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 廖友国
压力无处不在,焦虑如影随形,老年人的健康焦虑,职场人士的晋升焦虑、加班焦虑,年轻父母的学区房焦虑,大龄青年的婚姻焦虑,在校生的学习焦虑……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近年来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达到4.98%。
虽然人人都有焦虑,但应对的方式和能力有所不同。有的人对焦虑深感烦恼与恐惧,裹足不前,乃至自暴自弃;而有的人能与焦虑和平共处,甚至不断克服阻碍以超越自我。焦虑是人的正常情绪反应,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心理学中,关于情绪的三个理论视角可以为我们科学应对焦虑提供些许借鉴。
进化心理学认为,任何负面情绪包括焦虑,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焦虑是对预期不明确、缺乏掌控感的事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的状态。同时,焦虑实质上也是一种信号,提醒自己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处境。有的人难以忍受焦虑,往往是因为急于去否认、排斥、隐藏、扭曲乃至消灭焦虑,最后因无法做到而产生困扰。增强焦虑耐受力的第一步,就是尝试接纳它,不将其与自己的能力、自尊相挂钩,仅把它看作是提示,提示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专注投入的行动来淡化焦虑,比如制订具体可行的计划,在头脑中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按部就班将方案落实。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由不合理观念引起的。不同的人面对同样情境,情绪体验截然不同,表明情绪不是由事情决定,而是由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决定。比如,抱有“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那就表明我很没用”“我必须获得所有人的尊重”等不合理想法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从这一角度出发,应对焦虑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观念系统。不苛求自己、不拟定完美主义的“人设”、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都是非常有益的。
生理心理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人的身心是交互作用的。焦虑不仅是主观体验,同时还伴有生理唤醒与外部表现,如心悸、心跳加快、窒息感、出汗、面部发红或苍白、腹泻、尿频等。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状态来缓解焦虑,运动是最好的方式。多参与户外活动,瑜伽、冥想、腹式呼吸等都有助于改善身体所处的状态,焦虑也会自然散去。
当然,上述方法针对的是一般的焦虑体验,如果焦虑症状不断加重,频率明显增高,持续时间延长,并且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则可能发展成为焦虑症,此时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