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李配富,“薪火相传”让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李配富

“薪火相传”让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李配富,70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术技术带头人。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抗癌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等。擅长应用中西医两法诊治良恶性肿瘤、多发病、疑难杂症和危重疾病等,临床经验丰富。

尽管已经70岁了,李配富仍然坚持每周一、周三两天坐门诊。

由于医术声名远播,很多患者从外地赶来专门求医。他常常早上6点多开始接诊,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才结束。平均下来,每天要看上百名病人。

勤学多思积累中医知识

“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路上送故交。”这句话是他毕生信奉的座右铭。李配富的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得益于中医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十几岁时,他萌生了学医的念头:“号脉、看舌头、听声音,中医治病看起来有点玄乎。一次母亲患咳疾,打针没用,最后居然喝中药好了,好奇心促使我要搞明白其中的原理。”

1965年,15岁的李配富决定跟着乡里的老中医学习。几年间,他跟着师傅采药、磨药,逐渐认识了一些常用中草药,比如金银花、板蓝根、石斛等,并背下了中医药性赋、汤头歌诀等。

1972年,李配富应征入伍。靠着日常积累的中医知识,他成为一名解放军卫生员。后来,他先后在第三军医大学、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研习中医。1980年,他进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师从重庆市名老中医范琪情。经过数十载的积累,李配富逐渐成为一位名老中医。

辨证施治提高疗效

李配富给患者看病时非常认真,除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外,还要结合患者的西医临床报告和住院患者的出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辨证施治。

走进李配富的诊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装满病历的大木柜,这里面存放着他自2002年来搜集的病历本,按照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将不同姓氏的患者病历归类,从最初的百家姓到现在的千家姓,这里已经保存了五万多份病历。

“每次给别人用的什么药,这药是否有效,你都得去分析总结,这样才能提高疗效。”李配富说,这个“小传统”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当科主任、学科学术带头人期间,李配富还带领科室先后获得了重庆市中医肿瘤特色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临床康复基地等荣誉。

“薪火传承”医术医德

2012年,李配富被查出患上了胸腺瘤。“刚查出来的时候,其实我一点也不担心、不害怕。我总觉得人总是会走的,不管你活到一百岁还是两百岁,都会有那一天的到来。”现在回忆起来,李配富还是十分淡然。“但是,人走得还是要有意义,我还是希望能为其他人的健康做点更多有益的事情。”不久,李配富接受了手术,通过中医治疗和一个疗程的放疗后,他的病情已基本痊愈。

患病后,他心心念念都是如何将毕生所学传下去,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和西医不同,中医药学具有实践性、师承性强的特点,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技术专长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极其宝贵的科学财富。我自己又不笨,一辈子为了中医事业又这么辛苦,我不想后人这么难。”2014年,他的著作《中医继承创新欣悟》终于问世。

近年来,全国建立了1000多个中医传承工作室,李配富的传承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他始终认为,把老专家的学术经验通过徒弟学习的方式继承下来,是培养中医人才、传承名医学术精要的重要途径。李配富共培养弟子26名,除了医术,医德也是重要考量标准。这些弟子中晋升主任中医师的有7名,在三甲医院任中医科室行政主任及副主任的有5名,都为传承中医药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有十多万册经典古籍,就算一个人活100岁,每天看一册都看不完,所以说中医这门古老的技艺,需要师父带徒弟,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中医药就不怕后继无人了。”李配富说道。▲(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何璇 熊志翔)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