸,掌心按在上侧膝部。下侧手臂弯曲向上,掌心按在上侧肘部。这个姿势也叫三接式。

③半卧

这是在侧卧的基础上,将上半身及头部垫高,斜靠在床上,呈半坐半卧的一种练功姿势。两腿可自然伸直,也可在膝下垫物,使小腿高抬起来。

(二)动作操作

动作操作包括套路或自发动作的操作。前者是一系列连续的设定动作,后者是练功中自然出现的随意性动作。

1.套路动作的操作

大多数动功都有设计好的固定套路,练功时动作须按功法的套路顺序进行。由于套路动功的动作各不相同,例如鹤翔桩有十二节,大雁功有前、后各六十四式,五行掌有五节,学习套路动功就需要按功法分别进行,难以一概而论。

但不同气功功法的动作仍有一些共性,可以分为不同的动作类型,常见的气功动作类型大体有如下几种

①柔韧型

动作多柔和、缓慢、连贯,例如养气功、八段锦。

②刚硬型

动作多刚健、强硬、有力,常应用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的方法增强练功中“得气”的效应,例如易筋经、五行掌。

;

通过上文关于气功养生的相关信息,窝牛号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窝牛号的其他页面。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