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多地降温红到发紫!为什么寒潮总在“春天”偷袭?

「寒潮」从来不会在春天缺席,只是出现时间早晚的问题。

2月20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冰冻、大雾、暴雪、大风、强对流天气等6个预警。

预计2月20日至23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降温,日平均或最低气温普遍下降8至12℃,南方多地气温累计降幅可达20℃以上。

降温图红到发紫。来源:中央气象台

中央气象台提醒,目前正处于春运返程高峰期,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影响较大,请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降温后,中东部地区还将维持一段低温状态,注意添衣保暖。

明明已经立春了,为什么还是寒潮不断?乍暖还寒可能带来哪些健康风险?《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缪国斌

北京中医医院杂病科副主任医师 吴义春

春季为什么还会有寒潮

农谚云:“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也就是说,从立春节气一直到3月中旬,天气依旧以寒凉为主,顽强的冷空气随时可能“反扑”。

有人会有疑问:立春后就是春天了,为啥还感觉这么冷?

我们常会根据月份来划分季节,但这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划分,真正的入春应该从气象上来看。按照气象学,入春标准是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10℃,达到这个标准的第一日,就是入春的起始日。

每个人对季节转换的感觉和认识都不一样,季节转换也会经常出现反复,进入某一季节后,气温还可能出现大的起伏。

也就是说,即便是立春了,也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持续暖和。我国幅员辽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每个地方真正进入春天都有各自的时间表。

春天容易冻出几种病

乍暖还寒,除了体感变冷,还会给健康带来诸多影响,尤其是以下几种病高发。

感冒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加之冷空气易刺激呼吸道,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很容易感冒。

哮喘

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胃病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心梗

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脑梗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容易发生卒中。

关节炎

膝关节是一个“皮包骨”的部位,局部热量容易散失,温度常比身体其他部位低。寒冷和得风湿、关节炎没有直接关系,但身体长时间受冻易加重关节炎症状。

立春后学一套保暖法

经历了一个冬季的暖衣保护,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已适应了当前的动态平衡,如果过早脱去冬衣,将人体暴露在不稳定的气候下,容易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

春寒料峭的时节,学一套适合春季的保暖方法。

穿对衣服很重要

学会“洋葱穿衣法”,保证足够温暖的同时,还方便穿脱,在春季这样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下可随意切换,不至于着凉或出汗。

内层:排汗功能好的衣物;中层:毛衣、绒衫等保暖性强的衣服;最外层:防水防风材质的衣服。具体根据当日气温和活动量自行增减。

捂好3个部位

捂腹:肚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且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捂背:传统医学认为,背为督脉之海,是阳气汇集的地方,注意背部保暖有助减少感冒。

捂脚:寒多自下而起,下身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易遭受风寒侵袭。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不要脱得太早。

不要频繁穿脱

春季昼夜温差大,但切忌频繁穿脱衣物。微微出汗时,先回到室内无风处,再脱掉围巾、帽子、外套等衣物,不要在室外有风处穿脱衣物。

建议老人、儿童、孕产妇以及患有心肺等慢性病的患者,不要过早脱掉棉毛衣服,气温回升并稳定在15度前,不能盲目减衣。

睡前泡泡脚

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泡脚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赶快穿上保暖袜子。

泡脚时人体会丢失水分,泡完可以喝2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

少吃酸涩油腻

春季饮食宜多吃性味甘平的食物,少食酸涩、油腻食物。可多吃菠菜、荠菜、胡萝卜等食物,有助于调节肝火。

还可适当吃点辛辣食物,如葱、姜、蒜等,帮助益气通阳、祛散阴寒。

锻炼不宜太早

很多人有晨练的习惯,尤其是老年人,但早晨气温低、湿度大,易感冒,而且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氧含量低,建议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户外运动。▲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