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世界公卫人访谈】武阳丰教授:减盐需要更强执行力

开栏的话

公共卫生对促进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新冠疫情下,如何构建强大的公卫体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生命时报》与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开设“世界公卫人”栏目,邀请全球专家畅谈公共卫生对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分享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盐,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塑造了国人“五味之中,以咸为首”的饮食习惯。然而,饮食中钠盐含量过高,会引起高血压,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也因此,2019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中国减盐大会,将每年9月15日所在的9月第三周确立为“中国减盐周”,向公众传播“就要5克”的减盐理念。

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阳丰,讲述我国的减盐之路。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武阳丰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卞磊

本文编辑丨张冕

低钠盐的好处证据充足

盐摄入过量对健康有哪些危害?我国居民盐摄入超标吗?

武阳丰:盐,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不仅为人体提供必需物质,还曾经是重要的食品储存和保鲜“工具”——人们通过用盐腌制的方式保存食物。进入现代社会后,伴随人类体力活动减少、食品保鲜技术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盐在食品储存、保鲜等方面的作用弱化,但经过历史积淀的高盐饮食习惯被保留下来。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人们发现高盐饮食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有充足证据表明,吃盐过多会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盐通过影响血压,继而伤害整个心血管系统,包括脑血管、心脏、眼底等,然后进一步诱发脑卒中、心脏病等。而且,长期吃盐过多可能增加胃癌、肥胖,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减盐(减少钠摄入)列为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措施之一,并于2013年发布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即5克盐。

2019年,我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发布,将居民每日摄入盐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统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家庭每日烹调用盐达9.3克,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2克。也就是说,我国居民食用盐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健康推荐摄入量。

您在减盐领域深耕多年,有何重要发现?

武阳丰:2004年起,我们团队就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学者合作,从事减盐研究,第一个做的是低钠盐试验。我们现在知道,富钾低钠盐是一种代盐,摄入后可以减少钠摄入,同时增加钾的摄入,从而实现“双重降压”。

但在那时,低钠盐还只有生产标准,在市场上基本买不到。我们专门找到盐业公司生产低钠盐,以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2014~2020年,我们团队在我国北方5省600个村,对近2.1万例有脑卒中病史或高血压未得到控制的人群展开“低钠盐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随访时间达5年。研究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者可免费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对照组仍使用普通食盐。结果显示,使用低钠盐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2017~2020年,我们又对我国4个地区48所养老机构的1612名入住老人,开展“集体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两年间使用富钾低钠盐的老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下降7.1毫米汞柱和1.9毫米汞柱,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40%。

上述两项研究为将低钠盐作为防控重大疾病的公共卫生措施在全人群中推广,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推行健康政策,需要公共卫生专家做好相关科学研究,拿出真正客观且科学的数据和证据,使科学在走近大众的同时,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也更容易促成社会共识的形成。

国内外都有减盐模范

在全球范围内,哪些国家减盐做得比较好?

武阳丰:芬兰在减盐方面行动得最早,效果也很显著。曾经,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高达800/10万,居全球之首。

20世纪70年代,芬兰通过多部门合作实现系统性干预,以控制大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中,减盐是一项重要干预手段,具体措施包括:

食品企业使用含低钠、高钾镁的矿物盐替代传统钠盐,降低食品中的钠含量;政府出台含盐食品标签法,要求在包装袋上标注“高盐食品”或“低盐食品”;针对大众开展健康教育等。

通过多措并举,1969~1995年,分别使芬兰北卡累利阿区(重要试验区)以及芬兰全国(后期逐步推广)的冠心病死亡率降低了73%和65%。

此后,英国、美国等国家通过政策倡导,以及医学专家等专业人员制定指南、共识等展开呼吁,以推广减盐干预模式。其中,英国政府部门与食品工业企业合作的减盐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

因为很多民众喜欢食用商超售卖的预制食品,于是英国政府与大型食品企业合作,推动减少预制食品的含盐量,有效减少了民众的盐摄入量。

但在我国,由于食品加工企业多而杂,民众的饮食习惯也与西方国家有差异,因此仅通过这种方式减盐,效果远远不够。

在成都刚刚结束的亚洲营养大会上,我们获悉,新加坡政府自2011年起倡导全民减盐,但效果不佳。

在我们的“低钠盐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后,2022年起,新加坡决定在全国推广低钠盐,希望在5年内将全国钠摄入量减少15%。

我国是从何时起认识到减盐的重要性?哪些地区的减盐工作卓有成效?

