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对话2023年“最美医生”索朗片多:翻山越岭把医疗送上门

开栏的话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真正的医生不仅具备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学知识,更要有诚信、真诚、无私、慈悲的医德。

截至2021年底,我国医师数量已达428.7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医生自踏上行医之路,便始终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用丰富的经验、知难而上的精神,帮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延续生命。

《生命时报》开设“对话良医”栏目,记录他们的故事,以及对“从医”和“治病”的思考与感悟。

在中国和尼泊尔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上,有这么一位基层医护工作者,骑着一匹马翻山越岭,骑着摩托车披星戴月,她不畏艰难、不惧风霜,默默扎根基层12年,守护着边疆一方人民的生命健康。在她的心目中,有着一本全乡上千人的“健康账”;在她的努力下,服务地住院分娩率达100%。她就是被中宣部、国家卫健委评为2023年“最美医生”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卫生院院长——索朗片多。

《生命时报》第1744期2版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本文编辑 | 卞磊

“骑马过不去的地方,就拿着手电筒步行过去”

索朗片多1987年12月生于日喀则市江孜县。在藏族人心中,医生这一职业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所以她从小就立下志愿,“将来要当个医生”。高考那年,索朗片多报考了西藏大学医学系,201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日喀则市吉隆县贡当乡卫生院。

贡当乡深藏雪山秘境,与尼泊尔仅一山之隔,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全乡1000多人散布在11个自然村落,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这里夏季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每到冬天就大雪封山,公路常处于断通状态,交通条件极差。

2011年12月底,索朗片多刚来吉隆县报到,就遭遇大雪封山,道路中断,她被滞留在县里,直到第二年5月才到达贡当乡。“乡里与世隔绝,只有几间商铺,吃饭的餐馆也很少。”索朗片多说,由于物资无法满足太多人驻留,前来送行的干部把他们安顿好便马上离开了。

不仅物资稀缺,工作条件更为艰苦。在乡村卫生院工作,索朗片多“什么都要干”,一个人往往既要出诊、开药、做检查,还要负责很多上门的公共卫生调查统计工作。贡当乡下辖11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距离非常远,开车也要一两个小时。为了方便及时上门为村民看病、为产妇接生,索朗片多逼着自己学会了骑马。“晚上出诊是常有的事,骑马过不去的地方,我们就拿着手电筒步行过去。不管寒风暴雪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呼唤,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

每逢恶劣天气,乡里就交通阻断,形同“孤岛”。物资本就十分紧缺,索朗片多常常还未来得及采购就面临封山。最难的时候,索朗片多和同事啃过期的方便面度日。令她感动的是,当地老百姓得知情况后,会把自家食物分给卫生院一些,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真不知道还要在这里待多久”,索朗片多经常听到其他同事这样说,没过多久,派来的医生走的走、调的调。索朗片多也动过离开的念头,她甚至想,也许当初考高点分数,就不用来这么艰苦的地方。但这一念头很快消逝,她还是坚定地选择留下。

她说:“我是农村出来的,非常了解基层缺医少药的困境,如果我都不留下来,别人就更难留下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善这里的医疗条件。“这也是一份磨炼,能让我成长起来。无论怎么艰苦,总能拼出一片天地。”

挨家挨户做工作,确保产妇入院分娩

贡当乡地处边境一线,新冠疫情期间防控压力非常大。索朗片多不顾山体坍塌、泥石流灾害,数次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为村民接种疫苗。

2021年6月,时值虫草采挖季节,村民大多不在家,索朗片多就和同事们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地找人。高原天气多变,原本还是大晴天,突然就乌云密布、暴雨如瀑,司机载着索朗片多和同事们行驶在盘山道,山高谷深,绝壁悬崖。突然一个急刹车,所有人心一惊,下车查看后,才发现前车轮已抵在盘山道边缘,再往前半个手掌,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回忆起当时情景,索朗片多仍心有余悸。这类危险在索朗片多生活里一度是常事。前往贡当乡汝村进行医疗巡查时,需翻过海拔6千多米的高山,唯一通向村子的桥被大水冲垮。索朗片多和同事往往只能手拉手趟过没过大腿的湍急河流,一旦没留意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2011年索朗片多和另外两名毕业生到贡当乡时,当地仅2名医务人员,她们5个人要负责全乡近1300人的健康。从医12年间,她一有空便走村串户,挨家挨户问诊走访。足迹遍布乡村绝壁小道。哪位孕妇快到预产期、哪个孩子要接种疫苗、谁家老人有慢性病,索朗片多一清二楚,在她心里,始终有本全乡近千人的“健康账”。

