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蜱虫叮咬可能引发「红肉过敏」!高发季3招进行防范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徐昌盛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吴桐

随着夏日到来,我国各地被蜱虫叮咬而住院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前几日在内蒙古,一名一个多月大的男婴被蜱虫叮咬,父母直接将蜱虫拔了下来。几天后这名男婴开始高烧,被确诊为严重感染以及肺炎,进入ICU接受治疗。据报道,这名男婴的父亲在外放羊,回家后抱了抱自己的孩子,却没想到原本在羊身上的蜱虫就这样咬到了孩子身上。

蜱虫通常生活在灌木丛、森林或田地中,经常寄生在动物及人类的身上,其幼虫、若虫、成虫阶段都需要通过吸血来完成发育。全世界范围内共发现蜱虫种类800余种,我国目前发现的共有124种,分为背面有盾板的硬蜱和没有盾板的软蜱。蜱虫的活动范围只有10米左右,为了等待宿主的出现,会一直默默等待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它们的前肢能敏锐地感知到人类和动物散发出的汗味和二氧化碳,并选择位置叮咬。蜱虫常在白天活动,吸血寄生时间长,可达数天。

蜱虫叮咬一方面会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出现疼痛、充血、水肿、继发性感染、急性炎症等。另一方面,蜱虫携带多种病原体,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这些致病微生物会通过唾液、排泄物、中肠回流物等间接向人体传播。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昌盛向“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蜱虫叮咬导致的疾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热、出血热、回归热等。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我国最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蜱虫体内携带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通过血液感染导致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约5%~19%的患者病情非常严重,甚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左右,但如果病毒感染的量较高,则发病更快。徐昌盛提醒,如果患者有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下降,且近七天内有过前往林地、草丛等的经历,应到医院检查,排除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可能。

除此以外,蜱虫叮咬还可能导致“红肉过敏症”。记者了解到,有极少数人在被蜱虫叮咬后,会对红肉和乳制品过敏。这是由于蜱虫唾液中含有一种α-半乳糖的成分,这种成分会随着唾液进入人体血液中,而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α-半乳糖识别为入侵者,并产生特殊的、针对性的特异性IgE抗体。当有IgE抗体的人再吃红肉时,免疫系统识别到红肉中的α-半乳糖,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即过敏症状。对此,徐昌盛表示不必过分惊慌,就全球来看,因蜱虫叮咬引起过敏的仅有200多例,大家仍然可以放心吃肉。一旦出现由此引发的过敏情况时,要及时就诊。

徐昌盛表示,每年4-10月蜱虫叮咬的情况较为多发,5-8月时达到高峰。如需前往森林、丘陵、草地等环境,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1.前往林地、草地等户外旅行或劳作时,要穿长袖和长裤,减少或不露出皮肤,同时扎紧袖口和裤腿,避免蜱虫钻入。2.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检查皮肤有无蜱虫附着,重点检查比较隐蔽的地方,比如头皮、耳周、腋窝、肚脐等,尤其要给小朋友做好检查。3.如果携带宠物外出,也应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蜱虫,避免传播到人身上。

徐昌盛强调,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挤出或拔除。蜱虫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直接拔除很可能导致其口器断在皮肤里面,释放大量的唾液,导致病毒在体内传播。应及时前往附近的医院,请医生处理。被对蜱虫叮咬后无需过度紧张,蜱虫虽然有致病的可能,但主要是以皮肤损伤为主,重点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切莫因一时惊慌就直接用手拍打或拔除。▲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