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健康。
桂枝
【性能】
辛、甘,温。主归肺、肾、心、脾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一、风寒表证
本品辛温浮散,能“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缓和,且长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阴于肌表,使汗液蒸化有源,为治外感风寒表证的常用药物,无论风寒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以及阳虚感寒诸证,皆宜用之。
1.风寒表实证
治风寒外袭,卫阳被遏,营阴郁阻,肺气失宣之恶寒发热(恶寒重),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者,桂枝常与麻黄相须为用,如《伤寒论》麻黄汤、《景岳全书》麻桂饮、《症因脉治》甘草麻桂汤等。
2.风寒表虚证
治汗出当风,或表虚感受风寒,外邪乘虚内犯肌表,而营卫失和,卫表不固,见发热,恶风,汗自出,脉浮缓者,桂枝宜与白芍配伍。桂、芍相合,桂枝辛甘通阳,解散肌表之风寒,攘外以调卫;白芍酸苦敛阴,固护外泄之阴液,安内以和营。这一特殊配伍,为《伤寒论》桂枝汤的主要组成。
3.阳虚外感证
本品既发散风寒,又温助阳气,对素体阳虚而感冒风寒之证,有标本兼顾之特长,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温病条辨》桂枝姜附汤、《伤寒六书》再造散等。
此外,桂枝亦可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夹湿,见恶寒发热,头胀如裹,一身酸楚者,宜与羌活、防风等祛风胜湿药配伍,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桂枝羌活汤。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喘咳,本品外散风寒,除表证,内利肺气,止喘咳,如《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外感风寒,内有伏饮者,本品性温,外散表寒,内化水饮,如《伤寒论》小青龙汤。
治疗气虚感冒风寒者,本品常与黄芪、人参等同用,如《伤寒论》桂枝人参汤、《症因脉治》桂枝黄芪汤、桂枝续命汤等。
治疗太阳病未尽而入少阳,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微呕,心烦者,本品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如《伤寒论》柴胡桂枝汤、《症因脉治》桂枝柴胡汤。治疗太阳阳明合证,本品可与葛根等同用,如《症因脉治》桂枝葛根汤。表寒里热者,可与石膏等同用,如《伤寒论》桂枝二越婢一汤。
二、里寒实证
本品既能发散风寒,又可温里祛寒,故又适宜于里寒实证。
1.风湿痹证
本品温经散寒,“通经络而开痹涩”。与祛风湿之药配伍,可助祛风寒止痹痛之功,故蠲痹方中多用。因其又长于“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更宜于上肢痹痛者。治风邪重者,常与羌活、独活、麻黄等同用,如《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生地汤。治寒邪重者,常与乌头、附子、细辛等同用,如《千金要方》乌头汤。治湿邪重者,常与苍术、苡仁等同用,如《医醇賸义》桂苓神术散。治疗历节和风寒湿痹,常与防风、附子、白术、麻黄等同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而不燥热,如《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湿热痹痛,关节红肿,本品多与清热药组成蠲痹除热之剂,如《张氏医通》桂枝白虎汤。治痹证日久,气血不足,经脉瘀滞者,与益气、补血、活血药配伍,如《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2.寒凝血瘀证
本品善入血分,为温通血脉之要药,且有似肉桂“宣导百药”之能,与诸活血药相使,可增强通脉活血之力,故为治妇女经脉受寒之月经失调、痛经、癥瘕、产后腹痛等病常用药。治妇女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致之月经后期,量少,经期腹痛,痛经及崩漏等,与桃仁、芍药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经前瘀滞腹痛者,与桃仁、芍药、生地黄同用,如《伤寒保命集》桂枝桃仁汤。治妇人血瘀之腹中癥块,与川芎、牡丹皮、当归等配伍,如《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现代运用此方治疗妇女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有效[江苏中医药,2012,44(6): 43]。此外,临床还用本方治疗妇女盆腔炎、产后尿潴留、恶露不尽、更年期崩漏、经期综合征及其他各种内外科病证之有寒凝血瘀者,皆甚有效。
3.寒凝经脉证
本品温经祛寒,和营止痛,并能“领药至痛处”,前人称其为“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故因寒犯经脉,营气不通之厥逆、阴疽及诸痛证,均宜使用,如《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之与当归、细辛、木通等同用,治血虚寒阻肢体失于温养之厥冷或头、肩、腰、腿、足部疼痛。现代还以此类方药治疗雷诺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532]、糖尿病神经病变[吉林中医药,2006,26(4):28]、颈椎病[新中医,2007,39(1):52]、肩周炎[中国中医药报,2010-7-14(4)]、冻疮[临床合理用药,2009,2(13):18]。此外,也可治寒疝疼痛,如《温病条辨》椒桂汤,《金匮要略》乌头桂枝汤等。
