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 刘 芳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
近期,世界心脏联合会更新了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路线图”,提出遵医嘱用药,并配合6种方法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和死亡率。
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刘芳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级预防针对的是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目的是在患者发生严重和永久性损伤前,减少心血管疾病影响。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心血管病复发与死亡、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具体来看,“路线图”涵盖6种干预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大量证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刘芳表示,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抗体直接作用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抑制或减缓脂质斑块形成,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感染作为心血管疾病诱因的几率。因此,建议老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医务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在流感高发季来临前主动接种。
2.心脏康复。心脏康复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并改善生活质量。患者需要经过医生专业评估后,制定包括运动、营养、睡眠、心理、危险因素管理等在内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3.严格戒烟。“路线图”显示,戒烟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复发风险降低1/3。“烟草对血管的损伤比高血压、高血糖更甚,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戒烟!”刘芳强调。
4.每天动起来。刘芳表示,久坐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一些基础疾病患者,还可能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而致肺栓塞或其他血栓性疾病。“路线图”建议,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且无严重心衰的患者,经过医生评估,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并且每周至少有两次肌肉强化训练,全天还要保证通过轻度体力活动减少久坐时间。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个体情况找到合适的锻炼时长和强度。
5.地中海饮食。健康饮食是护心的重要手段,“路线图”建议采用地中海或类似饮食,并限制饮酒。刘芳表示,日常饮食应适当少吃猪肉、牛肉等红肉,适量摄取鸡肉鸭肉等白肉、淡水鱼肉等;选用橄榄油等植物油,尽量少使用猪油等动物油;少吃精米白面,多摄入全谷物、杂粮等;多吃蔬果,适量摄入坚果和豆类等。
6.体重不超标。肥胖是多种疾病的源头,刘芳表示,年轻人太瘦或太胖都不好,中年人应警惕由于工作压力大、运动少引发的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不建议过度节食减重,低体重会降低免疫力。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胖瘦的重要指标,成年人BMI最好在18.5-24之间,计算公式是: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药物在控制心血管疾病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路线图”将5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线疗法。
1.抗血小板药。刘芳表示,抗血小板药是预防血栓形成,以及治疗冠心病的基础药物。若患者病情较轻、无需做支架,一般可单口服阿司匹林;但病情相对严重,如发生心梗、有不稳定心绞痛,通常需要联合用药,比如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
2.降脂药。他汀类药物是治疗血脂异常,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石用药,在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若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效果不好,可加入非他汀类药物,比如依折麦布、PCSK9单克隆抗体或英司克兰等,有助降低高危人群的“坏胆固醇”水平。
3.β受体阻滞剂。该药的主要功能是降心率、降血压,可将冠心病患者心率降至每分钟55~60次,以减轻心肌耗氧,让心脏得到更多休息。需注意的是,处于心衰急性期的患者要慎用,因为该药会减弱心脏收缩力,加重心衰。
4.降压药。“路线图”指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普利类)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沙坦类)降压药,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心脏重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需要注意,若冠心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到中晚期,不适合使用这两类药物。
5.抗炎治疗。抗炎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新兴治疗方法,有助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刘芳表示,“抗炎”并非抗“发烧、感冒”这类病毒细菌性炎症,而是抑制人体内自发的炎症反应。当前,围绕秋水仙碱的研究比较热门,它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组织纤维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等有一定作用。
刘芳提醒表示:“无论患者使用何种药物,一定要遵医嘱,以免过量引发不适,或因药量不足而无法发挥药效。同时考虑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及肝肾功能等情况,做出最优化选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