索朗片多为村民上门接种疫苗。

2018年的一个下午,索朗片多接到一通急救电话,有个老奶奶在放牧时突然大口吐血,她连忙和一名村民赶过去。牧场山高路远,索朗片多先骑摩托赶到山脚,又骑马上山,片刻不敢耽搁。老奶奶之前的健康档案是由索朗片多负责,她非常清楚其身体情况,早就在药箱里备好了药物。喂老奶奶服药后,索朗片多又给她输液、打止痛针。病情稳定后,她预备第二天一早把老人送下山转诊。为此,她留下过夜,牧场帐篷狭小,索朗片多就裹着毛毡,蜷缩在牛棚里。半年后,老奶奶的女儿在路上偶遇索朗片多,感激地说:“多亏了您当时赶到,救了妈妈一命。”

在藏地,老百姓就医意识薄弱,不愿意去医院,有的老人甚至称“死也要死在家里”。分娩更是如此,很多藏族妇女认为“老一辈都是这么(在家分娩)过来的”。住院分娩对她们来说,既难理解又很麻烦。索朗片多就背着药箱走村串户,宣传卫生知识,苦口婆心地劝说,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在索朗片多的努力下,贡当乡产妇几乎都能提前住院分娩,她经手管理的新生儿数量近300人。产妇们从拒绝入院分娩,转为基本在预产期前2个月,主动下山到卫生院待产。索朗片多谦虚地说:“主要是国家医保政策好,住院分娩报销比例大,大家积极性也高。”如今,36岁的索朗片多已调到宗嘎镇卫生院,但她仍经常接到贡当乡百姓的问诊电话。

希望多给基层医生进修机会

山一程水一程,面对行路难,索朗片多没有抱怨、没有气馁,车不通就用双腿走,把医疗服务送上门。像一代代边疆村医一样,索朗片多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边境人民的健康。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边境县、乡、村公路建设的力度,加强了道路保通的队伍和设备,贡当乡也从昔日的“孤岛”变成了道路通畅的旅游地,村民及卫生院的生活生产困难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索朗片多的家乡江孜县虽然与吉隆县仅相隔了600多公里,但因高原交通不便,驾车也要10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12年,索朗片多很少回家过年,她总说:“这里就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家人。”提到家人,索朗片多几次哽咽、沉默,她愧疚自己没有尽孝道,亏欠女儿。今年8岁的女儿总会问奶奶:“人家妈妈都回家,我妈妈怎么不回来?”尽管如此,看到收治的老人们病情好转,或能及时转诊,看着接生的孩子健康长大,索朗片多感到很欣慰、很幸福。今年,因被评为“最美医生”,索朗片多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尽管行程紧张,她依然坚持要看一眼天安门,这个在她心中无比崇敬和神圣的地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举办的颁奖仪式上,索朗片多激动不已,几度落泪。“这份荣誉沉甸甸的,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我还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百姓。”

作为乡镇卫生院的院长,索朗片多深知责任很重:“基层医疗条件比不上大城市,西藏边疆地区更为艰苦,医疗人才尤为短缺。虽然通过公益岗位(即政府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措施)招来不少医务人员,但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当地医生技术水平也有很多局限。”索朗片多希望未来上级能多组织医疗技能培训,为基层医生提供进修机会,从而提高乡村医疗水平。

在索朗片多看来,好医生应当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对病人负责到底。“对病人要像亲人一样,不忘初心,做好基层医疗服务。”索朗片多对早年村里行医的经历难以忘怀,那时,她负责村民的健康管理,便对他们时时关心,事事关照。聊天问候时,村民也不把她当外人,时不时招呼她“过来吃一点”。她笑着说:“大家都叫我‘索朗’。在藏语里面,‘索朗’是‘福气’的意思。”在村民心里,索朗片多是为大伙儿带来福气和健康的人。▲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