武阳丰:上世纪80年代,“摄入盐与高血压的关系”成为国际一大研究热点。当时,我国已改革开放,关注到了该领域的动态,并做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搞清楚了两者的关联,并掌握许多相关研究证据。

80年代后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陕西汉中、北京首钢等研究基地开展小规模减盐干预试验。之后,天津、上海相继开展减盐研究。2007年,原国家卫计委牵头在全国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减盐支持性工具的使用,促进低盐支持性环境的建设。2017年4月,五部委共同发布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二阶段(2017~2025年)》提出,开展“三减三健”活动。“减盐”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完善的减盐支持性环境,确定以餐饮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家庭主厨等重点人群,以食堂、餐厅、学校、社区、超市为重点干预场所,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增加健康行为执行。

放眼全国,山东省的减盐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山东省与原国家卫生部签订联合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协议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减盐行动。当时,山东省把项目实施作为“健康山东行动”的重要内容,强力推动减盐项目任务目标落地落实。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高血压报告》,对山东省减盐项目给予高度肯定。

从数据来看,山东人均食盐摄入量从每日12.5克下降到10.1克;人群平均收缩压由131.8毫米汞柱降至130毫米汞柱,舒张压由83.9毫米汞柱降至80.8毫米汞柱。与2011年相比,2016年山东省18~69岁居民的高血压治疗率上升11.3%,对盐与高血压的认知、态度、行为均有明显改善;2019年,山东省18~69岁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较2011年下降0.8%。

(图源:《全球高血压报告》)

世卫认为,这一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引导公众采取减盐措施,是可以降低人群层面血压水平的。

每个人都要加入减盐行动

当前,我国在减盐工作中存在哪些挑战?

武阳丰: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每日烹调用盐达9.3克,距离世卫组织“不超过5克”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日常生活中,大众尽管已经知晓高钠盐饮食的危害,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心口不一”。

以我们在养老院开展的“集体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为例,“健康厨房”,即逐步减少厨房供盐措施失败了。因为养老院厨房开始控盐,老人们感到不适应,觉得饭菜不合口,有的不愿意吃食堂的饭菜,有的甚至会打菜回宿舍自己加盐。

说到底,减盐是一种行为改变。其中,减盐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缺一不可。但目前,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减盐缺少操作性强、更实际有效的措施。

正因如此,我们团队正积极倡导、组织各个学会专家等, 制定一个在全国推广应用低钠盐的指南,以促进代盐在我国作为一项公共卫生措施来推广,希望在未来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政府、企业、个人该采取哪些行动?

武阳丰: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行业协会也应发挥引导、引领作用,继续推动围绕减盐措施的研究,加强减盐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减盐在操作层面的行动。

餐饮企业应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推进减盐要求。

一方面,餐饮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要从满足民众饮食口味,向实现营养健康转变,鼓励创新符合减盐的食品菜品。另一方面,餐饮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比如促进厨师等践行减盐行动。

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低盐低钠产品,比如低钠酱油等,这意味着已有部分企业意识到健康产品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减盐绝非一时一日之功,应循序渐进。要通过加强减盐科普宣传,让大众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行动。比如,在餐馆点餐时,能有意识地嘱咐少放盐;在家做饭时,与家人达成少盐饮食的共识等。

家庭也可以通过选用低钠盐,使用限盐勺、限盐罐,少吃腌制食品和加工肉制品,菜肴出锅前放盐等途径来实现减盐。▲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