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有种起床困难叫“天冷”,医生总结科学赖床技巧

冬天的早晨,是很多人一天中最难面对的时刻。身体被温暖的被窝包围,耳边却是持续作响的闹钟……

为什么一到冬天,起床就变得格外困难?《生命时报》结合相关研究解读,并教你科学的赖床技巧。

天一冷,生物钟会“冻到失灵”

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对人体生物钟具有调节作用。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睡眠医学专家米歇尔·德鲁普博士研究发现:

阳光灿烂时,松果体会释放较少的褪黑激素,人们感觉更清醒。

夜幕降临,光照减弱,松果体开始产生大量褪黑激素,帮助人们进入睡眠状态。

冬季一般缺少阳光照射,这意味着松果体分泌了更多的褪黑素,使人感到乏力、疲劳,生物钟也逐渐受到影响。

美国西北大学的马可·加里奥团队,在《当代生物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不只是人类,果蝇在寒冷环境下也有“起床困难症”。

当环境温度低于果蝇的“舒适区”(25℃)时,果蝇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就会持续活跃,向大脑发出低温信号,果蝇在早上的活动明显减少。

研究人员认为,在果蝇大脑中发现的机制,包括神经组织结构,很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

冬天赖床并不是件坏事

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

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液循环变慢,在低气温干燥状态下,呼吸还会消耗大量水分,如果日常补水不足,易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

再加上冬天气温低,血管更易处于应激状态,一骨碌爬起床,身体未必能及时适应过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避免起床太猛。

血管、心脏、关节都需要“开机”时间

清晨睡醒后,不妨先赖一会儿床,其间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给血管、心脏和关节一个缓冲时间。

赖床能给心脏争取适应过程,也是给全身肌肉关节一个苏醒的信号。起身后,还可以试着在床沿上坐一会儿,觉得反应活动正常了再慢慢下床。

给睡不醒人群的5个提示

怎样才能在冬天“无痛”起床?专家提示了5个细节。

赖床有个时间前提

赖床以15~30分钟为宜,对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活动有益。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为了赖床宁可不吃早饭的人,消化道机能也会受损。

避免长期熬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表示,过晚睡觉容易失眠,打破昼夜节律。长期晚睡会导致免疫力失调,对健康不利。

早上本来就起不来的人,建议晚上22~24点就寝,睡前两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保持放松状态。

减少起床焦虑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表示,如果总担心睡过头,睡眠质量也会受影响。有条件时,尽量不要定闹钟,减少起床相关的提醒,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入眠。

保持舒适的卧室环境

睡前放下电子设备,调暗室内光线,减少光源干扰,可以听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助眠。

有尿意别忍着

有尿意时就别再赖床了,请善待膀胱,及时去洗手间“释放”。▲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