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月经不调,为什么医生却给我开了“避孕药”?
提到避孕药,很多人都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认为它的功效就是避孕。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是时候更新一下认知了。
事实上,因短效口服避孕药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除了用于避孕外,它还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澄清口服避孕药的误解。(注意:本文提到的避孕药均指“短效口服避孕药”,而非长效避孕药或紧急避孕药。)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药师 刘容吉
避孕药能“治”很多妇科病口服避孕药(不包括紧急避孕药)是低剂量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包括:
第三代短效避孕药,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第四代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优思悦)。01
月经不调
很多月经不调患者是由于卵巢排卵障碍、缺乏孕激素造成的。这类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口服避孕药,安全地控制出血,调节月经周期。
02
缓解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是由于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增多,导致子宫肌层过度收缩,引发痛经。
短效避孕药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内源性雌激素,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缓解痛经。
03
多囊卵巢综合征
该病表现为雄激素过高,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出现月经失调和闭经症状,还会引起多毛、痤疮和皮肤色素沉着等,长期并发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内膜癌等)的发病率也较高。
短效避孕药可降低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改善多毛和痤疮,调节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
04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口服短效避孕药可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内源性雌激素的减少可使子宫内膜萎缩,达到治疗和缓解疼痛的作用,是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
05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大多会合并痛经和经量过多,口服避孕药既可减少月经量,又能缓解痛经。
06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该病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需排除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出血周期不规律、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或不规则出血。
口服避孕药不仅可用于止血,还可以调节月经周期。
特别注意:一旦开始服用短效避孕药,一定要每天按时吃,切不能漏服,否则可能造成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出现不规则出血等问题。如漏服时间在12小时以内,应立即补服。
澄清口服避孕药4大误解目前,世界约有1亿女性正在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而在我国,口服避孕药的利用率只有2%。
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中有23%担心口服避孕药会影响生育,63%担心口服避孕药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如发胖、影响生育、有害健康等。
事实上,短效避孕药雌孕激素含量低,不良反应极小,可以长期服用。
误解1:影响女性生育能力
有些人担心服用口服避孕药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
口服避孕药是短效制剂,很快就会被机体代谢干净,停用口服避孕药的第二个月就可以怀孕。
各种研究没有发现口服避孕药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其畸变率、流产率和不服药的女性无明显差别。
误解2:避孕药让人发胖
很多女性认为避孕药会导致肥胖。但研究表明,假使存在影响,避孕药对体重的影响也是很小的。
第三代短效口服避孕药会造成水钠潴留,使身体的某些部位,尤其是乳房、臀部和大腿会潴留更多的水分,使人感觉体重似乎有所增加。第四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有效抑制这种副作用。误解3:避孕成功率低
有些人不愿意使用短效避孕药,因为担心它的避孕成功率不高。
短效避孕药避孕的原理是能够改变宫颈粘液以及子宫内膜,抑制排卵,从而达到避孕的效果。短效避孕药正确使用的话成功率高达99%。
误解4:增加患癌风险
2017年2月8日一项发表在《美国产科和妇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女性罹患癌症的风险。
相反,与从未使用过避孕药的女性相比,长期使用避孕药的女性终生癌症风险降低56.1%。
主要降低患癌风险的病种为结肠癌(81%)、子宫内膜癌(66%)、卵巢癌(67%)、血液和淋巴系统癌(74%)。
避孕药之所以能够降低癌症风险,是因为短效口服避孕药中含有一种名为黄体酮的激素,长期服用会降低女性体内雌二醇的分泌量。而这种激素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
5类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物也有一定风险和副作用,用药前一定要注意筛查有无禁忌证。
偏头痛患者
10%左右的人会出现恶心、头晕等,所以偏头痛反复发作的女性不能使用。
心血管病患者
药物中的孕激素会影响血脂蛋白代谢,加速心脏动脉的硬化,雌激素则有促凝功能,所以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的女性不宜使用。
肝肾功能不好的人
药物需要通过肝肾代谢,因此肝肾功能不好者也不宜使用。
45岁以上女性
45岁以上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不建议使用。
正在服药的人
正在服用利福平、巴比妥类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的人也不宜服用避孕药。
特别提示:
短效口服避孕药服药期限通常为6~7年,长效药以3~4年为宜,速效避孕药每年最好不超过2~3次。需要长期避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可以半年到一年做次抽血检查(血生化、凝血功能等),评估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本期编辑:刘云瑽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