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刘正印,与烈性病毒再次交手

刘正印,54岁,第一批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治分会常委。擅长各种病原体感染尤其是疑难重症感染、发热原因不明的疾病诊治,在耐药菌和真菌的诊治上有丰富的经验。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大年初一晚,万家灯火,北京协和医院接到国家征令,吹响了驰援武汉的号角,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教授作为“老兵”再次披甲出征。2003年时,他曾与SARS正面交锋,而这次他作为第一批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队长,在武汉奋战了整整92天,始终坚守在救治一线。

抵汉之初,队员们对疾病的认识还很有限。一次会议上讨论病人死亡原因时,刘正印不禁痛哭,不停反思为什么治疗手段没能有效挽留病人的生命。通过总结一段时间的危重症治疗经验,刘正印提出:“不能简单地将新冠肺炎看做‘肺炎’,否则可能会低估该病的严重程度。”刘正印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将新冠肺炎看作“病”之后,治疗时就需要做综合判断,要比治疗肺炎想得更全面、更深入。治疗危重病人时,吸氧、加强营养、纠正电解质等综合性措施很重要。上呼吸机的病人长期卧床,一旦出现凝血化验异常等问题时,要及时预防血栓形成。如果病人可能由重症转化为危重症,更需尽早使用呼吸机。正是在这种早发现、早诊断的思路指导下,新冠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改善。

协和医疗队员普遍比较年轻,用刘正印的话说,很多人和他的女儿差不多大。大年初二抵汉后,刘正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叮嘱每一位队员,注意保暖,注意饮食。“先保护好自己,再尽全力救治病人。”他既是领导,又像兄长,到饭点时,还会在群里发“吃饭啦!队长喊你们吃饭啦!”队员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印老师”。

除了第一批医疗队队长的身份之外,刘正印还肩负着感控职责。他每天和护士长们严格监督大家穿脱隔离衣、防护服,要求出入病房必须两人配合、互相监督,按标准程序穿脱防护设备。只有通过检查,护士长才会在队员们的防护服肩头打勾,允许队员通行。在刘正印带领的感控团队指导下,协和医疗队始终保持“零感染”。

第一次直面这种大型突发疫情,大部分队员都会有天然的恐惧心理。很多一线医护人员最怕给病人“采标”,因为“采标”时,医生接触的病毒量是最高的。刘正印和感染科李太生主任亲自给病人“采标”,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强队员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17年前,刘正印在进入SARS病房前告诉师兄李太生:“我写了一封信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还有我自己的存折,密码也在上面,万一有什么事,你拿了给我爱人。拜托了。”而这一次,他说:“这种活你不干谁干?这里面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这就是你本专业的事。”正是这一句“分内之事”,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全力以赴。▲(北京协和医院供稿)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