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春运出行必看!专家为你定制10个“健康锦囊”

受访专家: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任菁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副教授 马社强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1月26日,2024春运的大幕正式拉开,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已经收拾好行囊,踏上或即将踏上返乡的旅途。出门在外,一路上必然少不了舟车劳顿,快来看看“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请专家为您定制的这个春运“健康锦囊”吧!

搬运行李护好腰椎。好不容易回趟家,免不了采购一些年货、礼物带回去,大包小裹一堆行李,搬运时如果姿势不正确,很容易损伤腰椎。“一定要注意挺直腰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任菁菁提醒,搬运重物的正确姿势是先下蹲,腰背部一直保持挺直,站起身的同时抬起重物。

久坐务必活动四肢。无论选择哪种出行方式,只要经历长途奔波,就免不了久坐。此时,全身的肩颈腰背及腿脚都在承受压力,一趟旅途下来,颈部僵硬、背部疼痛、腰椎酸楚、腿脚浮肿让人苦不堪言,严重者还可能诱发静脉栓塞。任菁菁建议,每隔1小时就应起身活动一下,伸伸懒腰、踢踢腿,“如果实在空间有限无法活动,也可在座位上简单拉伸肩颈、勾伸脚背、揉捏腿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如果腿脚已浮肿,可在睡觉时将枕头垫在膝盖下面,抬高腿部,第二天就会缓解。如长时间不退,需要及时就诊。

用眼用耳适度适量。长途旅行前,不少人都会准备好杂志、书籍,手机、平板电脑也会随身携带。路途中,人们往往带着耳机看剧、听歌、娱乐打发时间。长时间用眼用耳,会导致眼干、眼涩、眼疲劳及耳鸣、耳朵胀痛等。“特别是坐夜车,车厢光线较暗且空间密闭干燥,再长时间对着书籍或屏幕、长时间戴着耳机,伤害很大。”任菁菁说,一是要避免长时间对着屏幕和长时间佩戴耳机;二是屏幕的亮度、耳机的音量要调适合理,不能过亮、过吵;三是可以在旅途中备点润眼液,耳机尽量选择头戴式,避免入耳式。

预防流感注意卫生。春运期间是流感高发季,近期各地也有甲流、乙流病毒肆虐,因此,在密闭且人员众多的火车、飞机、长途车上戴好口罩仍旧很重要。此外,还可以提前备好免洗消毒液,在吃东西前给手部消毒。如果已经出现流感症状,最好等痊愈后再出行,以免在劳累的旅途中出现严重不适,也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旅客。

饮食选择合理健康。长途旅行,有的人不吃不喝,也有人一路不停地吃,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前者可能导致低血糖,后者易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春运路上体力消耗大,合理搭配饮食才能护好肠胃。任菁菁建议,路上饮食需选择常吃的、不容易过敏的食物。“长途旅行时人身体会疲惫,免疫力下降,易发过敏。”任菁菁说:“如果平时对牛奶不耐受,更别在旅途中喝。”另外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摄入过油、过咸、过辣等容易影响消化的食物;豌豆、土豆、红薯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别喝咖啡不要憋尿。劳累、干渴、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随身携带保温杯,喝温的白开水,出汗特别多可选电解质饮料”,任菁菁提醒,“大冷天喝凉水容易拉肚子,利尿的甜饮料、咖啡等也要少喝。旅途中往往如厕的机会较少,如果喝多了水,尿多又无法及时排尿,会导致小便逆流,诱发尿路感染。所以,旅途中碰到厕所要抓紧机会如厕。”

温差较大注意取暖。回南方,要带好雨伞;去东北等严寒地区,厚羽绒服、帽子、围巾、暖宝宝等不能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温差较大,要事先弄清楚目的地的天气状况,路上随时增减衣物。

自驾出行提前规划。春运期间,有不少人会选择自驾返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副教授马社强建议,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包括走哪条路、途中有哪些堵点、有哪些服务区、在什么地方可以加油、在什么地方充电、在什么地方休息等。“尤其是这两年开电动车的人较多,冬季天气寒冷,电动车很容易掉电。如果驾车出行,一定要做好规划,提前了解充电站点,避免突然断电,影响行程,造成交通拥堵或者引发交通事故。”

杜绝分心文明驾驶。“春运期间道路繁忙,一定要避免酒驾、药驾、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马社强强调,驾驶人和乘客上车后要规范系好安全带,司机连续驾车不得超过4个小时,驾车时保证精力充沛,严谨熬夜后疲劳驾驶和长时间驾驶;途中休息时要去服务区或者安全地带,不要停在路边或应急车道;驾驶时不要吃东西,以免车辆突然减速时食物卡脖子,司机饮食时不要含有酒精的食品,以免造成酒驾影响出行;注意礼让,避免超速、强行变道、酒驾醉驾等危险行为,保证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发生事故迅速撤离。一旦遭遇交通事故,马社强特别提醒,首先要让车上人员快速撤离,待在道路以外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在路上逗留,避免造成交通拥堵或引发二次事故,同时拨打应急电话寻求帮助。

“一定要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马社强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