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石汉平,生于饥饿,倾心营养

专家小传:石汉平,59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健康中国(2019年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北京首批“战略人才”。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三年自然灾害,饥饿是那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石汉平正出生在食不果腹、缺医少药的年代,学医治病从小就深深扎根心田。恢复高考后,石汉平如愿考入医学院。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保家卫国成为时代主旋律,参军中断了他的医生梦。战争结束后,初心不改的他再次考入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在学医的路上继续前行,直至留学美国。

投身营养治疗,创立肿瘤营养学科

石汉平在临床上发现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严重,而肿瘤营养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认知误区严重,坊间流传着肿瘤患者要忌口、营养能促进肿瘤生长,甚至警告肿瘤患者要尽量少吃,以便饿死肿瘤等。

然而,营养治疗在欧美国家一直是作为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平级的治疗手段,贯穿肿瘤患者的治疗始终。石汉平感觉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肿瘤营养的观念推广到临床一线,于是,他在我国创立了肿瘤营养学科,呼吁“还营养为一线治疗”,倡议建设“无饿医院”,开始针对性开展专业营养教育,培训医务人员3万余名,开办肿瘤营养培训班100余场,将营养治疗观念成功植入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心里,营养规范治疗率由41%上升到87%,30天死亡风险降低24.6%。

经过石汉平教授及学会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的多方努力,我国肿瘤营养,乃至整个临床营养治疗水平显著提高,营养治疗意识明显改善,得到欧美同行关注,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着眼营养科普,以外科视角做传播

营养治疗逐渐步入临床一线视野的同时,石汉平又开始思索更大范围的营养科普问题:除了患者之外,能不能让更多普通人受益?如果能够将营养管理普及到公众身上,普及到慢性病管理和未病先防的领域,它将会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在我国,数以亿计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肥胖患者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石汉平又开始传播“健康四元论(营养、运动、心理、医疗)”,认为“以营养为支点,可以撬动整个人类的健康”“营养治疗是治愈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提出“营养是全民健康先决条件,营养是全面小康的根本保证”。

石汉平教授常说“一个外科医生一辈子很难做1万台手术,但是普及科学的营养知识,可以造福亿万大众”。10余年来,他以一个外科医生的视角倾心临床营养的研究、普及与推广。累计发表专业论文415篇,科普论文44篇,创作散文(随笔)215篇,编写著作53部。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学中国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外科学、肿瘤营养学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闻卓)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