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老花眼突然“好转”,这种致盲眼病可能已经来了……

困扰自己已久的疾病突然“好转”,本应值得高兴,但老花眼突然减轻却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是更严重疾病的信号。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详解一双“好转”的老花眼是如何引发致盲眼病——白内障的。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闵晓珊

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 肖泽锋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眼科主任 辛志坤

黑龙江省医院眼科医院院长 韩 清

老花眼变轻可能是白内障

老花眼“减轻”很可能是老年性白内障早期症状。

人的眼球是一个特别精密的“仪器”,黑眼珠中央有一个透明的双凸形圆盘状组织,为晶状体。它如果发生浑浊,逐渐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使视力下降,临床上称之为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主要有皮质性和核性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较多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即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初发期

初发期的晶状体浑浊发展较慢,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的可长期停留在此阶段而不发展。

膨胀期

如果继续发展,进入膨胀期,这个阶段的晶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厚度增加,中央部分变凸,眼睛屈光力增加,造成暂时性近视。

如果本身有老花的中老年人,老花度数就会被近视度数抵消或者部分抵消,老人自我感觉看近物比过去清晰,可以改用度数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也能看清近物。

所以,老花眼突然变“好”,要排除白内障是否加重,并在专科医生的检查下,观察有无继发青光眼等情况。

白内障不是老年人专属

作为全球第一位致盲的眼病,白内障可以说是夺人视力的“大魔王”,几乎没有人能逃出它的魔掌。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迟早会“找上门”,尤其是其现在呈现年轻化趋势,更不能大意。

由于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各种原因,眼球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便会导致白内障,出现视线模糊、视物变形、单眼复视、散光、眩光感、易视疲劳等症状,甚至致盲,往往在40岁以上人群中比较多见,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多。

对于老年人来说,当发现在一段时间里,视力突然下降得很快,或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就要格外小心。

如果家里有照片,可找一张来自测视力。如果一张正常的、色彩鲜艳的彩色照片,自己看着却发黄,对比度、鲜艳度下降,像一张旧照片,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白内障。

说起白内障,大家总觉得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若年轻人有糖尿病和高度近视,也容易被白内障盯上。

高度近视者

高度近视患者,其眼球结构和营养代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会使晶状体囊膜通透性改变,长久下来逐渐发生混浊,产生并发型白内障。

一般近视在20岁左右就趋于稳定,如果到三四十岁发现自己的近视度数加深速度很快,很可能是白内障的表现,切勿只换眼镜,必须尽早就医。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有很多种,白内障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由于血糖增高会阻碍晶状体正常的营养代谢,致其混浊和膨胀,从而出现白内障,进而影响视力。

针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一是控制糖尿病,二是手术治疗。如果糖尿病还引起了其他眼底病变,需要先进行眼底治疗,再行手术。

面对白内障,我们可以做什么?

虽然每个人大概率会患白内障,但是至于具体多少岁会得,就不能预判了。但为了预防除老年性白内障外的其他类型白内障,比如外伤性、并发性、药物性等,需在生活中多加注意。

防范紫外线

过多暴露在强紫外线下可能使白内障发展更早、更快。在紫外线比较强的地方或季节,出门不要嫌麻烦,戴帽子、打伞、戴墨镜,至少选一样。

合理用眼

虽然目前看来,少看手机跟白内障关系不大,但中老年人最好不要长时间盯着手机,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不滥用药物

就目前的医学发展程度,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阻止、逆转白内障,包括各种“网红”眼药水。

一般来说,药物只用于早期白内障患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不保证)延缓白内障加重,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如果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等症状时,要及时到眼科就诊,尽早做手术。▲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