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当“开学季”撞上“流感季”,警惕6类传染病高发!

受访专家: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急诊与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 李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珍玉

9月1日,也是全国大、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开学的日子。此时正值夏秋之交,由于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给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诸如新冠、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使得“开学季”也成为传染病的流行期,儿童青少年抵抗力较弱,让家长十分担心。秋季开学季有哪些常见传染病流行?怎么做好健康防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邀请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急诊与儿童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医师李刚为大家答疑解惑。

开学季常见的传染病

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仍在我国传播。李刚医生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目前看,新冠病毒在儿童中的传播不太多,处于低水平、波动流行,感染患儿的症状普遍较轻,主要为发热、全身肌肉酸痛。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流感主要经飞沫传播,感染后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流感传染性很强,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传播。严重者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并发症。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也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可引起儿童发烧、咳嗽、咳痰,严重时可出现肺炎。李刚医生说,今秋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是,患儿咳嗽厉害,伴有中度发热,因有些支原体耐药,常规用药(阿奇霉素、红霉素)效果不佳,转为肺炎的患儿较多,需要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患儿在手、脚、口、臀部会出现红丘疹、疱疹,主要为接触传播,多伴有发热,2~5岁儿童患病较多,每年夏秋季5~11月是高发期,极易在托幼机构传播,家长需注意。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患者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边出边落,同时伴有发热,易感者与患者接触后容易被感染。今年秋季水痘的发病情况与往年一样,呈散发状态,没有明显增多。

秋季腹泻。秋季腹泻一般指的是轮状病毒肠炎,2岁左右的低龄儿童患病居多,主要由饮食不洁造成,患儿会出现水样腹泻,病情持续一到两周。李刚医生说,近两年,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儿童出现惊厥的比例更高,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家长留意。此外,急性肠胃炎也可由诺如病毒引起,在五六岁孩子中比较常见,患儿常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相对较轻,一般发病两三天症状即逐渐缓解。这两种病毒都是自限性病毒。

患病后正确处理莫慌张

李刚医生表示,如果孩子出现呼吸道传染病,可用一些中成药,比如双黄连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柴胡颗粒等对症治疗。如果是消化道疾病,比如拉肚子,需要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可服用儿童用的口服补液盐,一定避免孩子出现脱水。如果要区分致病的感染源,需要去医院检查,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则是对症治疗。

这些传染性疾病的共有症状是发热,如果孩子发烧了,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让孩子多喝水,吃些流食,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避免高热引起惊厥。如果体温超过38.5度要吃退烧药,6个月以上患儿建议服用布洛芬,6个月以下建议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三四天症状会逐步缓解。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或伴有咳嗽剧烈、呼吸加快、呼吸困难,头疼、呕吐、惊厥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避免转为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做好四点预防传染病

李刚医生说,不论是呼吸道传染病还是消化道传染病,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渠道。因此,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四点,就能预防大多数传染病,保护好孩子们的健康。

勤洗手。预防传染病,最重要的是手卫生。饭前便后要认真洗手,外出回家或回到宿舍也要马上换衣服、洗脸、洗手。家长最好定期为孩子消毒餐具或玩具,比如用75度酒精擦拭,或放在沸水中煮20分钟。

戴口罩。自己感染呼吸道疾病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家长要教育孩子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到人员聚集、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佩戴口罩;如果周围有人打喷嚏、咳嗽,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并戴好口罩。如果患病与防病的双方都戴口罩,疾病传播概率可降低90%以上。

生病要隔离。如果孩子被传染生病,一定居家休息,不要到学校,也不要去人多封闭的场所,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

接种疫苗。李刚医生说,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发病率或发生重症的概率。如今,新冠肺炎、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水痘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均有相应的疫苗。眼下,2023年流感疫苗接种也在各地铺开,家长可以到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给孩子预约,最好在11月底前完成接种。▲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