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吴肇光,践行“一切为了病人”

吴肇光,95岁,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新中国外科事业奠基人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曾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和普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有个传统,就是“一切为了病人”,对此,吴肇光教授一直在身体力行。在他看来,将病人本人作为主导,将疾病作为次要,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实现不断的超越。

1949年,在美国已是优秀外科主治医师的青年吴肇光,听到大洋彼岸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几乎没有犹豫,就踏上了归国之路。就如他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炎黄子孙,我总是要回来的,这里才是我的家。”

吴肇光教授认为,人活着不单是有饭吃或过的日子好就可以满足了,还有责任,因为是中国人,是祖国培养长大的,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学好了本事之后,理应回到祖国,为祖国人民服务。同时,新中国人口多、病人多,需要医生来呵护人民的健康,为此,吴肇光教授冲破层层阻碍,来到了上海中山医院。

吴肇光教授回国后,发现国内医学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与出国前相比已是完全不同。吴肇光教授率领团队开展一系列全新技术,为国内外科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50年代有一位病人,那是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因当时实验条件艰苦,他在用嘴吸试管时不幸吞咽了烧碱,导致整个食管烧坏闭塞,无法进食。他做了胃造瘘术,需要频繁来医院更换橡皮管。按照常规,这位患者持续更换橡皮管也不算错,但吴肇光教授认为,作为医生,应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尽全力帮病人减轻痛苦,尽量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直换管子,太痛苦,也太苦恼了!”吴肇光教授想:“当时已有将肠和胃拉上来在颈部做吻合的手术,既然可以吻合到锁骨,何不再拉上来一点?这样他就可能正常进食,肚子上也没有洞,比较像个人样了。”手术实施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此后,外科团队先后为数名类似病人实行了全新的手术,效果都很好。吴肇光教授一直坚信,治疗疾病、缓解病人痛苦不可能找不到办法,只是肯不肯去动脑筋替病人着想的问题。

2016年6月,我国首例依靠人工全静脉营养维持生命的“无肠女”,在与病魔抗争三十载,为世界医学界在无肠生存领域改写了无数个“不可能”之后,画上了生命的句号。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无肠人”。这是吴肇光教授团队创造的奇迹。

30多年前的除夕之夜,患者当时身怀六甲,突发急性肠扭转,起初被误以为是产痛,转到中山医院时已经是严重的腹膜炎伴休克。吴肇光团队在组织抢救时发现,因时间耽误太久,肠子已基本全部坏死,最终不得不将这位患者坏死的肠子全部切掉,仅剩下胃、十二指肠、半个结肠。患者情况十分危重,消化道两头是断的,且断端置于体外,收治在监护室中。患者知道自己的情况后非常悲观,吴肇光教授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安慰了她,同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当时已经开展了静脉营养临床技术,吴肇光教授牵头,为她免费提供了全静脉营养支持的全套药品,这位患者开始在监护室接受肠外营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没有了小肠的患者多年来生活得非常坚强,后来还有了自己的女儿,并在2016年迎来了外孙的降生。吴肇光教授认为,这是一切为了病人并努力科研攻关的结果。他时刻把“一切为了病人”这句话放在心上,并且坚信,只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就会开动脑筋,从先进的医学知识中寻求办法,减轻患者痛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稿)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