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
最专业的团队,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王泠,48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民主同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首都杰出护理工作者、北京大学优秀党员、“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等称号。
婀娜的背影,曾刷屏无数。纤瘦的身躯,穿上防护服,就成为了战士。义无反顾步入隔离病房,坚定而执着。她被前线百名护理兄弟姐妹们称为“定海神针”;她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贴心管家”;她带领护理团队用专业护理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泠主任护师。
王泠说:“医院有100名护理兄弟姐妹奋战在抗疫前线,作为护理工作的大家长,我有义务保护好他们的安全,更有责任和他们一起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供高效救治,为优质护理贡献力量!”
为了谁
“拿起笔,含着泪,感谢北京医疗队,不远千里来武汉抢救病人,不知劳累,夜以继日,忙着为病人服务;不怕苦,不怕累,脏的臭的抢着干;关心病人,问寒问暖,随叫随到。千言万语我不能表达,等病好,回家教育子女好好工作,感谢你们这支无名的白衣战士,为我国医疗历史创奇迹!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和党中央关怀!”
81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段爷爷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眼疾等,生活起居全靠医护人员照料,每天嘘寒问暖、打水送饭、搀扶大小便。段爷爷无意间一句“真想看看报纸看看新闻”,王泠就认真记在心上,提醒每天上班的护士准时将报纸送到病房中的每一位老年患者手中……段爷爷被大家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打动,克服眼神不好的困难,婉拒护理人员劝阻,趴在病床上坚持给王泠和她所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一笔一画地写下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我先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派出三批医疗队,独立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房。这个病房是由综合医院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物资短缺、环境陌生,甚至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输液泵都和大家平时习惯的型号及操作方法不一样,再加上病区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而且老年人居多,大多伴有基础疾病,护理工作难度极大,队员们心里的弦都绷得紧紧的。王泠说:“我是一个护理老兵,必须做出表率,我要第一个上,跟他们并肩战斗。我在,他们就踏实了。”
跟段爷爷同病室的李爷爷是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不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还是位截瘫、膀胱造瘘患者。李爷爷一家多人感染,家人无力照顾,当他被收进病房时,不停喃喃自语:“我不行了,别管我了,我真的不行了。”他瘦骨嶙峋、憔悴又虚弱,纸尿裤里里外外全是粪便,会阴和骶尾有严重失禁性皮炎并多发压疮,痛苦可想而知,一旦继发感染,将引起多器官衰竭,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王泠毫不犹豫,带着队员开始为李爷爷清洁身体后进行清创换药,由于护目镜起雾视线不清,她弓着腰凑近创面,从水雾间隙中努力地看,一点点地将坏死组织去除……厚厚的防护服和层层手套让感觉变得迟钝、动作变得缓慢,平日轻车熟路的操作持续了20多分钟。当她为患者贴好伤口敷料、换上干净的纸尿裤时,李爷爷早已泪流满面:“谢谢,真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走出病房,她又带着队员商讨李爷爷的护理计划,严格交接班,监测血氧和血压,每两个小时翻身,每4个小时更换纸尿裤,隔日透析治疗……每项工作务必做到一丝不苟。
当王泠走出污染区,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护目镜时,平日秀美的面庞已遍布沟壑纵横的压痕,尤其是鼻梁。“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1期”,身为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她,为自己做出了专业诊断,她又何尝不知道应该每2~4个小时变换防护用具位置或摘除,使局部压力重新分配,但在隔离病房污染区工作身不由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李爷爷日渐好转,治愈出院,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令人欣慰了。
作为护理部主任,王泠无惧危险,以身作则,除管理好百余名团队人员的吃、喝、穿、用等物资后勤保障外,每天或隔天都坚持去病房指导护理工作;中午与医院领导等几位核心人员讨论工作方案;下午5点再与临床一线医生、护士长讨论具体工作安排等,保障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天,王泠的工作发条都上得满满的。
隔离病房的护理工作较平常多了两三倍都不止,再加上严密的防护服对护士生理和操作技能都是巨大的挑战。王泠平时的心率是60多次每分钟,但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工作时,有时会达到100多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如此工作境况下,王泠和她领导的百名护理团队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无畏的奉献精神,出色完成了所有护理工作。▲(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钟艳宇)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