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万钧,扎根基层,授人以渔

万钧,45岁,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三批健康科普专家。

对于任何一位医生而言,2020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首先在武汉出现,随后国内外多地均出现了流行报道,对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不啻为一场艰巨的考验。

45岁的万钧是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号角吹响之际,他未能赶往武汉参加前线抗疫,而是接到了另一项“任务”。

2020年3月23晚上6点多,万钧接到科室领导电话: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健康扶贫项目,去安徽省金寨县进行帮扶建立呼吸科,为期一年。对于组织分派的工作安排,万钧当即答应。即便他知道,“这一去”要远离家人,而且离开北京后专业发展、学术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要在一个贫困县的空白基础上,建立一个规范化建设的呼吸科,挑战不言而喻。呼吸疾病是内科常见病种,但金寨县却长期以来没有呼吸科,学科体系不健全也是基层医院快速而不平衡发展的一种现状。近10余年来,实施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的捆绑式发展模式,已成为现代呼吸病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方略。在此次抗疫中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为实现“捆绑式”发展的学科发展思想,万钧提出在金寨县创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议,并在当地的配合下得到实施,2020年5月1日金寨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

然而,科室的成立只是一个开端,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才是一个科室的实力所在。金寨县医院作为基层医院接触到的病种非常丰富,万钧根据当地的疾病特点以及人力配备情况,将当地医务人员分入亚专业组,每位成员负责1~2个亚专业方向,重点突破,并因材施教,开展床旁教学、手把手技能培训,指导当地医生开展了支气管镜检查、内科胸腔镜检查、肺通气与弥散功能检查、睡眠功能障碍检查、CT或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等,协助当地建立了多学科会诊机制,疑难、重症呼吸疾病大查房制度。

万钧来到金寨以后,将学科发展与健康扶贫相结合,为当地呼吸疾病患者的诊治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外转患者明显减少,月外转率一度为零,乡亲们都说,“冬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今在家门口也能看病了。”

不论是坚持疫情下的临床工作,还是来老区健康扶贫、进行学科建设,万钧始终坚守本分,立足专业使命、践行职业担当,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呼吸人”努力实干、不断进取的风采。▲(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朱文赫)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