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赵斌,技术之外,要想到对病人的担当

赵斌,60岁,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等。

2020年对赵斌有着不寻常的意义。4月份,他就年满60岁,走过40年的医学生涯,本可以开始安排退休后的生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所有的规划都归零了。大年初一,院党委紧急召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赵斌临危受命,兼任积水潭医院两个院区发热门诊的临时负责人和新冠病毒防控救治专家组组长。

类似的情况2003年“非典”也曾经历过,那时赵斌40出头,心里虽有不安,但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如今,赵斌60岁了,欣慰的是,岁月的历练更让他这个“老兵”多了一分成熟和责任担当。疫情肆虐,发热门诊无疑成为医院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工作量激增到平时的2至3倍,人员被感染的心理压力也达到了从未有的极限。但,非常时期责任如山,赵斌要求发热门诊的每一位医生护士,把全部精力聚焦在筛查疑似病例上。

2月中旬,正是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72岁的女患者,发热3天,化验血白细胞不足4千,肺部CT有少许渗出,当时核酸检测结果未出,病人病情又不允许回家,而发热门诊缺少救治条件,因此收到急诊科隔离治疗。后来病人高热不退,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神志恍惚、心率快、呼吸频速,血白细胞也没有好转的迹象,肝肾功能越来越差,复查肺部CT也显示感染进展。病人处在痛苦中,家属深陷在焦虑里。

如果在平时,这种病例并不会让医生手忙脚乱,可疫情下的发热、血象低、肺部炎症,每一个表现都让医生纠结,都会使医生在是与不是新冠肺炎之间犹豫徘徊。此时的医疗不再是技术上的博弈,而是考量医生谨慎、缜密,又不失果敢的心理素养。医学家张孝骞曾讲:患者以性命相托,咱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在技术之外,医生要想到自己的责任和对病人的担当。

张斌紧急组织了全院会诊,相关科室的专家一一到场。少了往日彼此的寒暄,每位专家的表情都带着疫情下的凝重。张斌第一个发言,先把病人的流行病学史进行了梳理,详细分析了病人病情和各项化验指标,前后对比了肺部CT的影像变化,最后告知病人核酸检测阴性的报告也出来了。希望到场的专家对病人下一步的诊治,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本来应该是一个热烈讨论的场面,此时却变得鸦雀无声。张斌就一个个点将:呼吸科、ICU、放射科、肾内科、消化科……虽然每一位专家对病情的分析有理有据,都不失科学性,但画外音里都表达了病人核酸阴性并不一定能除外“新冠肺炎”的担忧。也就是在提醒张斌,如果误诊,医院将面临封闭,这场抗疫阻击战就会毁于一旦。张斌不是没有这样的顾虑,这种顾虑甚至搅得他失去了往日的沉着和淡定。可想到这位病人危在旦夕的生命,多年的临床历练,加上2003年“非典”的经验,张斌还是最终拍板,决定把病人收到ICU负压病房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收住院,但在该病人还没有最终明确诊断的时候,忐忑和压力也随着病人住院这一刻,更加深深地缠绕在了张斌的心里。

终于,病人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经过医务人员两周的努力,病人拔除了气管插管,各项化验指标也趋于好转。病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那天,张斌去看望她,病人拉着他的手一再表示感谢。那时张斌的心一下子释然了。“虽然医学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圆满,但担当与责任在医生心中永远重于泰山。” 张斌说。▲(北京积水潭医院供稿)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