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清嗓」超过这个时间抓紧看医生!身心因素都可能引发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 曲玥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家璇

“咳咳”“嗯嗯嗯”,生活中总能听到有人清嗓子,尤其在流感季或过敏季,这类声音更是此起彼伏。人们常常觉得,清嗓子后更舒服,有的人甚至养成了习惯,却不知频繁清嗓子的危害。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曲玥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正常说话时,声带黏膜波呈规律性波动,两侧声带轻轻接触发出声音。清嗓子的时候,两侧声带会相互剧烈撞击,导致咽喉疼痛和声音改变,频繁用力清嗓子还可能造成声带出血、声音嘶哑、出血性声带息肉、咽喉黏膜水肿、急慢性咽喉炎等问题。有些韧带松弛的老人,用力清嗓子后甚至可能使位于喉部的环杓关节脱位。

大多数人反复清嗓子是因为觉得喉咙不舒服,临床上将这种咽喉异物感或黏液感称为“咽异感症”。曲玥介绍,引起清嗓子行为的生理原因大致分为三种:

1.慢性感染。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咽喉不适,比如慢性咽炎就会让人想频繁清嗓子。此外,雾霾和粉尘也会刺激呼吸系统,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喉部不适。

2.鼻后滴漏综合征。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可导致鼻后滴漏综合征,鼻腔炎性分泌物流入咽部,刺激黏膜,引起慢性咳嗽和频繁清嗓子。

3.反流性咽喉炎。长期胃酸反流可腐蚀咽喉部,造成异物感。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抑郁、紧张情绪等也可能导致清嗓子。曲玥补充道:“临床上,有些小孩会通过清嗓子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养成了清嗓子的不良习惯。”

要想解决频繁清嗓子的问题,需“对症下药”。曲玥说,如果说慢性感染导致的,建议平时多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过敏造成的鼻后滴漏综合征,平时要进行鼻腔冲洗,遵医嘱使用鼻喷剂或服用抗过敏药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导致的,需要注意饮食,避免吃过辣、过咸、油腻的食物,睡前3小时不要进食;如果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曲玥强调,如果频繁清嗓子的现象持续2周以上,建议及时就医找出病因,若持续2个月以上,则必须去医院治疗。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咽喉不适,教师、播音员、客服等经常用嗓的人群更易患相关疾病,且症状更严重。”曲玥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更好地保护嗓子:

避免过度用嗓。比如,适度减小说话音量,教师讲课尽量用麦克风;唱歌时控制好音高、音量,不要硬唱能力不可及的高音;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增加发音时呼吸气流;避免硬起声(即起音急促),多用软起声。

注意润嗓或按摩。用嗓前后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用嗓后可雾化吸入生理盐水,也可推拿按摩喉部周围,以放松喉部肌肉。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例如辛辣食品,瓜子、花生等炒货,烧烤,过酸、过咸、过甜的食品,咖啡因饮料,生冷食物等。

戒烟戒酒。烟酒内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咽喉,应尽早戒掉。

注意劳逸结合。坚持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着凉感冒。平时要多留意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尽量戴围巾;夏季不要长时间吹电风扇或空调。

保持空气清新和湿度适宜。多开窗通风,保证工作及居住环境的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接触厨房油烟,少去酒吧等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户外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外出要戴口罩,阻隔尘霾或过敏原。另外,室内空气湿度最好保持在45%~65%,低于45%时,干燥的空气会使鼻纤毛运动不顺畅,不利于清除病毒和细菌,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加强体育锻炼。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肺活量和发声器官的活动能力。

重视咽喉不适感。比如,当咽部有异物感、发痒,声音嘶哑,经常咳嗽或呛咳,吞咽时有异物感,痰中带血或咳血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恢复。▲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