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高度自律可能引发心理问题!这6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受访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良好的自制力是备受推崇的优秀品质。不论是养成好习惯、在工作学习中取得进步、抵制暗藏风险的诱惑、坚持执行计划达到目标等,自控都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自律也一样。

近期,全球性新闻科普网站“对话”,专访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托马斯·林奇。他指出,高度自律并不总是好事。对一些人来说,老是死守计划安排、不允许自己怠慢、凡事过于执着和理性,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如适应不良、难以快乐、人际孤独、灵活性差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敏婷也认可这个观点,她对“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说,寻求心理咨询的人中,不乏过度自律者,他们看似把自己照顾得井井有条,却是以过度消耗为代价,出现不少身心问题。

灵活性低、适应力差。高度自控的人被形容为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他们的稳定性很好,工作生活中十分靠谱。但是,固守轨道有个巨大副作用,就是难以接受轨道偏离和临时任务。这使得他们不易适应新变化,面对变动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平复心态、调整状态;有些人调适不良时,可发展成焦虑。

情感体验受限。也许高度自律者自己没什么感觉,但在别人眼里,他们有点像机器人:没有强烈的喜怒哀乐、过于理性而不近人情、不太愿意分享愉悦和悲伤等。张敏婷说,有限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的共情能力比较弱,有时甚至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另外,高度自律者也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很少哭泣、诉苦,这一方面妨碍了他们负面情绪的正常宣泄,另一方面让外人觉得他们没有脆弱,无须提供支持,这些都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被长期忽视,最终积压成大问题。

工作负荷大。自律者通常“只靠自己不靠他人”,而且别人还会过于依赖他们。因此,一个过于自制的员工,可能会因自我要求和同事要求而常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时间长了易筋疲力尽。

难以享受时光。曾有一项调查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进行采访,让他们回忆学生时期最后悔的事,结果很多人都说“没有好好体验那段时光”。如果可以,他们希望当时的自己能少一点自律,多感受生活,多去玩玩、走走。“过度自律会让我们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错过一些难得的人生体验,带来‘往事不可追’的遗憾。”张敏婷说。

人际孤独。《社会心理学与人格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愿意和高度自律者共事,却不愿和他们做朋友,因为“他们没有脆弱感和欲望,让人感受不到温暖”。张敏婷也说,现实中,高度自律者总是更重视工作、任务,牺牲与朋友、家人共处的时间,甚至觉得人际交往是浪费时间,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容易造成人际疏远。当他们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才发现身边空无一人,导致剧烈的孤独感。

躯体症状严重。一项针对哮喘患者的研究发现,与自制力较差的同龄人相比,自制力较强的年轻人哮喘症状更严重,一年之内上医院的次数也更多。还有研究提示,那些自制力较强的人在生病后更有可能患呼吸道感染,患慢病风险更高,免疫细胞老化更快,更易在青年时期患上糖尿病。

自我控制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策略,但不应将其视为幸福和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除了发挥自制力,接受自我弱点、局限性,重视人情和闲暇,对提升自我、达到目标也非常重要。避免高度自律带来的身心隐患,张敏婷建议:1.放弃“始终处于控制之中”的妄想,因为没有事情能完全处于我们的掌控中,做计划和安排时,给出灵活调度的空间,不把自己逼得太紧;2.更加开放地表达情绪,尤其在心理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向信得过的亲友倾诉,当然,你也要向他人表达关心,人际关系都是互助互利的;3.重视沟通,事情多、任务杂的时候,不要总是一句“我来吧”就结束了分工和讨论,一方面你需要给自己减负,另一方面也要相信别人可以做好,多沟通、多商量,尽量做出合理的任务分配;4.活得慢一点,人生中的“感动”“体验”“松弛”同样重要,有时可以让自己柔软一点、缓慢一点、迟钝一点,这并不浪费,回顾往昔,没有任何感动的时光才是浪费。▲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