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何裕民
在临床干得久了,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我经常发现有很多人走进了治病的怪圈。
以治疗癌症为例,出于想要摆脱疾病困境的迫切心理,很多患者和家属会不惜重金、不远万里去求医问药,尝试各种方法,中医、西医、民间偏方、秘方……也不管这些适合不适合患者,盲目追求超标准、高强度的治疗,完全失去了理性判断。可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越是对癌症穷追猛打,它就越如洪水猛兽,患者家庭不堪重负不说,生命也摇摇欲坠,生存质量更无处可谈。
其实,很多癌症都比较温顺,如果能按医嘱治疗,是可以转为慢性病的。即使不能完全治愈,也可以长期有质量地生活下去。为此,患者要学会给自己“减负”,即规避完美、只求满意。
首先要在治疗上减负。药物不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治疗方案更不是用得越多,病就好得越快。临床见过不少患者,看到别人恢复得比较好,就千方百计去买该患者服用的药来吃,结果大都事与愿违。实际上,每种药都有其特定的治癌谱,即使是同一癌种,分期不同,患者耐受性不同,甚至年龄、性别不同,用药都有很大差异。不遵医嘱盲目用药,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毒副作用增加,二是药物成分互相作用,削弱原本的治癌效果。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弊大于利。
有的患者还会找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把每个医生不同的治疗方案都加诸于身,意图加快康复进程,最后的结局只会是拖垮身体,甚至人财两空。对此,我给患者的建议是,可以多咨询几个医生,在综合所有治疗方案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当选定方案后,就全力配合医生完成整个疗程,不要半途而废。
最后,还要心理减负。要认识到,癌症不同于心梗等急性病,不求分秒必争,但求长期稳定,急于治愈的思想并不利于康复。患者和家属要改变急于求成的心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治病的最终目的是留人,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