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新研究:两餐挨得近,死亡风险高!少吃一顿也不行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金 晖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近年来,在传统的“一日三餐”外,新式早午餐、午晚餐在国内流行起来。赖床后吃个早午餐,过一会儿再吃顿午餐,不少人觉得十分惬意。但美国《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餐的间隔时间小于4.5小时,死亡风险会升高。

美国爱荷华大学、田纳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中选取了24011名4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收集了他们的进餐频率、间隔时间、禁食等一系列数据,并随访了15年。其中,1116人每天只吃一餐,6315人每天吃两餐,13626人每天吃三餐,其余人每天吃四餐或更多。

分析结果发现,就餐的时间间隔竟与死亡率相关。每天吃三餐的人群中,与每餐间隔在4.6~5.5小时的人相比,间隔低于4.5小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22%。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金晖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一日三餐是最符合胰岛工作节律以及胃肠排空时间的就餐频率。两餐间隔时间短,意味着机体近乎处于“持续进食状态”中,需不间断地分泌胰岛素调整血糖状态,可造成胰岛素敏感性受损,进而导致后续的代谢问题,这或许可解释两餐间隔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此外,胃肠排空通常需要4~5小时。如果两餐间隔时间太短,上一餐还没完全消化,下一餐又来了,胃肠始终在不间断地消化食物,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胃溃疡、胃糜烂等问题。

研究还发现,一日三餐,少吃哪顿都不行。与每天吃三餐的参与者相比,吃一餐、两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30%和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83%和10%。具体来看,不吃早餐危害最大,全因死亡风险可增加1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0%;不吃午餐,两种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2%、15%;不吃晚餐,分别增加16%、19%。研究人员认为,每天少吃一餐,意味着机体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随后常有一次能量负荷较大的进食,甚至可能是暴饮暴食,加重了糖代谢调节的负担,长期如此便会引发健康问题。

一日两餐,类似于限时进食法,即间歇性断食。研究主要作者、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预防医学助理教授孙阳波(音译)博士说:“如今,间歇性禁食被广泛认定为减重、保持代谢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方案,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至少吃三顿饭以及两餐间隔时间大于4.5小时仍是十分重要的。”

与2016年版相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炼的“膳食平衡准则”中,新增了“规律进餐,足量饮水”这一项,可见规律进餐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建议早餐在6:30~8:30,午餐以11:30~13:30为宜,晚餐宜在18:00~20:00之间,用餐时间最好不少于20分钟。

金晖建议,两餐间隔以5~6小时为宜。由于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时间较短,蛋白质、脂肪等所需消化时间较长,每餐的饮食结构会影响用餐时间。比如不少国人早餐只吃一碗稀饭、一个包子,碳水多、蛋白质少,饿得也快,自然会缩短与下一餐的时间间隔。

作为三餐的开头,早餐是最重要的。金晖提醒,牛奶、鸡蛋等蛋白质是早餐的必备食物,在此基础上可添加红薯等杂粮,搭配些蔬果;午餐必须要有一份肉(约“一巴掌大”),再吃一盘蔬菜、一拳头大的主食;晚餐的确要吃少,如今不少人的晚餐时间在19:00后,甚至更晚,且餐后运动量少,需适当控制主食的量。如果在两餐之间饿了,也不必一味忍耐,可在不增加全天摄入总热量的基础上,喝杯无糖酸奶、吃点水果或一小把坚果垫垫肚子,不影响正常的三餐即可。▲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