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疑似患癌者最终多少确诊?新研究:仅7%,但千万别放松警惕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 刘 正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丹妮

近日,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起初被疑似癌症但最终排除癌症的人,在随后5年中患癌风险高于预期。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

英国每年有300万患者被转诊,接受紧急癌症评估,其中7%的人被证实患癌了。为了研究疑似患癌者在未来患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对英格兰紧急疑似癌症转诊数据库中超100万名患者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并与英国国家癌症诊断数据联系起来,提取了2013~2014年8个常见癌症转诊数据,包括乳腺、妇科、头颈部、下消化道、上消化道、肺、皮肤和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随后,研究人员对转诊后1年内未诊断出癌症的患者进行了5年随访,结果发现,这部分患者在5年内患任何癌症的风险为4.5%,高于普通人群。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群体高于预期的癌症风险,并不是他们在转诊时漏诊了,很可能是由于高风险因素引起,比如不良饮食、吸烟、饮酒等。该研究结果提醒疑似癌症群体强化健康行为,避免最终患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刘正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明确表示,当初排除癌症的人,未来患癌风险相对较高,背后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存在高危因素。很多肿瘤刚开始时表现为早期癌前病变,比如和结肠癌高度相关的息肉(腺瘤),多发性肠息肉的患者本身可能就有一些基因突变,属于肠癌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肺部有阴影、有结节,虽然进一步检查后证实不是肺癌,但高危肺结节仍需要密切监测,一旦有变化很可能转变为肺癌。因此,当患者本身就具备患某种癌的高危因素,若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病情可能会恶性发展。

生活方式不健康。疑似癌症者,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比如喜欢抽烟、喝酒、熬夜、吃大鱼大肉和重口味食物等。

过于乐观或焦虑。有些人筛查后发现“安然无恙”,表现得过于“乐观”,不注意随诊和控制高危因素,如肥胖、“三高”等,导致病情恶化。还有人过于焦虑,觉得筛查结果不准,到处换医院检查,心理压力巨大,也会影响病情发展。

上述研究还发现,疑似胃肠癌患者,即使转诊后排除癌症,其一到五年内发生任何后续癌症的风险最低;而疑似泌尿系统癌症或肺癌的人,后续风险最高。刘正表示,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临床上肺小结节的发现率明显提高,很多都是良性的,可能是炎性疾病、灶性出血和水肿,也可能是局灶性肺纤维等病变。虽然部分病变有癌变风险,但一般不会需要立即手术切除,很多时候医生会让患者随诊观察。若致癌因素没有去除,肺部病变持续存在,就很可能逐步发展为肺癌。泌尿系统肿物也是如此,比如膀胱息肉,通常处理方法是定期观察,只有一部分需要行手术切除。相比肺结节和泌尿息肉肿物,肠息肉通过内镜很容易就能切除,而且良性肠息肉变成肠癌通常需要5~10年,只要每年进行肠镜检查,就可以做到癌前阻断,即使发现息肉恶变了,也能在内镜下将它处理掉,大大降低后续发生肠癌的风险。

为了让疑似患癌者规避真正患癌,刘正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健康饮食。诸多研究显示,饮食与癌症的发生风险相关。比如,红肉吃得越多,结直肠癌风险越高。建议每天保证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300~500克奶及奶制品、50~150克谷物。同时少盐少油、足量饮水,尽量采用白灼、清蒸、水煮、凉拌的烹调方式,少煎炸烤。

增加身体活动。研究显示,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哪怕活动几分钟都是有用的。要想实现更好的运动防癌效果,建议每天运动20~30分钟,每周至少进行2~3次。

不吸烟。烟草中约有7000种化学物、几百种有害物、近70种明确致癌物。吸烟量还与肺癌之间有密切联系,且吸烟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肺癌发病率越高。

及早进行癌症筛查。由于大多数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难以察觉,定期体检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诊率,尤其对于有高风险人群及发现异常的人群,更要进行有效干预和密切监测,比如进行内镜、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及遗传基因筛查等,都能大大提高癌症筛查率。▲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