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张智健,抗疫路上不辱使命,不虚此行

张智健, 42岁,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临床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呼吸与危重症专家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呼吸与危重病学会危重症学组委员。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省部级课题多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43岁的张智健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今年2月18日,接到上级命令后火速驰援武汉抗疫。作为军队前方专家组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他充分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风格,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交出了满意答卷。

抗议期间,张智健坚持深入一线救治危重症,严谨细致管理病人,观察分析病情变化。一天晚上,他刚从病房回到酒店住处,就收到一张病人呼吸机参数的图片,发现病人的潮气量与先前明显不一样,应该是呼吸机漏气了,他赶紧叫一线医生排查,但被告知没发现问题。意识到情况危急,张智健不顾身体的疲惫,立马一路飞奔再次赶回病房。此时病人的脉氧已经开始下降,他以最快的速度穿上隔离防护服来到病床,通过快速、冷静、细致的排查,终于找到了隐蔽的漏气位置,迅速解决漏气故障。很快,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在武汉一线,气管镜检查是一项非常急需但感染风险极高的操作,出于安全考虑,这项治疗一直没有展开。在危重症病例讨论会上,火神山医院多次提出这方面的治疗需求 ,“我年轻,让我来做吧”,张智健主动请战。记得那天,火神山医院张思兵院长亲自到医院门口迎接他,在路上,他偷偷给妻子发了条短信,“在这个战场上,我别无选择,再危险也得上,假如我不幸中招,我希望你能继续快乐幸福地生活”。幸运的是,操作顺利完成,病人大量分泌物被吸出,脉氧很快恢复了正常。这是火神山医院气管插管患者的第一例气管镜检查。后来,在武汉四所军队医院,张智健又累计完成20余例次气管镜检查及镜下吸痰,有力地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救治初期,新冠肺炎危重症死亡率比较高,张智健心急如焚,看着居高不下的死亡率,恨不得天天扎在ICU病房,了解病史、观察病情、调整方案。在对多名患者试验比对后,他发现问题出在气管插管不积极。经过和专家组反复研讨,他们决定实施气管插管“关口前移”。很多患者在改变救治策略后,感染得到控制,呼吸改善并成功撤机拔管,撤机成功率由最早的20%上升至80%。

中部战区ICU病房是临时成立,医生大多为非呼吸或重症专业。张智健意识到病人的救治必须团队作战,于是,他见缝插针,挤时间在病房开展教学培训,手把手教当地医生如何组装高流量湿化仪,如何操作和调试呼吸机,多次组织授课。他的微信工作群也很快爆满,群名被大伙改为“张智健主任天团”,在群里他坚持24小时在线答疑,倾囊相授,有力提高了当地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次教学培训为中部战区总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技术过硬的ICU医疗队伍。

不仅如此,他提出了镇静治疗应该覆盖呼吸支持全程的观点,制定了新冠肺炎的撤机拔管流程,有力提高了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抢救成功率。张智健的救治经验在全军、全国学术大会上多次交流分享,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生命时报记者 李珍玉)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