4.中焦寒证
本品温中散寒,可“立中州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痛”,常用于治疗寒犯脾胃之脘腹疼痛、呕吐、泄泻。治脾虚湿盛之吐泻、腹胀,本品配伍白术、藿香、木香等,如《医学启源》桂苓白术散。治虚寒腹痛,以之配伍芍药、饴糖、生姜等,如《金匮要略》小建中汤。治寒气腹痛,二便清利,以之配伍陈皮、生姜等,如《症因脉治》桂枝芍药汤。治寒凝气滞腹痛,以之配伍厚朴、枳壳、苏叶等,如《杂病源流犀烛》桂枝四七汤,上述方剂也适用于脾阳不运所致吐泻、食少者。
此外,肺寒咳喘而无表邪者,本品亦可温肺降逆,常与化痰、平喘、止咳药同用。如《医醇賸义》温肺桂枝汤,其与沉香、紫苏子、橘红配伍。《张氏医通》三建膏,其与附子、桂心、干姜、川椒等配伍,制为膏药,外贴肺俞、华盖及膻中穴,治冷哮喘嗽。三、阳虚证
本品能入心、肾、脾经以温助阳气,常用于治疗心阳不振,肾阳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多种病证。
1.心阳不足之证
前人称“桂枝振心阳,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也”,其上助心阳以通脉,故常用于心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心悸。胸痹多因心阳不振,气血不运,心脉瘀阻所致,本品温助心阳,温通心脉,为治胸痹之常用药,如《金匮要略》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等皆含桂枝。迄今上述方剂治疗胸痹仍颇有效验,常为临床化裁用于治疗冠心病。
仲景凡治疗心动悸疾患多用桂枝与炙甘草两味相伍。如《伤寒论》炙甘草汤,以桂枝与人参、阿胶、麦冬等同用,治疗气血虚弱无以养心,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脉气者。现代常以桂枝配伍温阳、益气、补血、养阴、活血之品,治疗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以及贫血、神经官能症等所致的心悸、怔忡。如以之与茯苓、白术等合用,治阳虚水泛之心悸、怔忡[甘肃中医,2007,20(7):25-26];以之与龙骨、牡蛎等配伍,治阳虚虚阳上浮之心悸[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5):1066-1068];以之为主药,配伍黄芪、党参、川芎等,治心脾气虚之心悸、胸痹[中国医药指南,2011,26(9):307-308]。
2.肾阳不足之证
《本草述》言:“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桂枝下温肾阳以祛寒,更长于助膀胱气化以行水,常用于肾与膀胱虚寒,气化不行之水肿,小便不利及梦遗失精、奔豚腹痛。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本品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伤寒论》五苓散。治肾阳偏虚,寒水内盛者,可再配附子等温补肾阳之品,如《程门雪医案》五苓皮汤、《李聪甫医案》真五汤、《邹云翔医案选》芪附汤。偏脾虚湿盛者,可再配薏苡仁、苍术等健脾除湿药,如《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健脾利水汤、《黄文东医案》加减胃苓汤。湿热内蕴,下阻洲渚而不能化气行水者,可再配清利湿热之药,如《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张伯臾医案》桂红汤、《临证治验》五苓加味汤。该配伍形式广泛用于肾炎水肿、特发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尿路感染、黄疸、早期肾功能不全、眩晕、泄泻等病证之气化失司,水湿内蓄者。
因桂枝温肾阳以固肾气,并使阳气归藏,则神动失精可除。故亦可治肾阳被损,心肾不交,阳浮于上,失精于下之梦遗者,如《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验回忆录》方加茯神、朱砂,治夜寐不安,寐则梦遗者,也确有良效。
治下元虚冷,冲气上逆而发为奔豚者,《金匮要略》记载用桂枝加桂汤主之。该方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奔豚气;也有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报道[四川中医,2012,30(2):40-41]。
3.脾阳不运之证本品温脾阳以助运水,即张寿颐所谓:“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常用于脾阳不运,水湿内停之痰饮、眩晕,常与健脾除湿药配伍,共收温阳化水,蠲除痰饮之效,如《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若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者,以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治之。方剂,至今仍是临床治疗痰饮咳喘、眩晕的基础方。
【使用注意】
1.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凡外感热病、里热内盛及阴虚火旺者,均忌用。
2.本品通血脉,易动血,故血热妄行、月经过多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3.本品用量过大易出现头晕目胀、眼干涩、咳嗽、口渴、尿少及尿道灼热等不良反应,故不可服用过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每天一味中药——桂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