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拒绝“下馆子”的正当理由:每天吃两次,死亡率增49%

Original 生命时报微信 生命时报 Yesterday

“闻着炒菜香”回家的时代已经远去,下馆子、点外卖几乎成了当代人生活的标配。从家的味道到各色风味餐饮,你的口味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改变。

大排档、美食城、精致餐厅……逐渐成为不少人解决餐食的新场所,不仅兼具和三五好友交流情感的功能,还可以动动手指“云”光顾。

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外就餐可能增大患癌风险。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解读频繁在外就餐的几大风险,教你如何把三餐吃得更健康。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何丽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调研员 路玉江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李珍玉

本文编辑 | 任琳贤 张宇

频繁在外就餐,死亡风险升高

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营养学期刊《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下馆子”和死亡风险增大显著相关。该研究由武汉科技大学与美国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开展。

研究分析了参加1999-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的35084位20岁及以上成年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族裔,社会经济地位,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以及体重指数等多重相关因素后,发现以下结果:

与经常在家吃饭的人相比,经常下馆子(每天餐馆就餐2次或更多)的人,全因死亡率增加49%;分疾病来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症死亡率增加67%。

研究提示:经常在外吃饭可能不是一种健康习惯,相反,鼓励人们考虑多在家做饭。

老下馆子带来5重健康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就餐方式也由自己做变为点外卖和下馆子。不论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远的小村镇,气派讲究的星级饭店、连锁经营的餐饮品牌、亲民实惠的小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

以下数据更是见证了人们餐饮消费方式的更迭:

大众化餐饮已占市场80%

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大众化餐饮已占餐饮市场的80%,到餐馆就餐已成为大众日常消费方式。

约半数国人每周至少下饭馆4次

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餐饮网点从1978年不足12万家,增长到了约800万家;约有一半国人平均每周下餐馆4~5次。

40年间人均餐饮消费增长557倍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餐饮业市场规模从1978年的54.8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疫情前)的历史最高值46721亿元,增长850多倍;人均年消费从不到6元,增加到3350元,40多年增长了557倍。据统计,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产业规模为6536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9亿,占网民总数的43.5%。

疫情期间,8成餐饮转战“外卖”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近八成受访餐饮商家转移到线上外卖,更多中高端品牌餐厅也加入外卖行列。

下馆子、点外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同时也增加了疾病找上身体的机会。

1肉多菜少,引发多种慢性病

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大众最热衷购买的前十位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对于长期在外就餐的人,存在摄入油盐过多、肉多菜少等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

人们摄入了过多能量,增加超重或肥胖风险,易患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将会使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大增,甚至是恶性肿瘤的高发。

2高温烹饪,生成多种致癌物

餐馆为了做饭好吃,用油多,烹饪方式多用油炸、煎制、烧烤。

不少商家为节约成本,油会反复使用,多次加热易形成反式脂肪酸,增加致癌物形成。蛋白类和脂类食物经高温加工后,会产生杂环胺类物质。

比如直接用火烤制的肉食,烹调时可达200℃,会生成“3,4-苯并芘”等物质,诱发大肠癌、乳腺癌、胆囊癌等。

3吃盐太多,胃癌风险高

餐馆烹制的饭菜多是重口味,特别是北方菜系,除了直接放入的食盐外,还有各种酱、鸡精、腐乳、腌菜、蚝油等调料。

若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增加患高血压和痛风的风险。

此外,一些腌制的蔬菜,含亚硝酸盐,可能和蛋白质食物中的胺类物质合成致癌性较强的亚硝胺,增加胃癌风险。

4餐具不卫生,细菌传播可致病

外出就餐可能碰到餐具消毒不合格的问题。比如洗涤剂有少量残留,偶尔微量误食尚可,若长期如此,会引起肝肾损伤。

如果餐具未认真消毒,或者操作人员洗手不彻底,很可能导致细菌的污染,引起肠炎。

此外,不分餐的桌餐,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引发胃炎或者胃溃疡生,甚至可能增加患胃癌风险。

5浪费资源,缺少生活氛围

有些人因为想做到食物多样化,或是热情、好面子等诸多原因,往往点菜很多,经常吃不完也不带走。

对于经常不做饭的人即使带走了也是放坏再扔,无形中造成巨大浪费。而且更少在家就餐,会缺少与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乐趣,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这样吃让“下馆子”更健康

中国饭店协会等机构2020年对外卖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1.6%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或比较重视健康。

那些频繁在外应酬的人,一定要有健康意识,参照以下原则,让自己吃得健康些。

优选场所,卫生良好;食物小份,分餐更好;按需点菜,切忌过量;荤素搭配,比例要对;动物食物,优先鱼虾;蔬菜够亮,颜色鲜艳;豆类菌藻,不要缺少;主食要吃,粗细搭配;低盐低油,少用煎炸;酒和饮料,不喝更好;需求不同,关照老小。

健康饮食并非让大家只吃“清汤寡水的菜”,外出就餐,摄入食物的顺序很重要。

建议餐前点些花茶、大麦茶或清淡的汤品,也可以吃些小黄瓜、圣女果等小菜,然后按蔬菜、主食、肉的顺序吃,这样更有助于遵循“多吃蔬菜和谷物,适量肉类”的均衡饮食结构,餐后少食高糖、高油的甜品。如果是火锅,建议把红油锅底换成清汤;麻酱或香油蘸料,只取1/3,再加水稀释;涮菜顺序上可以先吃蔬菜,再吃红薯、土豆、玉米等粗粮,再涮肉。在快餐店就餐,就单独点一份蔬菜沙拉以满足荤素搭配的需要。如果菜品油多,最好少吃,也可用清水涮一下再吃。

3个改变爱上“在家做饭”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经常有聚会和应酬,上班族劳累一天后回家懒得做饭等现实问题确实存在。

不过两位专家呼吁,大家还是要多回家吃饭。在家吃饭不仅可以采取低温、少油、少盐、少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保证均衡的营养搭配和干净卫生。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食品实验室最近发表的研究还显示,和家人一起吃饭利于控制体重,因为家人一起进餐时,交谈和较慢的进食有助于产生饱腹感,减少食量,还让家人关系更为亲密,共享美食和亲情。

想要坚持在家做饭,又不被忙碌的生活压垮,建议不妨做些改变:

选用智能锅具

传统明火蒸、炒、炖、煮方式,油烟大不健康,对厨艺要求也高。可以找些“替代品”,比如炒菜用电磁炉、蒸东西用电蒸锅、烙饼用电饼铛等。煮蛋器、豆浆机等厨具,可使烹饪省时、省力,同时保存营养。

换个制作方法

煎炸、翻炒等烹调方式程序复杂,换成蒸、煮、拌等做法,不仅简便,也更加营养。黄瓜、番茄、紫甘蓝、生菜、甜椒、圆白菜等很多脆嫩蔬菜都适合凉拌。肉类可以一次多做些,分装成小份放入冰箱,吃时只需加热即可。

备好食材

下班再去买菜做饭确实让人心生疲惫,可以在周末或空闲时多储备一些食材,比如各种杂粮、杂豆,保质期长;干蘑菇、海带、木耳、银耳等易于存放;鱼虾禽畜蛋奶类,可提前购买;绿叶菜不好存放,建议少量多次购买,但耐储存的大白菜、花菜、白萝卜、胡萝卜、芹菜等存放一周没有问题。▲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