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看一眼食物大脑就会“发炎”,太想吃时建议做8件事

很多人为了让自己少吃点,会“望梅止渴”,其实,只看一眼食物,或闻一下气味,就会让大脑以为你要摄入糖分,促进胰岛素分泌。

最近,来自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由神经刺激引发的胰岛素分泌,是源自一种炎症反应。当你看到食物的时候,脑子可能就开始发炎了。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食物是怎么“操控”大脑的,并教你合理控制食欲。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张声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龚雄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

看一眼食物大脑就可能发炎

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研究,晚上6点至第二天早上8点这段时间让小鼠禁食,再把每只小鼠放进新笼子。实验组笼子里有一粒食物,小鼠能看到食物,也可以直接去吃;对照组小鼠进入没有食物的空笼子。

当实验组小鼠对着食物咬下第一口,立刻采血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糖并没有升高,胰岛素的浓度却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示短暂的神经刺激已经起效。

另一个对照组:小鼠笼子里,放着和食物颗粒差不多大但不能吃的橡胶塞。在橡胶塞的视觉刺激下,小鼠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没有升高。

曾有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β(一种细胞因子,可引发炎症反应)能刺激餐后胰岛素分泌。新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β激活了小鼠的迷走神经,进而对消化系统起到调控作用。

科学家推测,肥胖伴随的慢性炎症,有可能让胰岛素分泌出现紊乱。也就是说,在肥胖的情况下,“只看不吃”也未必是安全的。

大脑是怎么被食物控制的

炸鸡、薯片、甜品、饮料……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欲罢不能?其实,是大脑先对这些食物上瘾了。

人对高热量食物更敏感

来自荷兰的科学家测试了500多人的空间记忆能力,发现比起低热量的食物,大脑会更加有效地定位高热量食物。

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

甜食等食物中的糖分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令人获得愉悦感。多巴胺通过血管流至全身,最后刺激神经致使人体产生亢奋状态。

血糖升高带来满足感

淀粉、糖类等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能快速升高血糖。人体血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候,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血糖水平低的时候,会烦躁、易怒、情绪低落。

易陷入恶性循环

高脂或高碳水饮食3天后,下丘脑就会出现炎症,小胶质细胞也被激活,进一步激活大脑中控制食欲的神经元,使人想吃更多高脂肪食物,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摆脱食物的“支配”

吃得太多会给身体带来无尽的负担:肥胖、糖尿病、肠胃疾病、急性胰腺炎等,还会影响心脏健康,甚至增加胃肠癌风险。

总是管不住嘴的人,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控制食欲。

减量别太突然

不要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最好循序渐进地减少脂肪、糖分等的摄入量,比如,可以减少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用白肉(如鸡肉、鱼肉)代替;或换个烹饪方式,将油炸、烧烤改为清炖、蒸煮等。

固定用餐时间

吃饭时,消化系统会被调动起来,分泌消化液,长此以往,大脑和肠胃都会开启记忆功能,到了饭点就开始工作。可以将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19:00。

变换入口顺序

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素菜→荤菜→主食,这样有利于控血糖、减体重。肠胃健康的人,可以饭前吃些水果,或喝一小碗清淡的汤。

吃点易饱食物

高纤维食物,如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会让人产生较强的饱腹感,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都能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尽量做到七分饱,大致感觉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

放慢进食速度

细嚼慢咽,延长用餐时间,尝试用15~20分钟吃早餐,半小时左右吃中晚餐。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放纵后多吃果蔬

吃过甜点、零食或高脂食物,对血糖、血脂都会有一定影响,建议在接下来的一餐中,补充膳食纤维、低脂食物。

为了将大量的糖、脂肪代谢掉,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多吃绿叶蔬菜、粗粮粥或豆粥、甜味较轻的水果。

试着转移注意力

当食欲来了的时候,可以做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看书、追剧或者听音乐,让自己“忘掉”想吃东西的想法。

尽量不要熬夜

熬夜时,会给饥饿找到可乘之机。如果熬夜不能避免而又太饿,可以少吃些高纤维、高蛋白或全谷食物,比如,全麦面包、香蕉、杏仁、牛奶等。▲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