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刘清泉,中医战疫的中坚力量

刘清泉

中医战疫的中坚力量

刘清泉,55岁,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曾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北京市“应急先锋北京榜样”、首都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科技攻关贡献奖、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京市医德楷模、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抗“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节期间,疫情肆虐,55岁的刘清泉作为第一批中医专家前往武汉一线“战场”,来到风暴中心。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救治专家组中为数不多的中医药专家,刘清泉临危受命,深入“红区”,诊疗新冠重症患者。

以岐黄之术为战疫利器

随着对新冠肺炎的认识逐步清晰,刘清泉与专家组成员共同研讨,最终得出结论:新冠肺炎当属“湿疫”,感受湿毒邪气而发病。随后,初步拟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第一版),后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发布,为中医药广泛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病患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清泉主动请缨,建设了第一家以中医药诊疗为主的方舱医院——武汉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医院运行26天,共收治564名患者,交出了“患者复阳率为零、轻症转重症为零、医务人员感染为零的”满意答卷。

方舱虽止,战役未休。刘清泉继续穿梭在重症病房之中,以中医药为器,和其他医生们争分夺秒,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里抢人。

中西医结合专攻疑难

浏览刘清泉的简历,最常见的词就是“急”。刘清泉出身急诊科,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传染病、脓毒症、耐药菌感染、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肺脑复苏等急危重症。多年来,刘清泉坚持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急危重症。无论在武汉一线还是在北京地坛医院,总能在重症监护病房见到他的身影。

一次次的战“疫”,让刘清泉积累了对传染病急性治疗的经验,对现代医学、关于中西医结合又有了新的思考。多年重症医学与传染病学的研究,推动着他抽丝剥茧,探索中西医结合的边界和尺度。

在他看来,中医和西医,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擅长。西医讲究精准,好比一名“狙击手”,中医讲整体观念,善于排兵布阵。中西医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中国医学的发展,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根本。

给患者多一些“甜”

刘清泉的微信名叫“糖果小中医”,是女儿为他起的名,女儿说生病吃药太苦了,所以名字里要带点“甜”。这也正是刘清泉希望能传达给患者的美好。

每周的门诊是刘清泉最放松的时刻,也是他的充电时间。一上午的门诊,常常延长到一天。他不吃饭,偶尔抿一口水,很多跟诊的学生都坚持不下来,刘清泉却甘之如饴。有很多追随他几十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患者,都会守着时间来到刘清泉的门诊。曾有一次,患者病情相对严重,但来的匆忙没有带够现金,刘清泉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自己的钱包,替患者解了燃眉之急。像这样的小事,在刘清泉身上经常发生。

刘清泉深知患者的不易,从不怠慢每一位患者。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有些患者为了看病,甚至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才能来到北京,途中还要换乘各种交通工具。因此,出诊中的他永远保持满分的精力,满分的耐心,满分的专注。正是他的这份用心,给每一位患者在痛苦的疾病中,在苦涩的汤药中都加了那么一点甜,一些美好和希望。

酌古御今,中医药一直护佑国人的健康。同时,像刘清泉一样的国医志士,也传承中医药、发展着中医药。他们清醒而沉稳,执着而通达。他们从未卸甲,日夜备战,时刻准备,以岐黄之术为器,亮剑风暴中心,守护泱泱华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供稿)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