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徐海波,三赴火线科技战疫

专家小传:徐海波,56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第二届医学领军人才,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神经和感染放射学影像诊断工作34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武汉雷神山医院抗疫团队(骨干成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称号。

1986年,徐海波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自此便将自己的毕生事业定格在了放射学诊断上。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身处武汉“震中”的徐海波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科技战疫的力量,把初心和使命奋力书写在了抗疫第一线。

新冠病患的准确诊断,离不开胸部CT检查。作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繁重的影像学检查工作。为了跟疫情抢时间,他先是争分夺秒展开了人员调配、流程优化、病区改造等准备工作,之后一直坚守中南医院本部数月之久。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他努力克服时间、场地、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曾先后三次火线接管武汉市第七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影像诊断工作,成为湖北省唯一采取“1+3”模式进行影像诊断工作的团队。

随着疫情进展,一线医生对新冠肺炎影像表现认识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徐海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主编完成了全国第一部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影像诊断指南》,并参编了全国第一部《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第一时间为基层单位影像诊断工作提供了参考。与此同时,核酸检测敏感性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若不加以控制,势必造成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徐海波再次发声,首次推荐以高分辨CT作为新冠肺炎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这一倡议后被《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5版)》采用。

临床诊断和火线科研,这两件事成为徐海波疫情期间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完成医院影像检查任务之余,为进一步提高CT影像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徐海波还带领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了新一代新冠肺炎CT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可实时传送图像数据、智能筛查疑似病例、自动出具影像诊断报告,大幅提高了基层医院诊断效率,同时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几率。

始终站在抗疫第一线的徐海波,带领着自己不足100人的团队,在疫情期间累计完成超过12万人次的胸部CT检查,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

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胶着时刻,他一槌定音;常态化防控,他也从未停步。2月27日,徐海波在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论文,首次描述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复阳”的现象,提出“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可成为病毒携带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对全球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技术和远程诊断技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应用,因为他知道,努力没有尽头。▲(钟南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