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昼夜颠倒是种致癌因素!医生给出4点建议调整作息

受访专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 罗鲜樟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珍玉

大家都知道,长期昼夜颠倒不是件好事。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科研团队在《肝脏病学杂志》发表论文,首次通过实验证明,慢性时差反应(慢性昼夜节律失调)是一种独立的致癌因素,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风险。

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经特殊处理的小鼠,其肝脏中既有人类肝细胞,也有小鼠肝细胞。小鼠被分为两组,一组光照与正常的昼夜节律一致,另一组改变光照和黑暗时间,每周的前半周光照和黑暗时间延迟8小时,模拟出从旧金山飞往伦敦(时差8小时)的昼夜节律失调体验,后半周恢复正常,重复数周。科学家发现,与正常昼夜节律的小鼠相比,时差组小鼠寿命更短,肝硬化和黄疸(皮肤或眼白变黄)的发生率更高,肝脏中的小鼠肝细胞和人类肝细胞都发生了癌变,其过程和分子通路与人类相同。重要的是,这种慢性昼夜节律紊乱还诱发了癌变细胞的转移。

生物钟是一种内置的生理机制,它调节着我们的睡眠、饮食、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作息规律与生物钟不一致,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活动紊乱。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罗鲜樟对“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说,这项研究显示,昼夜节律紊乱导致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风险的增加,这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帮助脂质代谢的活性酶(比如胰脂肪酶、胆汁酸和HMG-CoA还原酶)在夜晚休息时活性最高,如果此时人仍在活动或进食,这些酶的分泌就会减少,血脂代谢不能正常工作,可能造成胆固醇等血脂升高。如果长期昼夜节律混乱,可导致肝脏异常脂肪堆积,发生炎症、纤维化、血管内皮硬化,出现脂肪肝的病变,进而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的风险。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工种繁多,难免需要上夜班或倒时差,该如何保持健康呢?罗鲜樟说,如果没有酒精性脂肪肝,偶尔熬夜对身体的影响不大;如果工作性质需要轮夜班,夜班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上夜班时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吃过饱,尤其不要熬夜吃烧烤、饮酒,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夜班后一定要充分休息。

这项研究还指出,恢复正常的昼夜节律可抑制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可见,恢复作息规律对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十分重要。专家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制订作息计划。根据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制订一个合理的作息计划,尽量坚持执行。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工作日和休息日都避免熬夜和赖床,睡前半小时停止手头的工作,放下或关掉手机等电子设备。

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调节生物钟。倒完时差或夜班休息充足后,适量运动(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可帮助身体更快恢复,建议选择快走、慢跑、瑜伽等。

饮食定时定量。饮食对作息规律有着重要影响。建议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晚8点前吃完晚饭,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