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准备回家过年的人注意:3类人返乡需要核酸证明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多地却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牵动着不少渴望返乡团聚的游子的心。

1月17日,2022年春运大幕正式拉开,除夕(1月31日)火车票也开始发售,“春节能不能回家”成了外地打工人最关心的问题。

哪些地方需要有核酸证明才能返乡,核酸检测结果多久有效,有核酸阴性证明还需要隔离吗?《生命时报》梳理各地防疫政策,告诉你春节返乡的核酸要求,以及做核酸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春节返乡须持核酸阴性证明

为什么回家一定要有核酸证明?

春节人员流动性增加、聚集性活动频繁,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返乡人员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能够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大家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没有封控的地区,即低风险地区,市民可以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回家过年,不需要完全停摆。

· 以下3类人员返乡前须做核酸

非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返回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湖北武汉、安徽合肥、陕西西安、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等地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西藏拉萨须持3日(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广东广州、广西南宁等地要求到抵达当地后,48小时内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

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人员

中高风险区域内部人员建议就地过年。

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或14天内疫情发生地所在县(市、区)旅居史人员,除了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多地均要求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7~14天不等。

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则严格限制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地区人员进入,上海、山东济南建议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暂缓行程。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的其他县(市、区)人员

各地政策不一,山西省要求非必要不返晋;山东省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当地后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浙江省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且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内蒙古自治区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辽宁省要求提前向当地社区报备,并进行1次核酸检测。

各地会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动态调整相关政策,具体可咨询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或查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目前,除了乌鲁木齐对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测温+绿码核验,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可抵达目的地后做检测,回其他地方过年都需提前做核酸检测。

核酸采样时,什么姿势好受些?

做核酸检测时,鼻拭子的棉签插得较深、咽拭子可能刺激咽喉造成不适。

有网友这样描述鼻拭子采样时的感受:“鼻子会觉得酸酸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这种感觉类似不会游泳的人突然溺水被呛到的滋味。”

采样时,有没有什么姿势会让人好受一点?

鼻拭子:采样时把头微微抬高45度,放松脸部肌肉。当医护人员将鼻咽拭子插到鼻腔内造成酸痛时,可以微微松开嘴巴,以带动鼻咽部的松弛,缓解不适感。

咽拭子:在采集口咽拭子时头向后仰,张大嘴巴用鼻子呼吸,采集的瞬间,屏住呼吸,恶心反应会轻一些。

核酸检测时怎样保护自己?

核酸检测现场人员集中,去做核酸检测的时候要戴口罩,同时准备一个备用口罩,最好带上纸巾;排队时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除了采样其他时间不要随意取下口罩。

张大嘴,别喊“啊”

采样过程中,部分人在张口的同时会习惯性喊“啊”,这种行为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人的一口气能吹出15米,一旦被采样者为阳性患者,喊“啊”时便会呼出大量病毒,并在采样区域形成气溶胶,造成采样点环境的直接污染,等下一位检测时,可能无法避免地将带病毒的气溶胶吸入呼吸道。

检测前

做核酸检测前2小时尽量避免进食,以免引起呕吐。采样前30分钟不喝水或饮料、不吸烟、不喝酒、不咀嚼口香糖等。临近检查前要减少吞咽动作,不做清嗓子,如咳痰、吐痰等的动作。采集鼻咽拭子前,被检测者应告知采集人员是否有相关既往病史或相关事项,例如鼻腔手术史、鼻中隔弯曲、血液病、咽喉疾病,或服用抗凝药等相关危险因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需间隔48小时方可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前取下口罩,检测后,立即戴好;或检测后戴上新的备用口罩。

检测时

做核酸的时候,以45~60度的角度呈斜向站立,从而降低采样的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头部后仰、尽量放松,采样过程尽量不喊叫、不做深呼吸,配合医护人员。鼻咽拭子釆集过程中可能岀现鼻部酸痒感,想要打喷嚏时,可立即用纸巾或手肘遮挡。手机等个人物品不要放在检测台上。

检测后

采集后立即离开采集地点,避免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呕吐。核酸检测前后都需要注意手部卫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消毒棉片等擦拭双手。鼻咽拭子采集后可能出现少量鼻腔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出血量较多请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做核酸检测顺口溜

核酸采样要记住,戴好口罩再出门;错峰采样不聚集,人人之间留距离;摘下口罩张大口,切忌乱喊深呼吸;采样过后快闭嘴,戴上口罩莫逗留。▲

本期编辑: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