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院前溶栓救了不少人

贾大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一直想拓展新的急救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院前静脉内早期溶栓治疗,这要特别感谢胡大一教授的支持与鼓励。

我和胡大一教授是30多年的老朋友。胡大一教授是权威心血管病专家,也是位医学“战略家”。他一直站在心血管专业的高端和心血管病急救的前沿。想当年,很多急救工作都是胡教授给我做后盾。1994年我编写《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常规》时,也得到了他的指导。胡大一教授一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最敬爱的兄长和最真诚的朋友。

那时候,想做急性心梗的院前静脉内溶栓有不小的阻力。因为它属于重大治疗,需要院领导批准。当时科领导不同意,怕出意外,因为当时很多大医院都尚未开展溶栓治疗。

我和几位同事在技术上、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多次请教胡大一教授,以及北京阜外医院的宋有诚、方卫华等几位专家。只要来电话怀疑患者是心梗,马上到药房借溶栓药——尿激酶放在我们准备好的一个小冷藏箱里。我们事先把溶栓的好处、风险和禁忌症全都打印在纸上,到了现场就征求患者和家属意见,如果同意就签字。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和家属基本都同意溶栓。

1992年的一天,急救中心接到电话,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家胸痛,我就提着冷藏箱跳上救护车,赶到患者家中。患者当时胸痛难忍、满身大汗,我给他做了心电图,快速测定了肌钙蛋白,确诊为急性心梗,马上给胡大一教授打电话,迅速描述了病情。胡教授听后又问了几句,果断回答:“溶!没问题!”

跟家属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我马上给患者从静脉滴注了尿激酶,20分钟滴完以后,将其抬上了救护车。在去医院途中,患者胸痛突然消失,心电图抬高的ST段全都回降了——这说明血管通了,患者到医院做造影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事实上,静脉溶栓给药非常简单方便,跟普通输液一样,不需要很多设备和人手,而且省钱;冠脉溶栓则需要去造影室,得有复杂的设备和专门的人手支持。静脉溶栓在一些冠心病监护病房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我们只不过想把成熟的技术用于院前急救,并把程序作了些简化。

急性心梗的院前早期静脉内溶栓,我们是瞒着领导干的,但病历不能伪造,得如实写。领导看了病历,没说话,就算是默许了,我和科里的几个“同伙”都很高兴。等到溶栓完成100多例的时候,领导用这些病例材料做了课题研究,结果和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结果一致,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平均提前了60~90分钟!这个时间对人的一生来说,可能就是转眼一瞬;但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则可能意味着一次新生!

坦率地讲,当时北京急救中心的水平和设备远不如全国一些知名的心脏病专科医院或综合三甲医院,但当年我们溶栓的效果比他们都好,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院内溶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使很多患者受益。原因就是一个字,“早”。

很可惜,我们这批医生退休之后,这项救治也随之“退休”了。这可能与医患关系的复杂有关,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我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虽然时过境迁,我仍然建议,首先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医疗机构,如果不能在1小时内实施急诊介入性治疗,应在第一时间尽快完成溶栓治疗。(连载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